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语能力磨蚀的性别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和听力测试,并从中随机抽取男女生各50名进行了写作测试,得出如下结论:(1)外语磨蚀程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男女生在深度阅读、短对话听力以及段落听力方面的磨蚀差异不显著;(3)女生在快速阅读能力方面的磨蚀程度明显超过男生;(4)女生写作能力在切题性、连贯性以及清楚性方面的磨蚀程度显著大于男生,而在语言的正确性方面的磨蚀没有明显超过男生.  相似文献   

2.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文章涉及到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方向、外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二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影响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外语学习策略与二语技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力图为读者勾画出外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全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中国语境下的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学能及其相关因素对外语阅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语言学能只与性别相关,而与其他个体差异因素,如认知风格、学习策略、歧义容忍度等无明显相关。在语言学能与外语阅读能力关系方面,从总体来看,语言学能与外语阅读能力显著相关;但从语言学能构成来看,只有语言编码能力对外语阅读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该研究还绘出了性别、语言学能构成和外语阅读能力的路径分析模型图。  相似文献   

4.
结合成人外语教育现状和成人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锻炼,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外语焦虑作为一种影响学习结果的情感变量成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外语阅读焦虑是继外语口语焦虑、听力焦虑研究之后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1.外语阅读焦虑成因及与阅读成绩的关系;2.外语阅读焦虑的影响因素;3.外语阅读焦虑干预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外语(英语)学习的现状,指出外语阅读焦虑研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语阅读能力及其测试: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对阅读的教学进行检测以提高英语阅读的效率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界及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问题。认识阅读的机理,了解语篇与读者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有助于阅读能力检测的设计,进而确定检测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对某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测试结果的各项指标(信度、效度、区分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要设计出一套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测试题目绝非易事。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才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翻译首先是准确地传达信息,但这并不是翻译的全部。学翻译中,信息的传达应包含语义和化这二个层次。忽略源语的化色彩,只译出语义层面上的意义,很难说是忠实的翻译。汉语译为外语时,尽可能地保留其中的汉化内涵,才能反映中国的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根据叶圣陶建议,195 0年“国语”(小学)、“国文”(中学)始称“语文”。“语文”二字一般被人们误解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实际上,“语”指言语,即口头语;“言”指文章,即书面语,因此,“语文”的含义应是语言。基于以上认识,语文应属言语教育的范畴。大纲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口语交际能力(听说)可以理解为“语”,阅读、写作能力(读写)可以理解为“文”,也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近年来,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的阅读地位显…  相似文献   

9.
国外语言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测试(foreign language testing)是评估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确切地说,外语测试是通过测量目标能力的表征行为,去推论目标能力。为此,回顾了外语测试(foreign language testing)历史及三大测试体系,介绍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应用、优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和外语学习都是跨语言文化的交际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通过翻译学习外语可以使学习者在源语和译语、本族话和外语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中更好地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准确灵活地使用外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