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新人”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取向与目标愿景相契合的“绿色公民”或“社会主义新人”,具有政治思想立场上的坚定性、生态保护意识上的积极性、生态活动实践能力上的成熟性。在基本意涵上,“生态新人”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境遇、迈向更高社会文明层次的现实要求的理论回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民性。在理论基础上,“生态新人”具有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理论与实践、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三方面基础,呈现出理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在培育进路上,“生态新人”需要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交互、环境公民社会建设范围与力度深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推进三个方面协同作用。经由三维论析,“生态新人”及其培育工作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将得到清晰呈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构建的理性主义的世界使现代人陷入算计与狡计的“陷阱”,实践“冲动”能力和“道德直觉”力的匮乏使伦理道德长久滞留于思辨理性的界域,缺乏走向生活的内在动力.新的历史时期,要培育具有道德实践能力的行为“主体”,应当给予“伦理冲动”形态以必要的学术地位,通过剖析中西不同的伦理“冲动”结构,阐明伦理冲动的情感形态是真实的伦理冲动感——“伦理感”(“统一感”、“实体感”、“精神感”)与深层的伦理造诣感——“道德感”(“得道感”、“敬重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为走向生态实践、合理应对“生态困境”奠定行动论的理论依据,对于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十二五”环保规划的落实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植根于农耕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沃土,从人与自然的对立走向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其价值诉求绝不是单向度的,而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下,依法治国的制度性安排使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会面临各种生产要素供给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退化等瓶颈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全新的制度性革命,要特别重视制度设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过滤器"功能,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生态主线,形成强大合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刚性考核制度和全社会环境保护的"自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赵夏 《人文杂志》2001,(3):157-160
本文以吉林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的绿色经典丛书为主要线索,对这套出自不同"专业身份"的作者关于发展人类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等问题进行的思考,从写作方式和立论思想上进行了介绍、比较、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这些著作在"绿色经典"这个大主题之下,都是立足于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或做实证科学研究、或做哲学思考、或做自然情结之上的人文关怀、或做立法管理政策上的保障,每一部作品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伦理视角来探索当代消费文明,以反映主客体交互文明为主要立足点,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那么其内涵应包括:传统消费观念与生态伦理理念相融合形成新的消费观,消费实践与生态生活的联系促成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文明化。由此,要推进生态消费文明建设,从消费主体来说,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消费对象来说,应优化消费结构;从消费方式看,应引导生态化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尽管存在着具体界定上的歧义性,我们至少可以在人类文明转向、与资本主义文明竞争和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等三重向度上使用这一概念,而描述与规定这一概念的更大困难在于实践中理论目标与现实起点间所构成的巨大反差和一般意义上的动力机制难题.尽管如此,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绿色乌托邦未来想象,蕴涵着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文明创新中最为重要的政治想象与动量.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旗帜下的旅游环境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辉 《理论界》2008,(5):199-20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我们应科学地分析我国旅游业现状,克服发展中的负面效应,从加强旅游环境伦理教育入手,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0,(8)
<正>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近年来,面对工业革命后日益严重的掠夺性开发所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种种困境,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恩格斯当年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根本保障和理论基础。当前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面临的主要诘难与挑战是微观具体生态文明制度的严重缺失。基于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们应深刻反思微观具体生态文明制度的缺失,并从科学的绿色政绩考评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观:生态主义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尽管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它本身却仍是不明晰的、需要进一步澄清的概念。生态主义理论是西方本世纪中叶后期兴起的一种基于自然价值观念认可的对既存经济与社会制度全面变革的系统主张。它所坚持的生态社会发展观和绿色文明观,尽管有着自身的局限,却为我们展示了理解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主义向度。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方面,包含五个层次的含义,其具有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伦理意识的全球性、伦理觉悟的深刻性、实践主体的全员性、主体实践的自觉性、主体实践的和谐性等特征,表现形式为意识形态、行为规范、情感活动、实践活动等.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与生态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扭转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倾向;优化城镇规划布局,突出生态环保在城镇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城镇绿色转型,构建集约高效、循环低碳的城镇生产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通过从政府、市场、公众三个层面系统分析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发现生态文明制度尚没有达到优化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遭遇重重陷阱。对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创新生态文明政府管治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市场化推进途径、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制度,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释放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14.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它要求做到人的全面发展、居民福利水平的有效提高、经济的稳健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目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工作基础、发展阶段、社会氛围、发展方式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不少有利条件,但也存在诸如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追赶发展的要求与增长方式转变成本的矛盾、资源短缺与持续稳健发展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局面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矛盾、相关技术的缺乏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需要的矛盾、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滞后与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的矛盾等不利因素.克服这些矛盾,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到实处的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为此一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二要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三要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生态伦理自觉,深刻地体现了其生态伦理价值.当今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中生态伦理价值的整理发掘,了解少数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无疑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和谐环境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什么样的文明型态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伦理观.和谐环境伦理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现,它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和谐环境伦理推向实践,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和谐环境伦理教育;(二)科学划分政府各部门环保职能,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机制;(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四)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体系;(五)发展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六)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文明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社会的文明不仅仅只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还包括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可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水平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向前推进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经济实现从“快”到“好”以及从“好”到“美”的重要转折.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发挥促进节能环保、激励技术创新等政策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绿色采购由于具备解决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对倡导绿色消费具有示范效应以及可以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等特点,因而必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领头羊”和“示范器”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谭倩 《南京社会科学》2023,(7):46-54+77
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强联系,生态文明的实现是现代化强国的本真要求和重要表征。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向度的科学理据和价值意蕴,有助于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架构其生成逻辑。面对国内的生态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生态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路。从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理念、人类永续发展和解放三条主线出发,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向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对于引领人类生态文明向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生态文明,一种解读方式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切入,将生态文明理解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台阶。另一种角度是将生态文明理解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整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何种理解,都需要理论化、系统化。本文将人类文明的发展理解为人类生态系统的演进历史,区分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作为历史发展阶段应该具有的本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理念对发展的引导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得以发挥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