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巴蜀地域文化与四川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已有诸多的研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巴蜀文化视野之下,四川现代作家文学观念的形成,则是一个相对缺少的研究领域。我们知道,区域文学有其独特的地方性,指导作家进行创作的文学思想又怎么不带有区域色彩呢?这里从"文学地理学"的视野来思考李劼人的创作,特别是探讨区域文化之下李劼人的文学思想,以及这种文学思想所蕴含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劼人作为一位被重新发现的作家,其小说的文学史地位已经获得认可。目前学界关于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创作接受外来影响、接受传统文化影响、人物形象研究以及其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地位的研究等方面。李劼人小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由逼仄走向开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袍哥文化在巴蜀近现代社会盛行,这使得袍哥语汇逐渐演变成为巴蜀方言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显示其生命力;李劼人小说创作注重巴蜀地域特色,巴蜀方言俗语是他小说创作地域特色的重要反映,而其中滋生于近现代巴蜀的袍哥语汇也是其明显表现;在李劼人的小说创作中,袍哥语汇的大量使用对李劼人近现代巴蜀袍哥人事的表现、袍哥文化的表现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巴蜀特有的民俗与语俗。  相似文献   

4.
在李劼人批评中,一九三七年《中国文艺》第一卷2期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具有长远的影响,郭沫若并不明确地说出李劼人与左拉式的自然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文艺论争话题,包含太多时代的潜话语。以下将对照李劼人的文学批评《法兰西自然主义以后的小说及其作家》考察李劼人小说批评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在李劼人批评中,一九三七年《中国文艺》第一卷2期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具有长远的影响,郭沫若并不明确地说出李劼人与左拉式的自然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文艺论争话题,包含太多时代的潜话语。以下将对照李劼人的文学批评《法兰西自然主义以后的小说及其作家》考察李劼人小说批评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拟从城市空间"可读性"的角度,阐述李劼人小说创作的独特性。李劼人以生花妙笔印证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他自觉地将空间因素纳入历时性的事件中,写出城市的时空融合;他从成都街区、标志物、节点或道路的分布形态入手,渲染城市的"可读性"。通过分析成都道路、区域、标志物或节点的分布形态和特点,努力探索李劼人小说中呈现的成都意象及特点,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城市文化特性,并对李劼人的当代价值作一番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作家写作立场决定文本走向的问题,从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入手,指出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作家存在多重身份的复合问题,分析了其农民立场与党性立场的错位,体制内作家立场与独立创作的错位,其结果必然削弱了文本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生命力,也最终决定了一代作家令人叹惋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代表了李劼人小说创作的成就,蔡大嫂、黄太太和刘三金这些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进发的生命激情的背后,是作家独特的妇女观,平等是他的妇女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学著作尤其是小说中夹杂方言词语,是为了表现"自然流露"的活人,这是作家在小说创作中的有意识行为。其实作家在有意识运用方言创作的时候,也在无意识地传达人物心理、地域文化、以及历史的元素。作为具有浓郁武汉风情的汉味小说,其一大特征便是运用武汉方言进行创作。在汉味小说中,作家运用方言的本意是活灵活现地摹人状物。但是,方言是有意识的能指,所指是其背后的无意识。方言词语在摹人状物之余,还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无意识、地域文化无意识和历史文化无意识,是具有文化性质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多元的小说潮流中,婚恋小说占据重要地位。新时期婚恋小说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尤其是男女两性作家在创作中所呈现的鲜明的性别差异。迥异的话语模式、性别立场和性别伦理标准,体现出两性作家性别观念的碰撞,其中内含深远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李劼人小说是成都民俗的活化石、变迁史和多棱镜,对研究清末民初成都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前,郭沫若同志曾经为李劼人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以下简称李氏《三部曲》)的艺术魅力所“陶醉”,欣悦地赞为“小说的近代史”、“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新中国成立后,作家得有条件和机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小说进行修改和再创作。今天,人们仍然为这部精采的《三部曲》所倾倒,认为是极其难得的“乡土教材”,经过提炼、净化和浓缩的地方语言宝  相似文献   

13.
都市文化理性与刘呐鸥的都会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刘呐鸥的都会小说置于20世纪30年代大上海这一现代都会背景,置于都市文化与创作审美、作家创作与都市言说方式的研究层面,我们将会“发现”:性爱剥离,迷恋与逃逸,叙论合一,是刘呐鸥都会小说的主要特性。刘呐鸥都会小说所显现的都市文化理性,是刘呐鸥小说的新姿态,也是现代中国都市文学应该具有的表现方式与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14.
民问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民间文化立场的特点。这种文化立场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对新文学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这种文化立场也限制了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上做进一步的开掘,导致他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民间立场下的时代精神省察——肖仁福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籍作家肖仁福的小说创作近年来在国内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小说创作的主题意旨,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当代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精神特点的体验与叙述;二是基于民间立场对当代官场文化的省察和反思;三是围绕传统士道观念的现代蜕变,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土家族作家陈川的小说创作 ,立足于民族土壤 ,执著追求。早期作品以民族文化传统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融合关注现实人生 ;其后 ,在现代文化意识影响下 ,以“人的自觉”实现“文的自觉”,更新创作观念 ,思考人的生存处境 ,审视人的生命形态 ,站在救赎的立场 ,揭示生命的扭曲和异化 ,生存的孤独和荒诞 ,人类的尴尬和局促 ;艺术上以民族文化为背景 ,吸纳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 ,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王安忆在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小说观念,确立了一种新的小说立场。她把小说世界命名为心灵世界。本文试图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一贯倾向、独特的艺术气质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阐释王安忆是个重视心灵的作家,这正是她之所以拥有新异的小说立场的深层原因。本文还对王安忆小说立场的意义作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9.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且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昆曲对《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昆曲对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的渗透;二是昆曲作为小说潜在的叙述话语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三是作家通过昆曲与小说创作的结合传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昆曲式微的失落。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研究昆曲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20年,不少作家站在宗教文化的立场展开书写与言说。在对神圣之物心理的作用下,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还是故事的叙述人的语言,都是敬畏式的语言;在宗教精神的制导下,人们可以由形而下开始,向着形而上的终极意义发出追问;宗教徒非常相信语言的力量,总是怀着虔诚的心态面对语言并进入语言;宗教文化的神秘性很容易给小说语言涂上厚厚的神秘色彩;新老教徒之间的言语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师生式的语言;立足于宗教文化立场的作家常常在创作中由日常语言走向宗教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