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地处平汉、陇海铁路交通干线的十字交叉点,使之拥有城市工商业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郑州的新式工业多与铁路相关联,带有明显的铁路特色。在交通网络的结点上,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带来中间市场的繁荣,郑州城市外向发展的功能定位——商品贸易得以确立,这是铁路交通功能型城市工商业发展历程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2.
铁路与太原城市近代化进程:190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山西开始逐渐摆脱腹地交通对区域城市近代化的桎梏,1907年正太铁路的通车以及1933年同蒲铁路的分段运营便充分展现了铁路与太原这一内陆省会城市工商业以及城市结构变动等方面的关联作用。山西城市格局也呈现出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城镇等级体系更趋完善。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以太原为集中地,以正太铁路、同蒲铁路为运输路径,以沿海商埠为指向的晋中区域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3.
胶济铁路与济南商埠的兴起(1904——193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交通体系的建构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关联研究是近年城市化研究新的生长点之一。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内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作为近代先进的交通设施,1904年通车的胶济铁路,成为推动济南自开商埠与促进商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胶济铁路通车促进了济南商埠的兴起与发展,加速了济南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济南遂不独为山东政治之中枢,更为山东工商业之要埠。  相似文献   

4.
在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研究领域内,铁路与城市形态演变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已有成果大都陷入铁路与城市工商业发展、人口增长及街市扩充这一分析框架的窠臼,鲜有突破。本文试图以1905~1937年间华北铁路沿线城镇为考察对象,通过考察铁路运营管理机构对近代城镇形态演变的影响,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运动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过渡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城市的兴起实质是工商业经济为自身的发展开拓空间的运动,是现代化运动为自身开拓空间的活动.中国城市化运动自近代兴起,20世纪初获得了初步发展,许多学者和政治人物都对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进行了宏观的瞻望和规划.这些规划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运动日益发展的结果,同时,这些思想本身又推动并指导了当时的城市化运动,并且对于今天中国的城市化不无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工商业为工业和商业的统称。清末十年,在全国新政的浪潮中,山东实行的新政颇有成效,济南开埠可以说是山东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政中,胶济铁路和济南商埠开设促进了济南工商业的发展,一大批近代新式工商业开始出现,对济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济南由传统的政治消费型城市向现代工商业新城转变,济南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逐渐成为华北的经济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7.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主干部分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演进,促使后者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革,上海与这一地区彼此间城乡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也因此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8.
支农是近代中国与重工商风尚并行的一个潮流。近代中国支持农业发展思想的再次勃兴源于人们的危机意识、发展工商业的强烈愿望和日渐开阔的世界视野,并从经营模式的选择、农田水利法制建设、金融支农等方面付诸实践。但是,改良主义的属性使之难以根本解决近代中国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京奉铁路(关内段)沿线地区城镇体系在铁路开通已有所变动,但仍然保留着较多的传统特征。京奉铁路各段相继建成后,随着天津的继续成长和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到1937年前,本地区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地域空间结构及城市间联系与城镇网络等,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动。开埠通商、近代工商业发展和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是促成变动发生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地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迁徒,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地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地涌现。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因此,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标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正处在城市时代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沿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城市运行规律,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要求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中,外来移民成为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移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近代城市史研完的一个重要课题。湖北省社科院袁北星研究员所著《客商与汉口近代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是对这一研究领城的重要开拓,该书记录了近代汉口的工商业辉煌以及众多客商的奋斗梦想,为读者展示了近代汉口作为商业移  相似文献   

12.
熊亚平 《学术研究》2012,(7):115-120,160
铁路所具有的近代企业和交通工具这一双重属性既为乡村地区带来了大规模的近代企业,又为农矿产品的大规模流动创造了条件,由此促进了沿线乡村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铁路沿线乡村地区人口的地理空间流动和职业变动。同时,乡村人口的社会流动也影响着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社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动和人口社会流动的相互作用,进而又推动了铁路沿线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部分乡村地区居民逐渐向近代产业工人或工商业者转变,由村庄居民转变为市镇居民以至城市居民,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身的现代化。铁路由此成为影响沿线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赵可 《社会科学研究》2003,1(5):117-121
城市化的启动和初步发展使城市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城市化进程成为近代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变迁的推进器。 2 0世纪 2 0年代 ,以归国留学生为核心的一批热心市政发展的新型知识分子把全新的城市观念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市政改革思潮传播到国内 ,自觉地从整个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来思考中国城市的发展问题 ,并为中国设计了一条以城市为中心带动社会全面发展和变革转型的现代化道路。尽管其设想限于当时的恶劣环境无法全面实现 ,但是他们的积极活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并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陈曦  过伟敏 《学术探索》2015,(1):126-129
通过对中国民族工商业主要发祥地无锡工商建筑遗产的考证与调研,从建筑形态构成的角度总结了近代工商城市的四种基本建筑式样:传统乡土式样、西式门脸式样、一体两翼式样和现代主义式样。同时梳理了近代工商城市的四种典型建筑特征,以对当代工商城市快速更新过程中的"历史文脉"加以认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利民 《河北学刊》2004,24(6):177-182
明清时期 ,运河漕运和贸易促使运河附近的港口城镇成为规模不一的南北商品集散中心 ,海运漕粮和沿海贸易带动和促进了沿海港口城镇的发展。根据当时的商品流通网络 ,华北地区分为两个经济区域 ,各经济区域内经济重心是在大运河和驿道等交通枢纽、首都和省会附近等华北平原农业比较发展地区。近代以后 ,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被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轨道 ,沿海城镇内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 ,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 ,成为不同范围的经济中心。随着商品运输方式的变革和商品流通网络的重组 ,港口城镇完成了向东部沿海的区位转移。但是 ,这并没有打破原来的两个经济区域的格局。其中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经济重心逐渐转向沿海和近代交通运输枢纽 ,其空间特征就是从偏重内地向沿海地区东移。而且 ,这种符合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 ,重商思想已成为广泛的社会思潮 ,并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清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规 ,刺激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同时 ,重商思想对资产阶级的形成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叶,山西近代铁路建设发端。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这是山西近代第一条铁路。便捷的铁路交通运输条件刺激了阳泉煤炭资源的开发,由此带动了阳泉的冶铁业、商业、金融、邮政和教育的发展。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阳泉逐步取代了平定而成为山西东部的工业重镇。  相似文献   

18.
祝曙光 《江汉论坛》2007,22(7):98-102
日本铁路是日本近代化的产物与标志之一,而它又反过来影响并推动日本近代化的发展.铁路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铁路的出现和延伸,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资源开发和城乡商品流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加速了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发展.此外,知识的传播、教育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生活习俗的嬗变等也都与铁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城区中,较之公共租界与华界的南市与闸北,法租界中部地区以街道整洁、环境幽静、文化氛围浓厚著称,是颇负盛名的宜居城区。考其形成原因,是法租界紧跟国际上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的时代潮流,对界内工商业进行统一的规划与严格的分类营业管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这三界中,法租界工商业发展比较滞后,城市规划与改造成本较低,又实行总领事独裁制,这是法租界中部地区能够发展为宜居街区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代铁路兴建之前,驿运和水运在中原地区交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一批转运型商埠重镇随之在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兴起。近代铁路通行之后,对中原地区以驿运和水运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产生严重的冲击,使该地区的区际货物流动和人员往来等活动,逐渐聚集至铁路沿线的郑州、漯河、新乡、许昌等新兴城镇。赊旗镇、周家口、朱仙镇、道口镇等转运型商镇,在经济地位、商业规模、居住人口等方面均呈现出缓慢发展或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