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本文“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探究其中蕴涵的生态向度: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技术向度)、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向(发展向度)、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制度向度)、人类文明的生态回归(文明向度),这些都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徐建勇 《江淮论坛》2012,(5):100-104
现代性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歧义纷呈,莫衷一是。究其根源,从纵向上看,就在于现代这个概念其主要内涵是属时的,处于动态之中;从横向上看,在于相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由于发展程度迥异,各自处于不同的情形之中。因此,现代性这一现代或现代人的性状,就是动态中的连续的点状,犹如一连串不规则的省略号。尽管如此,现代性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核却是一定的、不变的,这就是新与旧的对照,并从时间、价值、存在、对立等向度上表现出来。而思想上的现代性概念,更是思想家们依据现代性的性状所提出或设想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和阐释原则.其根本立场就是“我们要现代”。  相似文献   

3.
何希凡 《宁夏社会科学》2009,(6):166-167,171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验和命运感知。本文着力探索了陈翔鹤首选魏晋文人与他独异的心灵体验;深度的“嵇、陶”体认与独异的书写姿态。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10):54-61
近30年来,儒学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而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大致来讲,儒学"复兴"呈现"生活向度""意识形态向度""宗教向度"和"哲学向度"四个向度。不过,虽然每个向度都自认为有"光明"前景,但若仔细分析,"生活向度"为有条件性的前景,"意识形态向度""宗教向度"不可能有前景,唯有"哲学向度"可有"光明"前景。然而,对"哲学向度"的前景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它须以能够为人类提供"价值之源"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现代智力理论揭示了智力测验及其方法的局限,突破了学业智力的研究范围和纯认知的理性主义传统,形成了以社会智力、成功智力、情绪智力、实践智力、三元智力、多元智力等概念为标志的多元智力理论格局.现代多元智力理论使高校思政课智育功能走出了抽象认知能力培养的范围,承担起培养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道德移情能力、利益平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成功发展能力的责任,实现了高校思政课“德智共生”的教育价值与教学功能.现代智力理论视域中高校思政课的智育功能呈现出社会性、人文性、实践性与价值性等多重向度.  相似文献   

6.
《文言》是《周易》"十翼"之一,在中国古代"易学"思想史和文章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文言"则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主要书写方式,其功能始终与文化主体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文言"都是言说主体身份的自我确证、自我建构的方式。对于周代贵族、先秦士人以及两汉以降的文人而言,"文言"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绿色原则存在于民法典总则和分则,绿色指导绿色要求和绿色责任步步衔接、环环相扣,与国际环境治理理念和措施互动良多。百年未有的变局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风云迭起,从国际化视角下总结分析民法典绿色原则带来的经验,将会对后续国内外环境法的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30年代的中国社会里,“文人”往往是受贬斥的语词,是跟“迂腐”“动摇”“自私”“寒酸”“缺德”“懦弱”联系在一起的。有关“文人”的成语几乎没有什么好话:“文人无行”“文人相轻”“御用文人”“无耻文人”“反动文人”“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所以许多人文知识分子耻于“文人”的帽子,而自称为“文化人”则好听得多了……文化人绝不应该成为专制官场的驯服工具,更不应成为自由市场的马崽跟班。一个世纪以来,我们见到无数悲剧和闹剧,证明了“权本位”的威压和“钱本位”的诱惑都是扼杀文化的刽子手。只有努力超越“官”的羁绊和“商”的腐蚀,只有争得经济自主权,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9.
宋志明 《河北学刊》2007,27(2):22-26
儒学既有与现代社会生活相抵触的方面,也有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方面。儒学经过现代转化之后,仍将可以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儒学现代走向的一个向度是现代性,它可以同市场经济兼容,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个向度是民族精神,它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设计了求真、求善、求美、成圣、合群这样一些总体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了多种具体的价值理念。在今天,这些理念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仍可发挥积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对于揭示其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以1930年前后的文人为例,左翼文人、自由主义文人、海派文入等各类文人群体对于“汽车”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他们的“汽车”意识实际上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诉求,表明中国文人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价值取向,在政治斗争、文明改造和艺术诉求这三个方面各有倚重。  相似文献   

