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古汉语"见"母字也称"牙"音字,用现代语言学的术语来表述就是"舌根音"声母字.从郑张尚芳先生等的构拟来看,古汉语不但"见"系字有丰富的"舌根音"声母,同时古汉语的"影"系字也有丰富的"小舌音"声母.而在我国现当代少数民族语言中,苗瑶语的"小舌音"声母是比较丰富的.尤其是在现当代黔东苗语里,"小舌音"声母不但成系统地保留...  相似文献   

2.
打击 多名"香主"被当地警方抓获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有多名"香主"被当地警方抓获.此前,该村曾有几名"香主"被广州和天津的法院判过刑,当地政府于2004年曾对"带香"一事进行了摸底调查,这几名"香主"却是在"带香"行当历经20余年兴衰后,第一次受到当地政府处理."带香"这个让当地很多人致富的行当,开始受到当地政府的高调打压.  相似文献   

3.
这个故事既有令人心酸的凄婉,也有使人感叹的情愫:既有屡遭挫折的磨砺,又有凤凰涅槃的重生.家住大巴山深处的青年农民严朝荣,因火与贫穷结伴,因火被死神亲吻,又因"火"与心上人结缘,这个三场大火"烧"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在女皇故里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4.
分析"医生"这个形象在文本中的作用,以及作家创作这个艺术形象的思想根源,从而揭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的多维意义.指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出现的位置及其言行,不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左右着狂人的命运.认为鲁迅先生把治病救人的医生写成"吃人的人"和其人生阅历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密切...  相似文献   

5.
作为心仪的榜样,相隔百年的爱伦·坡的创作,为年轻的施蛰存树立了艺术追求的标尺.也给他提供了可供效仿并着意酿造的幽深意境和怪诞的风格.文章试图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具体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和死亡的书写这三个方面展现、剖析两位作家小说的"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从而可以认识到施蛰存比爱伦·坡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突破了早期和中期小说中更多从体力强悍、胆魄过人等外在性格特点对人物的描写,而从年老体衰、拼搏与失败、丰富的内心世界、"群狮"的梦等视角创造了桑提亚哥"硬汉"的形象,极具创新性;对大海、作为审美对象和征服的对手马林鱼、给人类带来厄运的鲨鱼以及作为基督化身的桑提亚哥等艺术形象的创作折射出作品所包蕴的哲学内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沉思的诗"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现代著名诗人冯至和当代诗人西川的智性特征对命运的关注、对死亡的思索以及从形而下的日常性事物中发现形而上的思想等诗艺追求.  相似文献   

8.
李丽  阮勇 《今日南国》2011,(4):42-43
多起聚众吸毒案,毒品来自同一人.广西南宁市南湖公安分局的禁毒民警沿着这个线索深入挖掘,于2011年2月15日成功摧毁了一个特大跨省贩毒团伙,缴获各类毒品3580克,刑拘犯罪嫌疑人10名.  相似文献   

9.
老枪 《中华魂》2011,(8):32-33
立夏刚过,中国广播网就发出《电荒提前来临,今夏或大面积拉闸限电》的警报.消息说"国家电监会近日表示.继湖南、湖北、山西等省宣告电力供应紧张后,浙江、广东、重庆等地也出现"电荒".此外贵州、陕西、河南、青海都存在一定的缺煤停机现象.  相似文献   

10.
"卑己自牧"辨--论郁达夫其人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卑己自牧"是郁达夫独特的人格构架,也是郁达夫灵魂生长的过程,更是郁达夫自由创造的机制."卑己"即从平等的基点出发去爱人,并寻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自牧"则是对"卑己"人格意识的超越,表现为热烈追求人类之爱和男女之爱,是郁达夫追求人的正常生存和人与人关系健康发展的现实行动.最终通过"自叙传"叙事将个人对于生活的至深体验与执着追求重构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卑己自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庄子》超越精神的由来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无待"、"无用之用"、"天籁"以及"丧我"等命题 的分析,指出庄子精神探索的层次性、递进性,并依此提出庄子超越精神的最高理想是"物化"。  相似文献   

