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文""累增字"是王筠研究汉字"重文"时从造字角度提出的文字增繁现象,与沟通文献用字的"古今字"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属于不同性质的概念。由于角度不同,它们在材料分析上有交集,所以王筠偶尔用"分别文"或"累增字"指称"古今字"的"今字",意在解释这些"今字"的成因,并未改变"古今字"的历史定义。徐灏是曲解"古今字"本义的源头,他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跟"载籍古今本"并列,而且在分析说明时把"古今字"主要指向"造字相承,增偏旁"现象。后人受此误导,进一步将"古今字"完全等同于具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文""累增字",并认为这是王筠的"古今字"观念,其实不符合王筠的本意。  相似文献   

2.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而"皆逐义强者".至于郑玄兼采今古文究竟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逐义强者",则尚无人作过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尽索<仪礼>全书中郑玄从今、从古的字例,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郑玄取舍今古文的五原则.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两项原则,即"字义贴切的原则"和"习用易晓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谈通假字和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全国《古代汉语》教材和有关论文中,很多人都强调要区别通假字和古今字,如果不加辨别,就不能阅读古书云云。他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通假字与古今字。其一,从时间上说,古今字的产生是有先后的,而通假字是同“时”的产物。前者,他们举“反与返”等为例,后者,他们举“蚤与早”等为例。其二,从字音来说,古今字的读音必须相同,通假字的读音相同相近。前者,他们举“匈与胸”等为例,后者,他们举“炎(阳平)与焰(去声)”等为例。  相似文献   

4.
郑玄是汉学的总结性人物,其《尚书》训诂,是东汉《尚书》学之代表。郑玄《尚书》训诂,融古文、今文、谶纬于一体,是两汉《尚书》学谶纬化范围扩大的最好例证。通过郑玄,我们可以知道,古今文《尚书》学的对立并不妨碍双方对谶纬的吸收,谶纬在郑玄手中变成整合古今文《尚书》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训诂学会等单位发起并主办的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从5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省高密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十七个省市的四十八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五十多名学者和教授。会议收到论文四十余篇。会议得到山东省政协和潍坊市、高密县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郑玄(公元127年至200年)字康成,高密人,东汉大司农。他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文献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学问,“囊括大典,网罗众家”,遍注群经。其注经能破古今文学派的家法,实事求是,集汉代经学之大成。郑玄一生著述甚丰,其总数超过一百万  相似文献   

6.
这是本刊"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推出的第三组笔谈,共有三篇文章。其中,郭锡良先生的文章从戴震的"学有三难"入手,讨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应取的态度,指出中国和西方各有自己的语言学传统,我们学习西方语言学,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方法,以用于我们的汉语和其他中国语言的研究实践,而不是邯郸学步,套用他们的教条和研究成果。宋绍年先生的文章点评了《马氏文通》对介词和连词问题的研究,指出马氏的句读理论是在吸收西方语法理论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方面马氏套用了西方语法的标准和结论,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马氏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启迪。崔彦博士的文章从"二等字与来母的关系"、"李方桂的二等介音"两个方面评述了上古二等r介音的研究成果,强调从谐声字不能为上古二等韵构拟带l-的复辅音声母,r介音的构拟是虚拟性的,都不是确证。  相似文献   

7.
这是本刊"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推出的第三组笔谈,共有三篇文章。其中,郭锡良先生的文章从戴震的"学有三难"入手,讨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应取的态度,指出中国和西方各有自己的语言学传统,我们学习西方语言学,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方法,以用于我们的汉语和其他中国语言的研究实践,而不是邯郸学步,套用他们的教条和研究成果。宋绍年先生的文章点评了《马氏文通》对介词和连词问题的研究,指出马氏的句读理论是在吸收西方语法理论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方面马氏套用了西方语法的标准和结论,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马氏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启迪。崔彦博士的文章从"二等字与来母的关系"、"李方桂的二等介音"两个方面评述了上古二等r介音的研究成果,强调从谐声字不能为上古二等韵构拟带l-的复辅音声母,r介音的构拟是虚拟性的,都不是确证。  相似文献   

8.
这是本刊"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推出的第三组笔谈,共有三篇文章。其中,郭锡良先生的文章从戴震的"学有三难"入手,讨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应取的态度,指出中国和西方各有自己的语言学传统,我们学习西方语言学,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方法,以用于我们的汉语和其他中国语言的研究实践,而不是邯郸学步,套用他们的教条和研究成果。宋绍年先生的文章点评了《马氏文通》对介词和连词问题的研究,指出马氏的句读理论是在吸收西方语法理论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方面马氏套用了西方语法的标准和结论,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马氏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启迪。崔彦博士的文章从"二等字与来母的关系"、"李方桂的二等介音"两个方面评述了上古二等r介音的研究成果,强调从谐声字不能为上古二等韵构拟带l-的复辅音声母,r介音的构拟是虚拟性的,都不是确证。  相似文献   

