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在重大文艺理论上的分歧不彻底解决,不但影响文艺批评界的团结,而且阻碍当代文艺批评的深化。王元骧与王先霈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虚无存在观与粗鄙存在观的对立在文艺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的这些分歧从根本上说是理论不彻底的产物。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些重大文艺理论的分歧,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持文艺批评的锋芒,甚至还会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2.
电子传媒与大众视听文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宁 《东南学术》2004,(6):80-85
当代电子传媒的发展把人类带进了电子文化时代.电子文化时代的来临,不仅导致包括社会组织方式、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而且极大促进了与之相伴而生的大众视听文艺的发展.文章在论述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电子传媒和大众视听文艺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同时指出,电子传媒虽在传播大众文化方面有其优势,但媒体形式并非是左右传播内容高雅与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入注目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应,对大众文化走向的价值评价构成了目前国内文化讨论的热点之一。然而要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实践予以准确价值定位,必须将其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联系起来,否则必然导致对大众文化实践的褒贬不一的评价态度。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我们认为大众文化实践是文化真正回归社会生活、文化真正实现现代化生长的必然环节,因此就通过积极的引导来促进当代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相似文献   

4.
电视文艺批评作为电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蓬勃发展的电视文艺实践、日益多元的文化思潮以及错综复杂的大众艺术格局,亟须强化功能价值,建构与当下大众文化特别是电视文化生态相适应的批评理论体系。我国的电视文艺批评理论主要围绕电视文艺文本批评、主体批评、受众批评、文化批评这四个范畴展开,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共同在批评立场的指导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当下文化中工具理性、欲望主义、消费主义、道德无痛主义的大行其道,我们的文化事业中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深层次看,"三俗"文艺的泛滥,还在于我们时代的人和文化出现了深层危机,并根本遗忘了古典教诲中的"血气"。血气使人义愤、英勇无畏、充满正义之感、满怀悲悯之心。血气对于文艺家来说,便是文艺家的批判性、担当性、崇高性。恢复与重建文艺家的血气是抵制"三俗"文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53-153
刘永撰文指出,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二是文艺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不断反思。与中国文艺批评界对文艺批评的反思相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批评却是相当匮乏的。中国当代不少文艺批评家之所以缺乏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7.
“文化强国”战略为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为重大的使命,也使其与传播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功能定位不相匹配的问题凸显.本文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民主文化与封建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三个维度,结合典型实例,全局性、立体化地分析当代中国电视文艺中的多元文化现象,探讨“文化强国”战略下电视文艺的价值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8.
传媒文艺作为后语言时代的文艺形态,是现代观念与娱乐生产的新形式。它具有批量化、工业化等特征,与受众互动、媒介逻辑和社会机制有关,是多种文化作用下的文艺形式。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生产与传播中传媒文艺成为当下文艺的重要形态,是现代观念与娱乐生产的新形式。传媒文艺与传统文艺在话语范畴、意义关系、受众角色、接受要求、接受方式、介质逻辑等维度上差异明显,呈现出大众媒介系统下文艺的独特性。当前,传媒文艺批评要走出后现代话语的思维依赖,实现学科建设、意义生产、文艺效果、文艺功能等批评话语重建。  相似文献   

