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基于一个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田野考察,收集西双版纳各级政府、防疫部门及普通民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威胁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从中观察傣族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相关认知、行为和心理反应,揭示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实践中,从疫情危机中孕育焕发的集体生存意识以及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流行病防控专业知识相结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从人类学视角对边疆民族地区应对这一重大疫情危机的过程进行考察,从而提供有价值的民族志文本。  相似文献   

2.
《老友》2020,(2):F0004-F0004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感染病毒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在疫情等应激事件突发时,为有效抗击疫情,为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疫情防控提供依据,充分调动人民抗"疫"的积极性,笔者自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会调查表》进行网络在线调查,结果表明:(1)民众对疫情信息比较关注,且拥有获取信息的多元化渠道;(2)民众的信息获取效能感、信息鉴别效能感、获取医疗帮助效能感和获取心理援助效能感较高,但不同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民众从事义务工作的意愿、维持社会秩序的意愿和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意愿都很强,但存在着显著的人口学差异。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进行疫情通报与舆论引导,提升居民的求助效能感和社会公益行为,从而在突发应激事件中发动全社会积极应对,战胜疫情。  相似文献   

4.
依据认知评价理论来了解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状况,不仅能够为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实践指导,而且还能够为维护大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采用自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会调查表》进行网络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群体较好地掌握了新冠肺炎的疫情知识与相应的预防知识;(2)大学生群体存在高估新冠肺炎的致死率、低估其治愈率的现象;(3)大学生群体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与其身心健康状况相关显著。教育部门应加强针对性强的宣传与心理干预工作,着力提高大学生对疫情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M社区行动过程的分析,探讨社区行动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社区成员个人利益与社区整体利益之间的联系是促使社区行动生成的根本动力,并且通过社区问题、社区行动的组织者以及社区传统表现出来。根据M社区防疫行动的发生机制,提出社区建设的三点建议,即培育社区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育社会志愿者人群以及培育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威胁,2020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地区及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风险级别调至“非常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演变成国际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本文作者跟随国家医疗队奔赴武汉疫情一线,根据现场工作情况并结合以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的经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如何做好援鄂医疗队的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一系列探讨,为今后制定可推广的后勤工作模式和助力健全国家卫生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引发危机事件的情景,聚焦于危机场域空间之下的舆情生发、畸变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与群体反应,以疾疫期间由舆情畸变引发的现象为例,通过考察该现象的成因、过程与结果,探讨由疾疫引发危机事件期间民众的认知和行为走向。研究发现,人际隔离与恐慌升级导致“标签”扩大化,疫情爆发初期基于事件本身严重性、信息发布的模糊性以及民众嵌入后群体性议论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导致媒介舆论的负性张力溢出进而引发恐慌和集群行为。同时,疾疫爆发与防控期间存在着社会声望的变化过程,医护人员的职业和社会声望有所凸显。在后疾疫时代应以此为契机,重塑社会声望导向,强化国族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文章从医疗保障的角度出发,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PPRR危机管理理论,总结并分享医疗保障部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经验。对实践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危机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持续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9.
疫情式的“陌生人社会”往往与重大疫情一起发生,并呈现出人际间的信任危机、社交恐惧、个体性孤独等心理状态,其不仅强化了疫情防控中的社会焦虑,同时深刻影响着疫情中人的理性化与社会的秩序化。然而透过理性窥探可知,疫情式“陌生人社会”的真实样态是短期性而非长期性、操作性而非道德性、群体理性而非群体非理性的。这就要求将重大疫情中“陌生人社会”的内在理性秩序强化与外在非理性秩序弱化相结合,通过加强宣传工作、舆论引导与组织管理等对策,弱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陌生人社会”的非理性秩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407名农民工进行测量,探讨农民工的社交行为对其心理症状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前农民工SCL-90与SAD总体状况令人堪忧,显著高于常模;(2)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心理症状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3)未婚与已婚农民工的心理症状和社交苦恼具有显著差异;(4)农民工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直接预测其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