9.
成语中存在通假字、古今字现象,如果不能理解这些现象,就会影响对成语的准确释读。不明通假字现象而出现误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将"通用"视为"通假"导致误读;一是不读本字读借字导致的误读。而对于古今字中的古字是按本义读本音还是按变义读变音,如果不知裁断也会导致误读。  相似文献   

10.
对宋本《广韵·锺韵》锺小韵下18个字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中有不符合音变规律的读音存在,经过验证传世文献中关于"蚣"、"衳"、"忪"、"彸"、"伀"等字读音的记载,利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判定它们是受到同义换读和语流音变的影响,使得这几个字读音产生变化,同时解决这几个字读音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研究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而对语言发展规律的探求总离不开具体语言的历史研究。古中国、希腊、印度和阿拉伯的学者出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都曾对古代书面文献进行了历史语言的分析。他们对“古今言殊”、“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演变作校勘和训诂;以经典古文为依据制订语法。由于这种静态的考据方法受制于文献材料的局限(如书面语和口语脱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限、文字体系表音功能差等),其探流寻源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有  相似文献   

12.
黄侃对《通俗编》所做的笺识曾涉及异形词,虽然他并未提出异形词概念。他从文字角度分析了包括因古今字、异体字、正俗字而形成的异形词,从语音方面分析了因通假字、古今音变、方言音转、听音为字、联绵词等原因而形成的异形词。黄侃强调语言研究必须形、音、义结合,其所"发明"的异形词研究对传统的训诂研究有丰富、补充之功,更为我们全面、深入的汉语词汇学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赵元任早年的语言学研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语言学创建及其影响的大背景上,研究赵元任引进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同时借鉴中国传统音韵学原理调查汉语方言,发展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程及其学术影响;指出只有贯通中西、融会古今的学术研究才能汇入世界学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古今著闻集》与《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集》并称为日本的"三大物语集"。其内容丰富多彩,有"百科全书"之称,其中也涵盖了诸多民俗学要素。日本学者们从文学、语言学等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然而,从文化角度,尤其是从民俗学角度来解读作品的研究所占比重甚小。在中国,该作品还未被真正研究过。本文在对《古今著闻集》的内容和先行研究进行归纳之后,全面考察作品中的民俗学要素。本研究综述旨在为今后从民俗学角度解读作品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朱子对《中庸》的解释受到郑玄、孔颖达的影响,但与之相比有四个方面的明显不同:其一、理论建构模式的不同。郑玄、孔颖达的理论建构模式是宇宙生成论,而朱子则是本体宇宙论。其二、对"性"的解释不同。既存在性有善有恶论、性三品论与性二元论的差异,又存在对人性与物性看法的不同。其三、对"内圣外王"的解释不同。虽然郑玄、孔颖达也认为君主和士人必须做到由内圣到外王,但他们不仅侧重强调了外王的一面,而且侧重强调了内圣外王的主体主要为君主。朱子则不同,不仅侧重强调内圣的一面,而且认为内圣外王的主体主要是士人,这是宋代士人"担当"精神的体现。其四、对道统的强调不同。虽说郑玄、孔颖达"以昭明圣祖之德"的解释也有道统的意思在,但这一意识不是很明显。朱子则明确建构了一个由尧舜禹开始直至二程的道统谱序,并认为这一道统能够对抗佛老。总之,朱子与郑玄、孔颖达对《中庸》解释的差异,其实就是汉唐经学背景下与宋学背景下对《中庸》解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古今字指的是同一个词的、通行时代有古今之别的不同书写形式。这一现象历来受到训诂学家和文字学家的关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古今字问题,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古今字理论,如古今字是古今人用字不同、古今字非古籀篆隶之别、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等等,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卓越的。肯定段注古今字理论的历史贡献,指出其某些不足之处,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密切相关。一个汉字既表示一个音节,又表示一个词。研究古今字就必须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本文试对古今字中古字与今字的形音义关系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认识古今字。  相似文献   

18.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之分。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而“皆逐义强者”。‘至于郑玄兼采今古文究竟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逐义强者”,则尚无人做过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尽索《仪礼》全书中郑玄从今、从古的字例,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郑玄取舍今古文的五项原则。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三项原则,即“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和“存古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分析古今字应该从古今字的性质、产生时间、形义关系及语音关系上综合考虑同时在古汉语文字教学当中处理古今字问题,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按照古今字的特点去讲授古今字的进一步研究仍需学者们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20.
异读字是古今汉语中一个共存现象。本文从语言演变的角度论述了古今汉语异读字的成因、发展及规范等若干问题。破读、通假、古今字分化、古音沿袭、汉字简化、文白异读等是古今汉语异读字形成的主要原因,本人对某些异读字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出异读字演变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