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国志》裴注的史料价值超过陈寿《三国志》本身,这几乎是史学界的共识。其所以如此,在于裴注引书甚丰。因而研究裴注引书问题者不少,主要有赵翼、钱大昕、沈家本与王祖彝诸家。然而,赵、钱、沈、王四家之说,差异颇大,以致后之学者,各承一说,言人人殊。本文试图考察赵、钱、沈、王四家差别的具体表现及其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裴注引书目为258种,分别指出其中四家均未著录者36种,各家所著录但互差异者15种及存疑待考者16种,最后列出裴注引书目表及裴注所引书目存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野春 《东方论坛》2005,(2):97-102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魏晋之际三国史研究的总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清代嘉庆以降,考证裴注引书和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者已达19家之多.由于研究者均没有完全吸收其以往的成果,也没有确定完整的引书标准,因而研究的结果有多处重复,而数量则由140余种至255种不等.考证结果的巨大差距也导致了普及的混乱.本文在总结以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裴注引书的六条标准,并根据标准辨析裴注引书为抖5种,另有¨则出处不详.  相似文献   

3.
裴松之《三国志注》历来被视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注之首,其富有开创意义的注疏体例,丰赡的历史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总结为六条:“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裴松之注音共92条(不计重复),考察这些注音的被注字、注音来源以及它们与《王三》、《广韵》、《集韵》等韵书在音系上的差异,分析某些特殊注音,可以为我们校勘《三国志》正文和裴注提供有益的线索与证据。  相似文献   

5.
试论《三国志》裴松之注“凿空语怪”的文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裴松之注因为引用了几则具有志怪性质的材料,而被历来史家批评其"凿空语怪"、"坐长烦芜".事实上,裴松之在引援这些注文时并非是不加选汰而盲目采用的.裴松之用审慎的态度和隐蔽的手段,把自己对历史人物及事实的评价暗蕴于注解之中.而且,其保存小说材料和用小说注史之功,是不可泯没的.<三国志>裴松之注将历史与小说相结合,则对当下的玄幻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史注 ,裴松之不仅倾注大量心血网罗材料 ,增益正文 ,而且以审慎的态度分析各种意见的得失 ,批评诸葛亮研究中的非实录倾向 ,极力恢复和维护诸葛亮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7.
以曹操生平为主线的《武帝纪》是《三国志》中非常重要的一篇,裴松之对该卷倾注大量心血,网罗材料,增益正文,并以审慎的态度分析各种征引材料所表述观点的得失,批评原作及他人相关史著中的非实录倾向,极力恢复和维护历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8.
明代学者对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进行研习,撰写了不少著述,有对三国史中魏蜀正统之争进行论辨,对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评速和考证,取得一些成果.其中一些分析结论.与明代当时的理学、心学相适应,强调义理名教思想;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如胡应辟、朱明镐、周婴等对<三国志>与裴注进行考证.大多注重证据,通过归纳解决问题,这开启了清代考据学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9.
陈寿《三国志》叙事过于简略 ,对所据旧史删削失当 ,以致三国史实不明之处甚多。刘宋时期 ,裴松之参考群籍而为《三国志》作注 ,补充记载了大量的关于魏、蜀、吴三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从而完善了陈寿《三国志》的史料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裴注的复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寿《三国志》因其简略基本上只提供了历史大事的纲要,裴松之的注补引录诸书呈现出历史情景曾经的复杂与生动。以陈寿志为主,以裴松之以及二百多种著作为宾,在宾主对话中,陈寿志正史的权威性被颠覆、被解构了,而历史本真的头绪纷繁、意向杂乱以及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则被复活了。裴松之注补《三国志》主要不是历史学家的态度,而是文化学者或文学家的态度。惟其如此,裴注在文学史与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裴注的开放性思维对后来说话、戏曲等伎艺以及历史小说的发生发展功莫大焉。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从"故事"转换成"情节",裴注的意义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三国志》裴注的资料进行了全面而认真的梳理和考辩,并在服从于《三国演义》整体创作要求的基础上,对裴注的资料加以引用,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甚至细节。  相似文献   

12.
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的文献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学者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是清人《三国志》注释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该书以"证"为注释主旨,兼采诸家《三国志》注释之优长,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逮,对《三国志》本传、裴注及后世诸说多有新解,推进了《三国志》及裴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蜀道是沟通关中地区与巴蜀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北出蜀地的交通命脉.三国乃动乱之世,魏蜀对峙下的蜀道在频繁的征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蜀道的兴废与中国历史的走向紧密相连.通过蜀道,中国历史出现了转机,向华夏之一统再一次迈进.  相似文献   

14.
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入传人物将近六百人之多。各卷之人物,有何共性?有何特征?有何背景?有何亮点?有何真趣?有何借鉴?不能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当今的年轻读者,往往难以得其门而入。此文对《三国志》各卷,作一深入浅出之导读。每卷导读200字,力求内容简明扼要,行文生动通俗。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三国演义>小字注的来源及其功能,认定小字注虽非一人一时所加,但小字注极有可能在罗贯中原本中便已存在.通过一条带有时代标记的小字注,初步分析<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