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叙事长诗是光彩夺目的一章。在这期间,大量涌现在解放区诗坛上的民歌体叙事长诗,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时代的变革,而且努力吸取民族民间文艺的养料,以新鲜活泼的民族形式和刚健明朗的艺术风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些叙事长诗的创作,在如何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坚持工农兵方向,向民歌学习,开拓新诗的民族化、群众化道路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 臧克家的诗多含叙事成分,他写叙事诗更花费了多年心血。从自传体长诗到民间故事诗,从诗报告到诗体小说,乃至三千行,五千行的长篇史诗,对于叙事诗的体裁与体式,诗人作过多方面的长期探索。这种种探索,丰富了新诗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也对诗人自身艺术个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叙事诗既叙事又抒情,恰符臧克家现实感与身世感并重的审美心理结构。以事写心的艺术形式技巧,反映了诗人情事并包的审美心理内容。他偏爱叙事诗,正是由亍叙事诗是情事  相似文献   

3.
《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创作的优秀叙事长诗。这首长诗完成子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它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我国诗歌领域结出的最早的硕果;它在我国叙事诗的发展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贵与李香香》不仅继承了古代叙事诗和民歌的长处,而且在艺术上有自己的探索和创新;它在人物塑造和诗歌形式的民族化上都标志着一个新的阶  相似文献   

4.
清初遗民诗人方文以历史的框架作为抒发哀乐的依托,把"史思"与"诗思"高度融合,所为诗歌风格独具,称"嵞山体"。其中的叙事长诗以其"以诗存史"的创作意旨、视角周转的叙事艺术、平实简淡的语言特色、朴老真至的抒情风格,契合了世事变幻的特定时代文人写实写心的需要,在清初诗坛赢得了与"梅村体"并举的地位,继起效尤者不乏其人。对"嵞山体"叙事诗展开研究,不唯有助于了解易代之际生民百态,对了解中国叙事诗的演进也深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叙事诗可以分为乐府和歌行两类。乐府叙事诗短小朴实,但证实性较强,所写之事多是作为问题的例证出现的。而以《长恨歌》为代表的歌行体叙事诗则更成熟、更典范。它不仅继承了先秦、汉魏以来叙事诗的艺术传统,而且吸取了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长处,从表现手法的灵活多变,叙事的委婉动人,情节的曲折离奇,结构的完整严谨,人物的形神兼备,语言的顺畅和谐等方面体现出了长诗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  相似文献   

6.
阮章竞在太行山剧团编剧导演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民歌体式。正是颠沛流离的战争岁月,将一个渔乡出身的小漆匠锻造成了一名解放区文艺战士,为其日后创作出《漳河水》这样优秀的民歌体叙事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纵观阮章竞一生的艺术创作历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一直坚守着那一代革命文艺家的美学理想,战争记忆的底色和民间叙事的立场是他不变的艺术追求,即使被边缘化也不为所动,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诗歌创作中奏响了沉郁而深邃的苍凉"晚号"。  相似文献   

7.
傣族三大悲剧叙事长诗之一的《线秀》运用了大量傣族民族化的意象表现傣族生活场景,似水的民族性格也在诗歌叙事风格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些艺术合力建构了该民间叙事长诗不朽的艺术魅力。其高超艺术价值的生成与傣族地区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以及民间信仰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艾青体”叙事诗张林杰一茅盾曾说,在长诗中,他对“艾青体”比较中意①。“艾青体”这一称谓,暗示了艾青长诗(当然包括了他的许多叙事诗)与众不同的格调。但并不是艾青所有的叙事诗都具有这种格调。实际上,真正具备“艾青体”叙事诗特征的诗歌,总是那一部分元气...  相似文献   

9.
朱湘叙事长诗《王娇》直接由话本小说《王娇鸾百年长恨》产生而来。从话本到现代叙事诗的体裁转换中,主题、性格与情节均得以深化和提高,渗进了“五四”新的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王娇》也充分发挥了艺术形式的美学功能,而不局囿在狭义的抒情中,这在二十世纪新叙事诗美学追求上取得了瞩目成就,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普希金的《叶夫盖尼·奥涅金》在文体上是别具一格的作品,它不是当时流行的长诗,更不是古代的叙事诗;它是诗体小说,即用诗的形式写的小说;也是小说体诗即小说式的韵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对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中369首诗歌的韵脚、韵式进行统计、分析、归类,并对其在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带来的忧愤思怨、绝异中原的边塞风情等三类不同主题诗中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从语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作为语音手段之一的--韵,在形成唐代边塞诗语言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即韵脚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和韵式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以简约为主、繁丰为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税负不公,计征面积帐实不符,计税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农业特产税据实征收难度大,乡村组织收入下降导致运转困难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确定“费改税”的计税标准,公平税负.加快现行农业税制和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乡镇财政增长机制等对策,并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必须与财政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等配套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试论唐代西域的可萨汗国--兼论其与犹太人入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萨是西迁到高加索地区的一支突厥化部族,公元7至9世纪,可萨人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成为丝绷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中转站,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8世纪中叶,可萨人从萨满教的信奉者转而皈依犹太教。本文着重分析可萨人改信犹太教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结合唐代文献证明可萨汗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同中国相连,由此提出这样的论点犹太人或可萨犹太教徒有可能从可萨汗国出发,经过从中国到拜占庭的北道入华。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7,(4):23-23
你会游泳、做饭或手工制作吗?想一想自己最拿手的一项本领是什么,然后写写自己学这项本领的过程、体会或趣事。  相似文献   

16.
东方的儒家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明,二者对各自文化圈的政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圣人观"和"上帝观"作为两个文明的核心观念,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决定了东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行为,形成了双方各自的政治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3,(12):58-61
在一个宁静的傍晚,地处美国圣安东尼奥小城东南部的萨凡纳小镇遭到了吸血蝙蝠的疯狂袭击,游客乔恩被噬咬得满身血窟窿,命悬一线。而这惨忍睹的一幕,恰被前来观光旅游、专门研究哺乳动物听觉定向系统的在读博士詹妮拍摄下来。为揭开吸血蝙蝠裘人事件,詹妮不惜和男友闹翻,并冒着生命危险接近栖息有数千万只蝙蝠的布兰肯洞穴一探究竟。危险重重,是生是死,是阴谋还是奇迹,詹妮又会被露一个怎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京东地区处于边防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这里的移民问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出现了军籍移民类型。军籍移民是整个京东移民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其他移民一样,共同开发了京东大地,为京东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最能体现其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又往往因地域性的差异而极富民族个性。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如何运用好政府基础建设投资,以增量投资促进存量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提高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效益的关键。文章认为产权投资、项目融资以及市场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是提高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效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