11.
在国学研究繁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似乎也正享受着它的蜜月期。不过,这并不能掩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尴尬:中国传统哲学应该转换成怎样的现代形式?中国传统哲学能否开出真正的“哲学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如何兑现它对现代社会的承诺?为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应,本刊特约数篇文章以示讨论。这几篇文章或从学理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哲学出场的路径,或从学科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哲学开展的方式,或对中国传统哲学出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或以现代网络为背帚,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生存发展所面对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或以儒学为案例,探讨儒学当代开展的诸种方式。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开展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学术课题,编发这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同行与学术界的关注,以便展开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儒学在历史上曾经享有独尊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孔”的实质是反对孔子的偶像地位以及定儒教为一尊的形式,而不是反对孔子及其全部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些新文化知识分子从不同角度将儒学纳入现代化学科体系如伦理学、哲学、历史学等进行研究。它实现了孔子的真正平民化,恢复了孔子在历史上的诸子学地位,而且还在学术研究方面确立了一种新范式,为以后客观、公允地评价和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创造了条件并直接导致了儒学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出世”可以做不同的读解。当其意为不关心或远离世俗生活之时,谓之“佛主出世”是不符合佛教学说思想之实际的;当其意为超越世俗生活观念及追求之时,“佛主出世”则反映了佛教“出世间”的核心观点主张,突出了佛教修行乃了明心性、超越表象以证入至真之境的思想宗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人们经常碰到这样一些问题隋唐之后,禅宗为什么能够战胜各宗而独盛,进而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近现代以来,人生佛教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本文分别从禅宗思想的儒学化、儒学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的相互关系,近现代以来新儒学的复兴与人生佛教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期,现代化的发展使传统的性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新型知识分子对吃人的封建贞操观的强烈彻底地批判,使控制中国人性价值取向数千年的旧贞操观从此失去了统治地位,它加剧了旧贞操观的解构和新贞操观的建构,引起了贞操观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转型,对中国现代性道德文化的嬗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与古代传奇文体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作家不仅从本事的角度仿作传奇故事,创作了仿传奇的历史小说,而且也从形体的角度拟作历史传奇,写作了拟传奇的历史小说.前者在情感故事中重塑了女性的形象,对女性进行了新的发现,后者则从文人传奇中接续了中国文人的传统,并展示了其现代性的特征.二者作为现代历史小说的传奇体,以"再续传奇"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中.  相似文献   

17.
元明清时期,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江源"文人文学,这些作品或是本土作家在三江源的土地上创作,或是三江源本土作家在外地创作,作品既与中原主流文学血脉相连,又有自己的个性气质,蕴籍着乡关之思、个人苦闷、肩负重任、为国戍边、关注批判现实、展现乡风民俗等多层面思想,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三江源文学和文化历史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经过长期发展,汉代士人群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格局:经学士人居于统治行列的上层,上层文士虽然与经学士人有巨大的差别,但他们已完成经学化改造,与经学士人一道成为维护上层统治的政治力量。"鸿都门学"蕴含着阶层变动的历史背景,一向被士大夫阶层轻视的下层才艺之士借助汉灵帝及宦官的势力得以封官拜爵,大量地进入到素来被士大夫所把持的统治者行列。这一举动打破了汉代传统的士人群体构成格局,各层次人群激烈的斗争,带动了各文化势力的变迁升降。这一历史变化对曹魏文人、文学的发展变化产生了直接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深入实施,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也随着计划实施过程中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而发生变化。在此以时间为轴线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出学界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各个阶段内的研究重点,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进行评析,以期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什么是哲学的前提性之问,我们不可能企求一劳永逸地对其做出一个完美无缺的解答,但却可以从方法论向度对之研究的特定领域进行界定。从无限的终极维度研索宇宙人生,乃是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视域之所在。但是,近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终极本体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批判和解构,致使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式微和衰落的状态。海德格尔从主体人即此在出发,通过此在对在的去蔽和揭示,使在之本体得以澄明和敞开,从而确立了一个此在与在同源共生的一体化体系。马克思则以现实的人为起点,通过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构建了一个基于实践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新唯物主义,从而为破解终极的本体之谜提供了新的通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