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华儒家文化之中是其理论共识。儒家的"和谐"与"理性"、"内圣外王"之道、人文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及"心性之学"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固有的内涵。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从儒家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有失公正性的,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儒家文化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家力图从深层的精神内核来认识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过程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继续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林合华 《兰州学刊》2010,(9):207-210
儒家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以此来统摄人类一切其他的实践活动。其极端的表现形式即是所谓的"泛道德主义",即以道德价值化约其他文化活动,使之沦为表达道德的工具。这一倾向使得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严峻的挑战。着眼于儒家文化的现代发展,傅伟勋对儒家泛道德主义的内涵、表现、产生的深层原因等作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对治的方案。其所作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传统儒学的自我调适与现代发展;就方法学的层面而言,他倡导以"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是比较理性的态度。但其所提出的对治儒家泛道德主义的构想又有价值相对主义的倾向,值得反省。  相似文献   

3.
黄健 《人文杂志》2005,1(5):39-43
新儒家在儒家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冲击而日益式微的境况下,以恪守儒家经典的方式,寻求道德本体层面上的现代意义世界的重建,虽然使儒家文化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得以学术上的薪火相传,但它却没有创造性地转化儒家文化,从而导致了现代意义世界重建的失败.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对西方文化的霸权,新儒家亦未能提出创新性的文化建设策略,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地回应全球化给予文化冲突、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之一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经酝酿讨论,现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谨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参考选题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祖国统一 儒家“德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 儒家的“德治”学说与“以德治国”理论 儒学普及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代以来的尊孔与“批孔”思潮 出土文献与儒学典籍研究 …  相似文献   

5.
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 ,而楚赋的代表作家则是宋玉。从宋玉赋中 ,我们可以看出 ,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仁学思想 ,他深受儒家音乐教化思想的影响。赞美雅乐 ,斥责郑声。他深受孔门《易》学思想的影响 ,他以儒家的“圣人”自比 ,主张儒家的道德。宋玉这套话语系统 ,完全是儒家文化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在青藏地区的传播,正是儒家文化对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影响的过程。而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儒学对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产生影响,进而对回族、撒拉族、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产生影响。一方面,儒家文化不断丰富、充实了各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内涵;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与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各少数民族对儒家价值观不断认同、创新、发展的过程。这不仅增进了汉族与青藏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相互了解与沟通,而且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以及不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儒家文化的现代命运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文化人和关注中国文化的人。本文所讨论的儒家法文化只是儒家文化母体中的一个子体。它的被现代化问题无疑与整个儒家文化的被现代化问题有着共性,但与儒家文化母体所含的道德、伦理、心性、美学、教育等子体相比,又有其特殊的困难。也就是说,儒家法文化能否被现代化的问题,是同杜维明先生提出的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性既相同又有异的问题。如果第二期儒学以博大的胸襟整合了西来的佛教文化,那么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取决于其能否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有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回应。同样,…  相似文献   

8.
儒家德育方法与现代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德育方法与现代思想教育孙迎光儒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它造就了中华民族重视道德教育和修养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发掘和发扬儒家德育方法论方面的宝贵传统和遗产,是当前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儒家德育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仅就其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4,(1):170-175,187
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文化熏陶,培育了老舍精神世界中的儒家文化因子。老舍不仅以儒家的"仁""礼"思想、道德准则去审视人、描写人,而且将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庸"思想渗透到笔下人物的思想行为。儒家的生命价值观也成为老舍笔下人物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英译是西方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模因与《论语》中的儒家文化的不同译本的分析,可以发现模因正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桥梁,而文化的传播也正是模因进化的结果。儒家模因正是在文化进化与模因论相结合的背景下通过中西方译者的不断努力实现其传播和传播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蒋艳清 《船山学刊》2006,(3):171-173
在儒家八条目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就是和谐。可以说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追求和谐是企业管理的终极价值目标,因此我们要利用儒家和谐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为现代企业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新儒家与文化重建徐文明现代新儒家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以复兴和新创儒家文化为标帜的一种文化思潮。其肇始于大陆,兴盛于港台,流行于海外,近年来更有席卷东亚、风靡世界之势,成为时下最为令人注目的显学。新儒家开创来,贤圣辈出,大师林立,宗旨目的虽然无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义利问题,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义利的平衡、和谐,是社会协调发展、组织稳定的重要前提.儒家文化关于"正己"的义利观、"治人"的义利观以及既重视眼前之利、更重视全局之利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儒家义利观和现代管理的关系,探索现代管理科学化这一课题,显然是不无裨益的.应当古为今用,合理弃取.  相似文献   

14.
侯敏 《天府新论》2015,(3):65-70
20世纪70年代初,鉴于祖国内地掀起"儒法斗争"运动,理论界宣扬有关"孔子诛少正卯"之事,栖居在香港的新儒家学者唐君毅连续发表多篇文章,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展开历史辩驳与学术梳理,维护孔子的正面形象,指出现代人不能用非理性的、政治化的手段否定传统的儒家文化。唐君毅阐述了他对儒、法两家学说的观感,奋力捍卫孔子的崇高地位,试图正本清源,指点迷津,以儒家文化"道统",重构中国人文主义精神。唐君毅的理论思考,充满着忧患意识与文化理想,因而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论争史上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后儒家:以现代化超越前现代——对石永之先生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永之先生认为,后儒家试图用西方现代性的普遍主义观念应对后现代,这是一种误解。后儒家实际上是试图凭借以儒家仁爱观念为基础的普遍主义构架,消解以传统儒家孝悌观念为基础的特殊主义构架,克服前现代的传统儒家在伦理和政治领域内所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最终使儒家文化能够经由创造性转化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需要。就此而言,后儒家不是"以现代性应对后现代",而是"以现代化超越前现代"。  相似文献   

16.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历史上对东北亚地区展现出强劲的文化辐射力,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中华一体文明的发展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齐鲁文化的东出,主要是由于山东半岛东临大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商周时期特别是秦代以来,山东人民大量移民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地区,他们把当时国内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传到这些地区,对加速这些地区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中国与朝、日交往,山东半岛是主要的往来通道。以此为纽带的文化交流为儒学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公元七世纪以后朝鲜、日本兴起尊孔崇圣之风,最终形成东北亚儒家文化圈,发挥了关键作用。齐鲁文化、儒家文明从中国传入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程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与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人文主义人生与艺术体现了对儒家"礼仁"思想的肯定与书写,体现了进德修业的儒者情怀,顺适通达的儒者智慧,温柔敦厚的文学风格.作为一位儒家文化的自觉护卫者,梁实秋在现代知识分子中以少有的清醒和稳健一定程度地阐扬了儒学思想的菁华,其努力可谓"功不唐捐".  相似文献   

18.
儒家核心价值观是儒家关于个体、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根本观点,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仁爱、民本、和谐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价值理念.它们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核心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资源和精神财富,对克服现代性价值危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的结构、特征精神及其发展前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系列之一吴光曾经历数十年严厉批判、一度被认为“扫进了历史垃圾堆”的儒家学说和儒家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后,被人们重新发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久存在的价值。尤其是近几年来,关心和研究儒家文化的人士越...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角度评价儒家文化与从人文角度评价儒家文化差异非常大。本文试图挖掘儒家所独有的人文主义价值,儒家的人文精神中富含高尚的情操,即通过自我要求———内敛而非放纵———求得快乐与满足,求得精神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