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内现存有元明时期四壁水陆壁画,画面包括儒、释、道三教众多神祗,北壁十大明王"一字"排列、相貌威严、色彩艳丽,东、西、南三壁人物分上、中、下三层排列,以十几人为一组整齐有序,画中人物造型生动自然、线条遒劲有力、背景纹饰与主体人物对比协调。从画面图像中可见元明时期水陆寺观壁画的风格特点,是晋北地区水陆寺观壁画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殿内现存壁画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遗作。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从壁画与殿内塑像的联系、与山西辽金壁画的比较、画中建筑的时代特征、画面与底层绘画形象的重叠以及画中所表现的华严密教思想等,论证了现存的清代壁画图像,可能是对金初原创壁画的描摹,或说是一种并不高明的翻制。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应用最早的信息符号和实体媒介,壁画有着久远的传播历史和演进过程。我国古代壁画的主要传播形式有宫室壁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作为绘画的一种主要方式,中国古代壁画传播的兴衰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全新的墓葬壁画保护技术,使得对墓葬壁画进行分解拆装运输、异地组装展览成为可能。近期,“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展出,让不少艺术爱好者关注到了墓葬壁画。  相似文献   

5.
金代山西宗教文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山西地区的宗教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征和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佛教、全真道和宗教艺术等三个方面。金代山西地区的佛教经历了恢复、兴盛和衰落三个发展阶段。全真道是金代山西地区道教的主流,并在金末获得重大发展。此外,山西地区的金代名刹和寺观壁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女真民族文化和北方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山西新绛稷益庙壁画以其独特的题材形式在众多的山西寺观壁画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画中表现的古代农事与农具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活动的重要图证史料.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科技含量促使它成为古代农业科技史之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7.
"互动教学"冲击了传统教学中单向的知识传递关系,强调教师学生互动双向交流。敦煌壁画作为我国最富有艺术价值及文化底蕴的壁画群,是高校壁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当前敦煌壁画教学存在着重传授历史典故而轻对绘画技巧分析的格局。这一方面是由于敦煌壁画本身的绘画特点所致,另一方面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关系密切。文章先后阐述了"互动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高校敦煌壁画教学运用"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敦煌壁画的绘画价值及"互动教学"理论下的高校敦煌壁画教学策略四方面,旨在为敦煌壁画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北端,窟内有数百幅壁画遗存,为佛界神灵艺术形象汇集的圣地。其中佛教密宗彩绘人物画更为引人注目。笔者就其中两种不同绘画风格的密宗人物画十一面观音图像和男女双身图像的题材、艺术形象与绘制技术所反映的特征,初步探讨密宗壁画进入该窟的年代,认为具有藏密艺术风格的双身图像进入阿尔寨石窟的最早年代应为西夏中晚期。  相似文献   

9.
佛教绘画艺术在蒙古族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把内蒙古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寺庙经变壁画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内蒙古西部地区寺庙壁画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不同时期藏传佛教对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寺庙经变壁画的影响,总结出内蒙古西部地区寺庙经变壁画的三大艺术特征及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津观音寺壁画设色庄重典雅、富丽堂皇,其赋色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的分割与组合作用、色彩的构成与应用、色彩的装饰性特征以及红黑金三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它沿袭了传统绘画的赋色方式并将其融汇贯通,在材料的选用、绘画的技法以及制作的工艺方面大胆创新自成体系,不仅吸收了四川地区唐宋绘画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同时还展现了明代壁画的艺术面貌。新津观音寺壁画的赋色综合了四川地区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艺术等多方面因素,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历史上经过多次民族之间的融合,早已融为一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这些文明千百年来的碰撞和交融,既被史家记录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也被古代画工以绘画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多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轨迹。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室壁画呈现的民族之间交往和交融的信息,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直观的形象。古代墓室壁画为文字记载的史料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补充。基于墓室壁画中的形象特征,深度研究民族文化的交往和交融,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居延汉简的题记文字和汉墓壁画、汉画像石、敦煌石窟壁画以及唐宋绘画中的图像解读,确认汉代的“堂皇”乃是一种正面敞开,用于接待宾客或治事的厅堂类建筑。  相似文献   

13.
蓬溪宝梵寺壁画艺术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巴蜀地区蓬溪宝梵寺壁画造型特征、用线特征、用色特征、技法特征的提炼与分析,探索宝梵寺壁画独特的艺术风貌、地域特色以及象征意义等,挖掘其深层次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是目前所知现存唯一一处金代青绿山水画作品。以青绿山水的绘画样式与风格演进为主线,同时兼顾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文化、作品系统、工具材料、画家主体等方面来展开讨论,探讨壁画中山水的渊源和风格形态,可以看到金代岩山寺壁画中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洪洞水神庙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元代山西地区的社会面貌,也折射出元代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透过这些壁画我们既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当时的科学文化发展状况。文章试图通过壁画图像解读元代散乐戏曲文化的发展和桥梁建筑技术的水平,从而进行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探索性研究,以求能够全景式、多方位地展示元代洪洞水神庙壁画艺术,为研究元代壁画提供可信的图像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莫高窟第61窟与皇庆寺关系、窟前上层殿堂建筑遗址的时代、供养人画像与题记、壁画内容、绘画风格、西夏、元二代莫高窟营建史实等问题的研究,否定了甬道壁画绘于元代说,详细交代了可能绘于西夏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2009,(12):42-42
克里斯蒂即将拍卖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拉斐尔的一副画作,该作品是他在绘制梵蒂冈湿壁画时做的一副人物草图。克里斯蒂预计,拍卖价将打破早期艺术大师画作的卖价纪录。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龟兹裸体艺术的起源,认为其植根于自身的历史传统,是当时当地人们生活与意识的折射,也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其次,梳理出新疆龟兹克孜尔裸体壁画的内容及分布状况.再者,对龟兹裸体壁画的技法与特征进行考察,概括其具有宗教性、抒情性的民间艺术特色.最后,在中国绘画史背景下结合中国绘画本身发展传承的脉络,对龟兹裸体壁画的审美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阜新地区出土了众多辽墓壁画,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四家子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辽萧和墓壁画以及黄家沟辽墓壁画等。这些壁画的内容题材、图像样式和艺术特色突出展现了契丹的民族特色和风俗性,其绘画的风格技法、构图布局充分展现了辽代绘画成熟高超的艺术水平,形象生动地折射出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契丹历史文化内涵,涉及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色彩画教学中,关于什么是水粉画或水粉画的概念,人们的认识解释是比较一致的。大家都认为,水粉画就是水调合含胶的粉质颜料绘制的色彩画。但是,关于近代水粉画到底源于何处,它是不是外来品,则有不同的著述。更有人似乎认为,水粉画较早起源于中国,说水粉画在我国源远流长,并举出著名的古代壁画为例,说它们都是用含胶的粉质颜料绘制的,或可称作某种意义上的水粉画。让人感到这是我们民族特有的画种,或起码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早就有水粉画了或类水粉画了。作者认为,这些观点是片面的,说法是比较勉强的,不能正确解释我国近代水粉画的起源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绘制壁画的有些颜料与近代水粉画颜料相似或相同。但决定一个画种的不仅仅是颜色的质料,而且要看作画技法和不同的应用画种。中国古代的壁画应视为中国画,尤以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著称,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工艺图案画,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把近代水粉画与中国古代壁画作一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极为明显的。中国古代用粉质颜料绘制的壁画,始终未发展到近代水粉画上来,但却可以说是现代工艺重彩画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