9.
受制于市场经济的大众文化的消费法则,已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当代的文艺接受,使其发生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从传统的“作者本位”到大众文化时代的“读者(观众)本位”,审美艺术欣赏意义上的文艺接受转变为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消费,市场成为影响着文学的基本因素.二是读者(观众)从传统的审美欣赏者或教育接受者转变为文艺消费者和“书籍购买者”.因此,从文艺接受角度来看,欲革除当代文艺病象,当务之急是抑制三大文化公害,即从抑制收视率(票房价值)、发行量和点击率入手.而要想抑制“三大文化公害”,作为文艺接受者的读者(观众)必须走出由大众消费文化制造的文艺接受的三个误区:符号认同接受、欲望满足接受和从众模仿接受.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0,(6)
中国当代文论研究中的"失语症"之说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指中国传统文论失去了生存空间,一指中国当代文论失去了"言说的对象"。后者显然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我国当代文论的现实处境。当代文论需要打破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之间的隔阂,从文艺实践和文艺批评中寻找文学理论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如此方有可能建立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当代中国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向日常生活的广泛渗透,导致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后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促成了后现代大众文化向日常生活的全面转向,具体表现为艺术与日常生活界限的消失,视觉文化的崛起等。作为一种消费社会的文化体验与文化形态,也带来积极与消极的文化影响。因此,大众文化的日常生活化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的娱性文化逻辑建构了"狂欢中国"的形象,欲望叙事策略建构了"欲望中国"的形象,而其对民族主义情绪的生产与传播则建构了奇观化的"文化中国"形象,或隐或显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及其建构。由于将"大众"误识为"人民大众",将"欲望"等同于"民心",以及将"市场化"中性化,我们对大众文化缺乏深刻的哲学反省和有针对性的文化批判,而制度匮乏和制度剩余的状况同时并存则使大众文化生产缺少有力的体制引导。朝向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大众文化实践应在先进文化建设的框架内进行理念和制度的规划,以建构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经验与认同符号的"和谐中国"形象为旨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迅速兴起,并且影响日益广泛。其消极和积极功能同时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因此在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自觉紧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众文化的作用,引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规避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促进大众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市场经济的沃土为大众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短短的时间里,中国大众文化便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态势。大众文化有其积极的意义也有其消极的影响,本文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业,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其成为更加有利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5.
疏离与承诺──对当今中国文艺的一种文化批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离与承诺──对当今中国文艺的一种文化批评尝试王德胜在我们刚刚进入20世纪中国文化最后一个年代、而又面临21世纪人类文化巨大诱惑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会是纯粹审美经验的对象;在文化急剧转型的当代中国,我们的文艺批评活动将不可避...  相似文献   

16.
尽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踞主导及核心地位已半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批评准则,被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可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及观念现代化思潮的迅进,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见解不一,论述各异的文艺批评理论;针对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发表了一些“新论”.这些“新论”中,有许多观点及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坚持和发展,是借鉴、引进先进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合理因素“借他人之火”“煮我们的食物”,对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及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文艺批评观点及论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杜展屏 《南方论刊》2011,(11):33-35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它的兴起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众文化的发展繁荣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规范大众文化市场,优化其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凭借文化的多元化,促进文化资源的多元整合,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产业,拉动大众文化消费,消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间的隔膜,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促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九洲 《江汉论坛》2004,(4):120-124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正通过"移位"改变着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的传统格局前者日渐中心化而后者则日渐边缘化.在中国当代平面媒体中,通俗小报所传播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快餐式的文化",具有模式化、同质化、易复制、粗俗、浅薄等特征.这种"快餐文化"所运用的消费策略是"夸张的寻常化",这种消费策略虽表现各异,但其手法均为"化雅为俗".这种消费策略之所以能在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从表面上看与通俗小报的市场化程烫度较高有关,但从深层上分析,则为我国当代媒介发展的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理论中,对大众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向。在这种语境中所理解的“大众文化”,主要是从它生产的条件和消费群体及其消费方式着眼的。它的生产条件包括3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文化产品被快速地复制;二是文化生产的主体掌握和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工作;三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心理基础。它的消费群体是“大众”,大众消费文化的方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有意义的生产。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及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大众文化是商品化的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是工业社会中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则是当代社会生产和消费通俗文化的产业化方式。  相似文献   

20.
媒体行为与当前文艺的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艺的运作日益凸显媒体的意志。书刊策划、包装与炒作、叫骂与“酷评”、影视改编等媒体行为,不仅改变了文艺的传播方式和流通范围,并且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文艺的生产;与此同时,媒体化的文艺运作往往因追随媒体精神而开始步离文艺精神,从而导致文学性的缺失、评价体系的无序、文学现象的文化转向、浮躁之风的形成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