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知识,还要能够完成传递本民族文化的任务,这本身也是外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本民族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方式,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达到交际的目的。礼貌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礼貌用语也会有所不同。中英礼貌用语的差异研究将会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更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英语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从交际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在英语教学中认识英汉两种文化交际差异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形成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文化因素,阐明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引入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院校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鼓励教师在大学英语及后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跨文化交际课程也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跨文化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真正学会用英语讲授中国故事,成长为具有中国立场和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专业教育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母语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英语学习。通过开设用英语教授的中国文化课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母语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培养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相似文献   

6.
蕴育于语言中的文化知识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文化的重要地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渗透,导致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的缺失,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阻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因此,正确理解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来呈现语言的运用,这种教授外语的方法的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外语教学不应该只是给学生提供学习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机会,它还应该起到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作用,这应该是外语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应该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授学生语法和语言功能,而且还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蒙古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但要跨蒙古文化与汉文化,还要跨蒙古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而不同的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不同,这就会形成文化上的不对等或称文化空缺。这一点,在当下的蒙古族大学生英语教学实践中,还远没有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英语所蕴含的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教学,从而蒙古族大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实现准确、得体的有效交际。当前各种文化共同交织作用下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然而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忽视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与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悖,也不符合新形势下对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更应加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0.
礼貌别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现象,其主要目的是用礼貌用语来维持社会的良好秩序,最终避免日常交际中不必要的冲突和误会,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本文本文从英语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渊源、礼貌原则、英语礼貌用语、礼貌交际四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提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交际中存在很大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会造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误解。在交际过程中我们通常有用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习惯叫社会文化定势(stereotypes)。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跨文化意识的获取难度极大,其阻力主要来源于本民族文化长期的定势作用和对其他文化的偏见。英语学习者应树立跨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功,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西方的文化,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徐州市各高校的调研,分析了英美文学在大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和接触方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受英美文学作品中反映西方文化和思维逻辑的典型作品的影响较深,对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源语文化环境中跨文化交际特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源语国文化大环境中用目的语进行的跨文化交际 ,根据其具体交际环境的不同 ,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源语国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这种制约和影响常常大于目的语文化施加给同一交际的影响 ,这是来自目的语国家的人愿意甚至努力适应源语国的习俗和交际规范的重要原因。这不但可以从社会心理学中找到依据 ,而且也被我们的调查和观察所证实。因此 ,除某些敏感域及陋俗以外 ,即使用英语在国内与英语国家人士交际 ,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程度地采用中国文化的习俗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行设计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学习者(包括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用SPSS17.0和Excel对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从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言语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文化观念等方面测试其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结果表明:受试者由于受汉语和中国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习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出发,虽然外语学习者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但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欠缺,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语用行为受制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 ,由于语用中文化差异的存在 ,在跨文化交际中 ,人们往往因使用的外语不符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而无法实现预期的交际。作为英语学习者 ,我们只有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 ,找出英语语用失误中的文化根源 ,才能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交际的主要动力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此外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方式、深度与广度。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跨文化交际变得更为便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来。英语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对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何有效应用新媒体提升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效果,促进高校英语课程高质量发展是英语学科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习俗是社会发展中长期沿袭下来的习惯、礼节、风俗等的总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语言文化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文化传统方面中华民族与俄罗斯存在差异。中国与独联体各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中,为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首先应充分了解对方的民族习俗与中国的差异与融合。对在日常俄语教学中出现的汉俄民族文化习俗差异与融合进行阐释与对比分析。学习、了解并掌握中俄民族习俗知识,提高国际文化交流水平和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大学俄语兴趣,培养文化差异意识,为其今后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和变革,跨文化交际已经被纳入英语学习的一部分。一般认为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帮助人们理解英语语言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其实我们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也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也要有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着语言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教学,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加强目的语文化学习的同时,应进一步加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对比中深化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