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所谓“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子女儿”的《红楼梦》的新鲜别致的美学境界里,大观园的丫环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走出贵族阶级的投影,以独特的个性生命、人格力量,进入艺术典型的画廊,体现出“理想的人性”——大观园中的女性美.与此同时,丫环形象也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圣经》,提出了很多新见解,主要体现在《圣经》中的夏娃形象、路得形象、以斯帖形象和《雅歌》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上。  相似文献   

3.
谷斯范是随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登上文坛的一位具有清醒现实主义精神的通俗文学家。本文论述他的通俗文学作品《新水浒》所蕴含的批判意识与更新意识以及由此而获得的严肃文学作品的文化品位。同时,还论及《新水浒》在20 世纪中国文学第二次调整与转型期间的文学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典论·论文》是魏晋时代个体意识自觉和文学自觉的产物。曹丕的个体意识贯穿在《典论·论文》文章整体之中。《典论·论文》中的文章价值论、“文气”论,以及“诗赋欲丽”的观点都与曹丕的个体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曹丕个体意识的自觉是其文学自觉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在《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托马斯.哈代以"一个纯洁的女人"为作品副标题,将矛头公然指向了资产阶级虚伪的伦理道德和伪善的宗教制度,鞭挞了父权制度主宰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的欺凌摧残和对其传统贞操观念的偏见。小说同时反映出一定的女权主义意识,两种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相互斗争,将苔丝推向悲剧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7.
十三行是清代中期外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十三行研究成绩斐然,本文从古典小说《红楼梦》、《蜃楼志》及当代小说《开洋》入手,试图发掘十三行及其行商在古今小说中的文学形象,以期待为十三行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及材料。  相似文献   

8.
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38年前在存在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开始小说创作.他以清新的感受和绵密的文体描写“被封闭、被监禁状态”下同时代日本青年的苦闷与不安,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被誉为“川端康成第二”.大江文学的第一个乐章即奏出非同凡响的和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里用诗性的话语描绘了货币的多面性格,形成集恶魔、上帝和妓女于一身的奇特形象。作为交换价值的代表,货币可以与一切商品进行交换,并成为一切价值的标准,由此造成社会价值的相对化,造成社会经济秩序和道德秩序的瓦解,货币由商品交换的中介演变为摧毁社会秩序的恶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货币成为一般财富的象征和绝对的社会权力,成为主宰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并受万民膜拜的上帝。货币具有普遍交换的功能并将一切人类产品甚至非产品都转变为商品和交换价值,它刺激人类对抽象欲望的无限追求,导致普遍卖淫的出现。货币具有妓女的本性。马克思对货币的生动刻画与深刻批判,在货币和货币精神主导的社会形态里,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而言,图书馆员,尤其是流通馆员应具有自觉的公关意识,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良好的公关形象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自主权某种程度的上升。文中的女性意识具体通过婚姻观与财富观来体现,局限性在于女性角色无法获得完全的人格独立,但这并不影响《傲慢与偏见》的历史地位,直至今天,这本书仍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传承家族史学家的批判精神,接续孔子作《春秋》,把握话语权,以道统抗衡政统,写作《史记》隐藏着史家的褒贬。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同时,文中将刘邦与项羽形象从出身、行事、性格等方面相比较,似乎有抑刘褒项的暗示。然而项羽性格很多缺憾,尤其是私德、公德的不平衡,公德缺失,必然失败。文章对刘邦和项羽的同时批评,恰恰可以看出司马迁对新旧贵族的评判。这一做法反映了司马迁的精英意识。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为我们构置了一幅乱世生存的悲凉图景,"不安"是张爱玲对生命、人性和文化的言说方式,也是其小说独特的美学标记.  相似文献   

14.
《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形象体现出十分强烈的人类中心意识。小人鱼形象的人类中心意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无意识萌芽到偶然性形成,再急剧发展,并产生实质性飞跃,由思想转化为行动。小人鱼在追求人类的爱情及不灭灵魂的过程中,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始终得不到人类世界的认同和理解,没有得到也不可能得到人类的任何回报,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人类中心意识下的悲剧,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论钟馗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馗形象是横跨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连接古代和近代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的文学形象,它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神化的人到人化的神两大阶段.钟馗形象的演变过程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学价值,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魔形象的发展形成过程和中华文化中的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内涵、文艺审美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首的乡土小说作家,高举“妇女解放”的大旗,关注妇女命运,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形象,重视她们所受的阶级压迫,很少关注这些女性内心自主反抗意识的萌动.其实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被动的受压迫者,她们也有一些主动的反抗意识和行为.文章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这些意识和行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以此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有很多,但史料记载显示这一故事的男主人公其实另有他人。历史上唐寅的生活中既无点秋香一事,亦非全然是诗画艺术。晚年时陷于经济窘境而郁郁寡欢的唐寅更与故事中的“唐伯虎”相差甚远。唐寅身上带有浓重的放荡不羁的名士风流是“点秋香”故事被移接在他身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一书融合了女性主义的视角、后殖民文化研究的立场和解构的、叙事学的方法,将文学解读之中向来被遮蔽住的"性别意识"揭示了出来,细致地梳理出一条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成史与变迁史,同时也细致分析了文学创作之中有意无意的性别意识在文学形象塑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纵观萧红的全部作品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给中国现代文学画廊留下了一系列负着时代和社会最深重灾难,在“生死场”上呼喊着人生、诅咒着的“萧红式”女性,她们在“生的坚强”、“死的挣扎”中寻求到了生命的火花,寻求着人生的价值,表现出反封建和谋求女性解放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水浒传》中女英雄形象的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这两方面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认为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这三位女英雄形象折射出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