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不得不向苏联学习,但同时也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它曾经使我国取得了“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但是,到1956年左右,苏联模式的弊病不断暴露.苏共二十大后,我们以苏为鉴,试图修正苏联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式的自主发展道路并不顺利,始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继续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成功,而且最终突破了苏联模式.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根据本国实际和人民的意愿和能力来选择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的会议。在这次会议前后,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做了多次重要论述,从多视角、多层面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反思。这对中共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反映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发展道路及其发展趋向的强烈关注。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成型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既有别于传统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以社会主义为制度文明载体的独特的成功的现代化道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特征,人们概括出了"中国模式"的理论范式。这一范式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间关系密切,苏联模式的形成既具有合规律性,也有弊端,它开辟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是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克服和创新,是在逐步破除苏联模式内在矛盾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比较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存在原则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建国至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这种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出现严重问题;二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实践进入新的阶段,我们突破苏联模式,不断探索,逐步确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转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理论与民族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价值诉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 0世纪前半期 ,苏联之所以“兴” ,社会主义各国之所以要学习苏联 ,是由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顺应了战争和革命的时代潮流 ;2 0世纪后半期 ,苏联之所以“亡” ,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改革 ,则是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 ,则正是由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顺应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世界潮流。如今 ,只有坚持关于社会主义两种模式的理论 ,坚持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观点 ,才能合理解释苏联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英国文学吏的编写中,存在两种模式,即英美模式与苏联模式.所谓"英美模式",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中国出版的由中国人编写的英国文学史所遵循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英国文学史是和当初英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相配合的,而英国文学的译介则和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即所谓"求新声于异邦".不过,这类英国文学史基本上是英美同类著作的编译或者说"复制",而且都很简略.所谓"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中国出版的由中国人编写的英国文学史所遵循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英国文学史同样和英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相配合,而英国文学的译介则和全民政治思想教育密切相关,即"文学为政治服务".这种模式虽然"系统性强"却有着致命缺点.于是,英国文学史编写的"中国化"问题即"中国模式"问题便成为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英国文学史编写的"中国模式"应该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出发,以一种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审视和解读英国文学的发展,述写英国文学的历史变迁,使之既符合英国文学的原有事实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方面,王佐良先生等主编的五卷本<英国文学史>无疑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苏联的成功得益于先进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于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强大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它在保证苏联文明中心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苏联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经济上过于求纯、急于求成,指导思想上集权统一,超越阶段,政治体制严重脱离群众。因其不能与时俱进地作出调整,苏联模式走向了反面。衰落的苏联模式诱发了苏联文明中心的向外转移。模式先进而走进文明中心的经验,模式衰落而淡出文明中心的教训,对于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当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本来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早有共识,这就是:帝国总是要崩溃,人民一定要解放!可是近几年,一股思潮又在泛起。比如,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  相似文献   

11.
牛田盛 《南都学坛》2010,30(2):114-118
在探索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思路共发生三次重要转变:从新民主主义过早过快地转到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到中国式社会主义正确而又受挫的转变;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的逆转。毛泽东之所以未能成功地实现从革命到建设的转折,其原因既有"冷战"的国际局势、短暂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等客观历史因素,又有毛泽东个人阶级斗争的思维定势及其实践观方面重政治实践轻物质生产实践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华苏联专家曾是中苏经济关系的纽带.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国国内政策的左转,苏联专家在中国"大跃进"的特殊年代里已无用武之地.与此同时,中国已培养出一大批可以代替苏联专家的人才.中共已做好了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苏联专家的撤走和中国自力更生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自此改变了依靠苏援发展中国经济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 5 0年代至 6 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 ,不仅影响中国的政治 ,也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联模式弊病的暴露促使中国领导人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但不久探索便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 ;苏联单方面中止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促进了中国的自力更生 ,但对自力更生的片面理解 ,却又助长了“闭关自守”的倾向 ;由中苏关系恶化引发的“反修防修”斗争则使 6 0年代的中国经济政策急剧“左”倾 ,使中国经济再次陷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及其国民党来领导,苏维埃政权只有在中国革命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之时才可以建立。共产国际认为蒋、汪叛变促进了中国革命向苏维埃阶段发展,但依然希望国民党左派复兴中国革命而暂缓推行苏维埃运动。在复兴国民党的计划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共产国际最终提出在中国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视,新闻出版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红色新闻事业对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遗留给我们的大量的红色报刊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遗产和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并选择中国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属性。指出:一方面,中国和平发展之“和平”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中国国家身份新定位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内生性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增添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消除农村能源贫困、保护生态环境,替代化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增加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中国制定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且采取了施行优惠电价、减免税、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国家财政直接投资等经济激励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尽管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实际利用不充分、利益相关者的损失没有得到相应补偿、项目建设规模偏大、生产成本偏高、国有企业非理性竞争等问题,但迅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为中国消除农村能源贫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为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发挥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问题上,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思维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如果说,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发展,那么,中国社会的发展则是小生产者的发展过程。小生产文化心理是小生产者主观世界的重要部分。在近代中国社会,小生产文化心理的转型在整个社会转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