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巴洛克是一种艺术风格,在欧洲文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巴洛克作品体现出人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的思想状态,它表现为一种迥异于古典文学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的美学风格和思维范式,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形式。巴洛克文学囊括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作家以及作品,既有类似之处,又自成一派,表现出一种追求动感、华丽、张力的巴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欧洲十七世纪巴洛克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涉及巴洛克概念的来源、巴洛克文学的总体评价、巴洛克文学文本探讨、巴洛克文学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视角与方法也从比较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了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疑惑和盲点,诸如巴洛克语源追溯杂乱、巴洛克概念及文学文本界定标准含混、对文本的审美文化价值评判有失公允、对巴洛克文学思潮的理解与评价存在片面性等。只有对此正视并加以探究,才能对今后的巴洛克文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兴起,引领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引发了文学生态的裂变。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场域更加多元,文学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变化显著。经典重构面临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层冲突,因而,现代文化需要从适应新生态、价值坚守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构建与当下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文学经典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界对"新时期文学"时间节点的众说纷纭,《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以文学现场的复杂性、"转型期文学"的过渡性为论述基点,将"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限定于1976~1987这一时间段。该书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入手,把文学知识谱系研究与"场域"研究相结合,既有纵向的历史视角,同时也注意到横向纬度,对被二元模式遮蔽的"新时期"文学现象做出了精确的理解和评价,从理论和史料两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学术创见。  相似文献   

5.
巴洛克音乐艺术是欧洲文化史中的精华,巴洛克时代的钢琴艺术更是其中的珍品。许多钢琴作品因其独特的风格魅力至今仍是教学和表演不可或缺的必弹之作,甚至人们还把这些作品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气息当中,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力。巴洛克时代钢琴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一、一往无前的动力感;二、恢弘的气势;三、精心雕琢的细节;四、逻辑性的思维;五、夸张情感的表现;六、人类情感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事圆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是理解黄土高原村庄文化的关键词,当地村庄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在事圆期间全面出场,成为了解当地村庄文化的关键场域。本文从"事圆"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入手对当地村庄社会文化进行叙事,结合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事圆体现出的社会人类学意义,从而通过事圆比较全面而集中地认识黄土高原的村庄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的起源离不开祭悼巫术仪式及其心理实践,并由此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祭悼文学,形成了鲜明的美学特征。祭悼作为一种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念参与到文学创作,不仅可以呈现出悲痛亡者与感慨生命的审美特征,形成"追思既往"与"寄语将来"的两种叙事维度,更能表现出一种实用价值与功能体现,以至于在传统祭悼文学场域中形成了重构乃至融合儒、释、道等诸多文化的多元载体,形成了鲜明的文学审美特征。而且,这一美学特征在晚清以来的近现代社会转型中又产生了新的嬗变,赋予了祭悼仪式、形式、主题价值、载体、文化意义等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呈现出一个文化多元多样、思想交流交锋的时代特征,基于这样的基本事实,对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认知不能简单停留在"一"与"多"、"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命题争论中,更应关注文化多元化在当今时代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对此的评价,关注多元化与全球化、多元化与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以多元化的文化逻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现出"多元"和"共享"在文化建设中首要的价值排序和立足基点,因为"多元"和"共享"这两个价值原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前提,也是追寻"中国梦"、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摘要:闺阁与青楼本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场域,其中的行动者自有差别.闺阁、青楼场域的资本积累模式影响了其中女性的文学传播接受活动.启蒙教育、场域文化积累、文学传播情况均使闺阁女性有更多接受文学的机会,同时也承担更多的文学传播义务.而青楼女性的文学接受滞阻更为严重,且对场域的文学传播不发生太大作用.闺阁、青楼女性有相似的文学传播观念,她们较前代女性都有积极传播的意识.但青楼女性更多是为积累文化资本以为稻粱谋,闺阁场域的文学传播观念则相对纯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培训班"中进行跨文化意识、民族文化、多元文化意识调查,了解少数民族人才的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与交际信心和影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进而探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如何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歌剧的诞生与声乐器乐等姊妹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巴洛克时期,歌剧首先在意大利产生后,并逐渐影响至法国、英国。本文着重介绍在巴洛克时期,歌剧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概况及风格、流派。  相似文献   

12.
巴洛克一词在西方音乐史的历史考证和音乐教育领域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这一词语的理解还存在着分歧,实有厘清的必要。巴洛克最初是指17-18世纪欧洲所特有的不蹈常袭故,并又以畸形、怪诞或离奇著称的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的事物和现象。后来又演变为一种风格,且在一定历史时期,指那种违反它以前的艺术标准的做法和逐渐成熟独立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伦勃朗是十七世纪荷兰伟大的画家 ,十七世纪是属于绘画史中的巴洛克时期。他的绘画风格受到巴洛克元素的影响 ,其现实主义的特征与卡拉瓦乔一脉相承 ,但就人性精神层面的表现上 ,伦勃朗比卡拉瓦乔走得更深。 16 4 2年之前他的艺术成就倍受关注 ,但他不断挖掘人性深度的艺术追求又使他丧失了原有的一切成功。虽然如此 ,伦勃朗仍以超然的客观态度评判着自己和生活真实 ,通过艺术来表现他对人类心灵的洞察与感悟。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宗教、文化以及个体的价值观,构成了一个文化的特定时代的具体特征,这种特征会使传统文化在被继承的过程中发生重构,对于绘画艺术中的文化符号而言就是发生了转义。以巴洛克时期绘画艺术中的骷髅为例,揭示了转义发生的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15.
巴罗克时期,受人文主义思潮和情感论美学思想的影响,推动了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突出发展,形成了巴罗克时期辉煌的意大利小提琴音乐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从材料及人对材料的主观感受角度对法国巴洛克园林的设计和文化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对绿篱的隐匿效果,石材的粗糙与平整的质感,森林、水与天空营造的崇高氛围,花坛带来的柔和感受,以及刺绣花坛与服装时尚的关系的研究,归纳总结了材料对法国巴洛克园林的意义。园林的文化意义有赖于材料所营造的场所氛围,而不仅仅是风格样式。对风格样式的符号化理解掩盖了园林材料带给人的现场感知效果,忽视了园林更丰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博尔赫斯最基本的隐喻,性、失明与巴洛克风格也是他写作策略的一部分。通过对它们的呈现或变形,博尔赫斯逐步切近其先验世界,同时又使其拥有增殖与自发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伴随中国新文学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并成为其中重要而特殊的内容。从价值体系重建的角度思考"中国化"的意义和面对的新问题,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对此从不同的方面做了反思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继续进行当代阐释,吸收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益理论成果和新的艺术经验,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具备新的理论内涵和功能。同时,必须找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的新结合点,与中国文学价值重建的新契合点,使一般的理论提倡和意识形态信念真正转变成建构新的价值体系的"必需"和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9.
音乐作品的风格主要由旋律、和声、节奏等因素决定,而节奏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赋予节奏以不同特色。古代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节奏就经历了一个复杂化、多样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