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明末清初的反王学运动,直接导致清初朱子学的复兴。张杨园是明清之际的一位大儒,是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在理学思想上多有创获,被誉为“朱子后一人”。张氏对朱子学有诸多方面的改造与发挥,对清代朱子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代哲学思想特征的形成。研究他和清初朱子学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明末清初社会思想的变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子学是我国传统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子学复兴应有自身的规律。子学起源于西周,繁荣于战国,中断于汉,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各代,时隐时现,而大盛于清中叶。清末子学复兴的思想背景是与近代以来特定的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紧密联系的。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一些进步的学者为寻求经略国家的路径,试图从传统诸子学说中探索利弊得失,为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也得出子学不足以救亡图存,必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的先进技术,对传统的子学重新认识,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与学术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8.
9.
10.
尸子为魏国人,思想以儒家为主,偏向曾子、子思一脉。他对子夏、吴起的思想颇为重视,也研习了老莱子、墨子、列子、田子等人的学说,且试图博取众长,成一家之言。在此基础上他对老子学进行吸收与转化:接受了太一论、道体混成说,对宇宙论、盖天说作了进一步发展;法道方面,兼取全生保身派和君王南面术派老学,但以后者为落脚点,吸收了君鱼民水、公心慈爱、精简礼乐、不敢为天下先等理念,并予以刑名法势术转化,以期实现无为而治、获得恒名的治国理想。他的这些相关理念对此后的老子学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改良革新运动与民主革命思潮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传统的先秦诸子学说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容低估。不但清末子学兴起对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应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子学兴起的思想背景、学术渊源诸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学在近千年间一直受到冷落,但在清乾嘉以后,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复兴思潮逐渐高涨,这与当时的儒学危机、文化保守主义以及西学的涌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古代有一个源远流长的"文"的传统,今日之"文学"即属于这一传统,故而谈论"文的历史"较之谈论"文学史"更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周文"是诸子百家之学的直接母体,在"周文"的基础上,诸子或者"顺着说",或者"反着说",总之都直接与之相关联;经由诸子的传承与新变,"周文"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之传统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子学是我国传统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凭借着自身的坚韧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连绵反复,不断自我重生。随着清朝乾嘉年间朴学的兴起,明朝与清初以儒家理学为中心的研究格局被突破,在校勘学与训诂学的带动下,产生了子学文本的考证与初步的诸子个人义理研究。子学在中国近代改良革新运动与民主革命思潮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清末子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主要通过界定清末子学的含义、分析清末子学研究的类型与特点、厘清清末子学研究的三个阶段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浙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古越文化甚至是浙江地域的史前文化。但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学术形态,浙学应以王充为源,而成型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发展于明清,转型于近现代。浙学的内涵,有狭义、中义、广义之别。浙学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民本、求实、批判、兼容、创新”十个字,典型地体现在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五个命题中,浙学精神对当代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仍具指导意义。阳明学是明清浙学的主体。阳明心学是以“良知”为本体、“致良知”为根本方法、“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明德亲民为政治应用的良知心学,其道德理性、人文关怀、力行实践、多元包容的精神对当代修身立德、齐家立业、治国理政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