12.
魏晋名士艺术境界的形成路径清晰而富于哲理,他们通过心身外在表现的审美追求以获得艺术对象审美外观的人格化,通过“远”之本体追问与“远”之身体探寻来实现人生和艺术的玄远境界,使得“心”臻至“无”之境与“美”臻至“无我”之境在人生与艺术层面完美融通。如此,魏晋名士与肉身以及欲望存在的自我渐行渐远,而生命精神却始终作为不可或缺的逻辑线索,延续于人生、艺术之中,成为艺术精神和人格蕴含的内在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3.
在《鹿鼎记》中,金庸以自己的狂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为他心目中所有的武侠英雄唱出了一首挽歌。历史的浪漫化可以说是所有史侠兼备的武侠小说所共有的特点,但将历史荒诞化或许可以认为是金庸的《鹿鼎记》所独有的。值得回味的是掩藏在传奇故事背后那令人揪心的切肤之感,因为在这当中,融铸了金庸封笔之前面对侠义精神的委顿和失落所感受到的天高地远般的悲壮寂寞。  相似文献   

14.
汪曾棋是一个士大夫式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对美好人性的自觉追求、对理想人格的讴歌决定于他所接受的以仁为核心的内圣外王的传统士大夫精神和内儒外道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一方面使汪曾祺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题材,另一方面使他的创作表现为对现实的逃遁.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读书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历史链条中,父权的缺失对李大钊现代思想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家庭内部关系来看,父权缺失对李大钊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方面砥砺了李大钊百折不挠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李大钊的个性解放。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李大钊之所以能够确立现代思想,既与他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有关,又与其所接受的西学有关。李大钊既传承了“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又汲取了西方科学与民主的现代精神,这使其把人生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地对接起来,最终确立了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6.
吴宓和郁达夫都是20世纪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曾狂热地追求美丽的爱情。比较吴宓与郁迭夫的爱情遭际,可以看到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禁锢与扼杀造成了一代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缺陷。如何走出世俗伦理的禁锢迈向自我解放的道路,构建自由的个性和追求幸福的爱情,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与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代学者多从光明人格和学术地位的视角对吴康斋进行评价,如晚明最后大儒刘宗周赞康斋"独得圣贤之心精"、"醇乎醇云",奠定康斋在明代思想史中重要地位;清代学者多从教化层面评价康斋,如《四库总目提要》编者认为康斋开出余干和新会两大学派,雷鋐以"百世师"赞其教化,指出康斋对明代教育风气净化的开先作用;近现代内地学者多从明代心学史的早期启蒙地位评价康斋,如蒙培元认为康斋是明代心学的直接发端者,唐宇元突出康斋对王学产生的催生作用,步近智、张安奇肯定其对明代朱学到心学转变的促进意义;海外学者对吴康斋在明代学术史的学术地位评价颇高,如钟彩钧认为康斋是明代理学的开山人物。综观550来历代学者对吴康斋著作的研究,认为他具有开明代学术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其对心学的体悟和践履开启明代心学之澜。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 ,以魏国胜利、蜀吴失败而告终的历史悲剧。作者罗贯中以刘蜀为汉家正统 ,把道德理想与人格理想都寄托于匡扶汉室的刘蜀集团身上。这种历史道德化的创作动机 ,却遭到了历史法则的无情嘲弄。他的“拥刘反曹”的历史观 ,因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而陷入困惑之中 ;他的道德理想与人格理想 ,也随着传统的价值体系的失落而破灭。小说留给读者的 ,只是“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幻灭 ,和“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的慨叹。这就是《三国演义》耐人寻味之处  相似文献   

19.
陈维崧咏物词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在咏物的同时很好地表现了自我,诗性特征较强;第二类则停留在单纯写形的层面上,诗性特征较弱.相比较之下,在迦陵词中,第一类作品所占的数量很多,其中表现的自我经验比较复杂,方式也富有变化.迦陵咏物词中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带有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是形成其作品个性化特点的一个主要原因.其第二类作品虽然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内容较为单薄,却有在技法上进行广泛尝试的现实意义.在清词中兴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实践也是有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庾信与吴伟业两位诗人精神特质上有诸多契合之处,他们在人格精神上都具有游移性,身陷失节境地时又都表现出可贵的自省精神;为摆脱精神上的绝望感,同时他们还都存在着一种自辩情结和逃避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