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总趋势。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要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正是因为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此背景下,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对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将是今后很长时期中两制关系的一种常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并存,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预计的两制关系,又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这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论,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最直接最深刻的回答,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也必将贯穿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但是,在这个大的世界历史时代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该矛盾统一体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仅决定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类国家之间关系的具体形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邓小平以他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杰出哲学智慧,敏锐地洞察到,随着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而科学地把握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仅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不断加深,"两制关系"一改过去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状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空前紧密,相互影响空前深入,"两制关系"趋向更加微妙和复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态势下"两制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必须做好相应的战略应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今时代两制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关系到全人类的安全与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广大理论工作者应超前思考,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实现学术研究、政策探讨和理论宣传的有机结合,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康建利 《兰州学刊》2008,2(1):37-39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合作与竞争的并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是在由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呈现出新变化及其新的发展趋势。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是实践上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其斗争性表现为对立和替代关系,其同一性表现为继承和借鉴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科学地把握二者的同一性,是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明斌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81-186
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深切关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最大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世界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不绝于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反思以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神圣"光环"开始暗淡。中国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形成巨大的反差,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判断两制关系的历史方位:中国道路仍在探索之中,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和守势;两制国家仍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大趋势;拉丁美洲"21世纪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流派力量的壮大、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社会因素不断增加等现象表明,一个资本主义新阶段很可能到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前途光明;金融危机不会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次危机,但一切国家终将走向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是世情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并没有由于意识形态因素的减少而改变两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两制国家合作领域日益广泛,但矛盾范围也日益扩大,摩擦日益增多;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大众传媒网络化使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文化渗透更为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两制统一性表现出新特点:两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两制之间出现非根本制度性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两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两制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关系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与资本主义相处的高超艺术,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保持自身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迅速蔓延扩散,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严重经济危机,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及其两制格局新变化的全新视角。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遭受重创,使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喜忧参半,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使国际格局和两制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本国社会主义道路及所处的历史阶段、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上,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时代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先后爆发了新的技术革命,引起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种种变化,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出现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因素.由新技术革命所造成的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新变化、新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目前,我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所处的历史阶段给予了重新的认定.同时,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还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对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时代给予重新的认识、深入的探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所出现的新发展、新变化的正确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而且对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从“一球两制,竞争共处”的新的时代格局考虑问题,本着实事求是、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以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向的原则,创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处的新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种制度体系由交锋向交往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客观趋势和规律,提出世界历史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的科学论断。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构成了中国道路的时代场域,这是中国道路生发的土壤,也是把握中国道路的底板。世界历史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决定了中国道路要超越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框架,建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新架构,就必须辩证地对待资本。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相对稳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无论与自由竞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还是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的列宁主义时代相比较来说的重大新变化,这些无疑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应对挑战中得到坚持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从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高度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予以客观的审视;从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中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给予阶段性定位;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内在统一中预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等多角度的动态透视。  相似文献   

15.
在“一球两制”的当今世界 ,如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其相互关系 ,已成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理论课题。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述 ,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预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距.但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两个必然"论断依然是正确的.本文从社会主义是世界性的历史运动进程这一视角出发,着重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阶级关系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从"两个必然"实现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前提、革命的主体和道路三方面,阐明了"两个必然"肯定实现,但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首要时代问题 ;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和“一球两制”长期存在的时代背景 ,为丰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提供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 ,继承资本主义时代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和客观要求。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制度 ,解决好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与继承、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与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反对“和平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新教伦理发挥着道德规范的职能,即为资本的生产经营者的意见、志趣、情绪,甚至心理状态编制道德程序,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孕育与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的支撑和依托.韦伯看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倾向,认为抛弃超验性假设,将生产同宗教价值相剥离,是资本主义合理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分离过程中却产生了科学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完全拒绝,从而使资本主义活动丧失了文化的根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和市场理性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要构制充满人文道德关怀的综合理性社会.  相似文献   

20.
信息社会主义与信息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入信息社会后的两种新社会形态。两种社会形态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生产关系不同、信息鸿沟是否可跨越和共同富裕是否可以实现。进入信息社会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虽然具有了信息时代的新特征,但是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也成为了制约信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信息社会主义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对比研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