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秋 《天府新论》2008,(5):99-103
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在概念上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在内容上娱乐文化被人们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包容关系",但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娱乐文化具有传统性要素而大众文化是现代性的产物,娱乐文化并非全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而大众文化却必然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娱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部分并不靠大众传媒来传播,而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化",其存在的前提是通过大众传媒模式化生产的、易复制文化,娱乐文化包含了精英文化中的娱乐活动,分为精英式的"审美的娱乐"和大众化的"纯粹的娱乐"两种主要的类型,大众文化则必然是大众化的,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阿多诺认为,"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取代性术语。他所针对的"大众文化"是指依托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技术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商业型文化或商品性文化,是由统治阶级主动开发和制造并施与普通大众的,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消费型文化,所以他一直对文化产业表现出莫大的敌视与忧虑。在他看来,大众...  相似文献   

3.
电视是大众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传播载体,集声、屏、报多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电视必然承担着当代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性审美取向引导者的责任。因此,要想优化电视主导文化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细分观众群和节目的功能类别,展现节目独特的个性,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的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学热”是指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论域的转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崛起,近代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逐渐解除.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引发了人文精神危机、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中西文明比较等话题的讨论.这些讨论为解构近代以来制约传统文化地位的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扫清制约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障碍打下基础,并从不同层面导引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为促成大众“国学热”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一部分知识分子变身为"知道分子"为大众所熟知。他们不甘于苦守书斋,而关注时事,眼光敏锐,善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融会贯通,敢于对许多公共话题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本文从"易中天现象"入手,结合大众文化的有关理论,着重分析了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知道分子"出现的原因,并对"知道分子"在介入大众媒体后如何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明星"是商业主义在文化领域渗透扩张的现象,是20世纪大众文化工业崛起的副产品。现代消费主义社会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明星文化的繁荣。随着大众传媒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占据媒体的有限版面及时间段,从而进入到了普通大众的视野,成为市民阶层茶余饭后的谈资,其普通人的身份也一跃而成为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人物。典型宣传...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及其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张彭松 《理论界》2006,(2):145-146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是依靠现代大众传媒技术,人为地、理性化地加以传播和操纵,并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供消费的、即时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以极其强大的单一性、同质性和宰制性代替了传统的深度文化,使文化本身失去原本所应具有的丰富性和超越性,造成现代人的精神压抑。从本质层面来看,大众文化是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统治形式。  相似文献   

8.
1930年代的上海曾出现过短暂的"大众文化"的繁荣,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审美的转变,社会呈现出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浓郁的文化色彩.当时的上海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在社会发展环境、大众传媒、市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而和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文化相比较,在文化结构、文化受众、文化形态上又有着许多不同.上海的市民文化只能说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前奏.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变化就是主导人类社会数千年的精英社会受到有力的挑战,而挑战这一社会格局的就是大众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崛起.大众社会的站立,使工业化生产方式创造出来的"大众"逐步登上了人类社会舞台的中心位置,而作为大众社会伴生物的大众文化的兴起则给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些变化成为近一二个世纪以来当代社会意识形态面临的最为特殊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我国大众传媒的兴盛是大众文化兴起的主要缘由。大众传媒承载并传播了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即构成了我国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又使传媒和文化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的电子文化语境催生了文学的类型化.大众传媒其实就是类型化文化.电影、电视制作的发展,也在走着逐渐类型化的道路.在文学范围内,也呈现出与之同步的发展趋势.类型化文学的大量出现,确证了通俗文学的开始盛行.事实上,这在中国文学中早已出现,古代章回小说、民间演义、才子佳人的故事等多为"类型化文学".而当前"文学类型化"的出现,与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影响有关,同时也与大众文化盛行及文化产业化、商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成分,它是以通俗文学、流行艺术等文艺形式为中坚,另辅有大众文化消费方式,诸如卡拉OK、时尚装饰、休闲旅游等在内的活动系列。它是当代文化工业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成分,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有着大众文化的一般特性,即笔者所指认的它的大众性与伪大众性。它的大众性看来是理所当然,不待多说的。它的伪大众性在于,它是由一定生活条件下,大众被安排的一种文化,而不是大众真正理想的对象,如对多数人来说,自己演唱有乐队伴奏更好,求之不得,以卡拉OK的录像伴奏来替代;自己能够游历世界各处的名胜景点是…  相似文献   

13.
大众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立场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知识分子"大众导师"的地位相比,现代知识分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话语挑战。大众文化产品的"无孔不入",大众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知识及知识分子与大众生活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大众社会中,现代知识分子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而从中心走向了边缘,面对文化资本失落、大众崇拜转移、知识分子的分化,客观公正地评价大众文化及其产生的影响,主动承担起文化批判的任务,是知识分子必须坚持的立场和使命。大众文化以它极强的吞噬能力正在迅速推进这一时代。不失天职的知识分子应该始终站在一个普遍的、综合性的角度针砭时弊,充当起"漫漫长夜的守更人"(曼海姆语),主动承担文化批判的任务,以其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大众文化的走向,去揭示隐伏在大众文化背后的危机,以冷静的思考去形成自己的观点,以纯理性的论证去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大众文化"因为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西方的"大众文化"不能等同,它在中国有自己的产生土壤。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民间文化、市民文化,经历了现代的"大众文学",发展到了当代的"大众文化",从文化与政治的典型结合时期,过渡到了文化依附于经济的时代。但无论它以哪种方式出现,它的面向对象都是大众。  相似文献   

15.
尚晓丹  尚晓丽 《理论界》2006,(9):108-109
大众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在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但由于其消极功能的存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批判。本文从这些批判的关键点入手,通过对我国大众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分析,剖析了大众文化和大众的关系,指出大众是大众文化的主体,不仅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其素质水平决定着大众文化质量的高低。因此,消除大众文化的消极功能的根本途径只能是通过教育提高大众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28-233
当前大众文化日益呈现多方面的对峙特征。其对峙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理想旨趣上"远离"与"策应"并存,在精神内涵上"解构"与"建构"同现,在价值承载上"大众"与"小众"两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对这一特征予以重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7.
姚琪  沈静 《理论界》2009,(9):168-169
由于科教节目的内容和手段都要求高科技性,其收视率往往很难产生突破,而自从<走近科学>的成功,科教节目的制作也产生了新的改变.从传者角度来说,这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理念下的一场科学普及运动,通过节目形式、节目内容等的改变来吸引普通大众;从受众角度来看,普通大众在消费社会中的主导性越来越强,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凸显,科教节目势必要走下神坛.本文通过对<走近科学>的文本分析,结合理论,探讨大众文化背景下消费社会中的科教节目求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璐 《北方论丛》2012,(4):141-143
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传统文化内容,也包含着诸多"舶来品"。和国外的大众文化一样,中国大众文化借助现代化传媒迅速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为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大众文化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培养大众的文化自觉,也有助于对大众文化有本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分析,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担负了三种不同的角色,继而发挥着相应的社会管理功能.大众传媒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公共管理的客体之一,发挥着环境监测、文化传承、娱乐休闲和广告营销等本体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大众传媒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具有议程设置功能、政治沟通功能和政治控制功能.大众传媒还是"国家与社会阃的第三领域"-"公共领域"的主体,发挥着政治参与和舆论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既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又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在传输价值观念、建构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其本身又成为人们现实生活消费的对象.本文以电视晚间新闻为例,从内容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入手,探讨晚问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角色建构.同时,针对电视晚间新闻在商业逻辑支配下的商品化倾向进行解读,提出完善晚间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