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实践以及联合少数民族上层一致抗日建立统一战线,促进了边区的民族团结;通过帮助少数民族恢复经济、扶持保护少数民族商业、积极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勤劳致富和开垦荒地,发展了边区的民族经济;通过促进边区民族教育发展、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开展了边区的民族教育;通过尊重教徒信仰自由、保护正当宗教活动、保障教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以及保护民族文物古迹,尊重和保护了边区的民族文化。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推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增强了边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民族教育是因为实施民族教育能够巩固边防、维护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或者说是为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教育价值进行如此定位,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仅出于这一目的是不够的,尚需进一步挖掘和深化.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生存的需要;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人性的需要;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人权的需要.因此,民族教育价值定位应当在国家取向与民族取向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贫困变动趋势、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贫困已经成为中国最突出的贫困问题,也是未来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尽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但仍是贫困人口的主要部分且有集中的趋势,少数民族人口处于更严重的多维贫困之中.少数民族贫困是综合性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受到收入差异扩大导致的经济增长“益民族”程度下降、自然生态条件恶劣和民族经济生计特性的三重因素的制约.未来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少数民族贫困的特殊性,建立“亲民族”的扶贫政策,从多个维度进行扶持,以便可持续地减缓民族贫困.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一直都实行着特殊的优惠政策。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是由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民族地区和民族的特殊性主要受到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到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再到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特殊阶段的演变,但其中的特点却是十分明显的,即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系列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另一方面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在贯彻这一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更多地应该关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内部的语言与文化等特殊性问题,进而使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模式阶段迈入质量发展模式阶段。  相似文献   

5.
民族教育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 ,除了巩固边防 ,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促进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等之外 ,也是少数民族成员的生存、发展、人性和人权所必需  相似文献   

6.
宋太祖时期,经过对南方割据政权的多次征伐或招抚,川贵、湖广少数民族边区先后重新纳入北宋王朝的统治之下。统一南方后,宋太祖根据边区政治经济、民族情状和社会要求之变化等,及时损益制度,加强边区法制建设,诸多边区法令法规的先后制定和颁行,使宋在川贵、湖广民族边区的统治初步有了法制依据,并在制度上形成法律与民族政策互动统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宋代法制昌明,政府十分重视以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整,对西北边区的治理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北宋西北边区处于宋夏边防,战略地位重要,民族成分复杂,对北宋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宋政府根据边防形势需要,灵活务实地实施了一系列民事经济政策和法令,调整边区蕃汉民众的经济生活,包括保护蕃民土地所有权、调控交易活动、实施禁榷律法、规定赋税征收和规制边境贸易等.这些政策和法令的实施,促进了蕃汉民众之同的经济交流,对西北边区的安宁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对于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语言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意识、国家认同意识被逐步建立起来.在当前云南边境地区特殊的社会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和调整跨境民族的学校教育,确立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妇女工作是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少数民族妇女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妇女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她们身上同时实现着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和男女平等政策,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我们党和政府历来的既定方针。一、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参政、教育、就业的基本状况目前新疆有47个民族成分,13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4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1.92%,其中少数民族妇女人数为464万人…  相似文献   

10.
杨云  李晶  朱圆 《南方论刊》2014,(9):42-45
在跨境民族地区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到国家认同里,从意识上让更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本文针对跨境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分析跨境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形成,以及跨境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外生性、不稳定性、受国家政策影响等特点,基于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启示,提出关注民生问题、制定相关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