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然 《新疆社会科学》2012,(6):108-114,164
文章研究社会民生网络论坛发帖行为的动因,发现:在网络论坛中,网民的论坛参与水平并不平均;论坛认同感、信息交流动机与声望动机是促使参与者围绕社会民生话题发表主帖的显著动因,而乐趣动机和社会支持动机对参与者发表主帖有负向影响;论坛认同感与社会支持动机是促使参与者围绕社会民生话题发表回帖的重要推动力,而乐趣动机同样对参与者的回帖行为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论坛》2007,(3):108-125
一、边缘批评:地方化与全球化 四川大学学者:(以下简称"川")咱们今天组织座谈,话题首先是关于边缘批评.这个话题与所谓的全球化语境无关.这语境是可以借鉴的--借来说我们自己的话.所以我们在《中外文化与文化》上搞了几次笔谈.目前主要是四川地区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发表意见.当然,发表的意见也是各种各样的.这样做的意思有几个,一是要发表有个性的意见;二是要发表边缘地区学者的意见,打破学术上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3.
四川大学学者:(以下简称“川”)咱们今天组织座谈,话题首先是关于边缘批评。这个话题与所谓的全球化语境无关。这语境是可以借鉴的——借来说我们自己的话。所以我们在《中外文化与文化》上搞了几次笔谈。目前主要是四川地区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发表意见。当然。发表的意见也是各种各样的。这样做的意思有几个。一是要发表有个性的意见;二是要发表边缘地区学者的意见,打破学术上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4.
《重庆社科文汇》2000,(12):45-45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大批外国专家纷纷就此话题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多地选择在虚拟社区等网络平台发表言论和获取信息.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K近邻算法的虚拟社区话题热度评估算法,能够更迅速、更准确地获取用户关注的热点信息,可用于防范危害言论的迅速传播.该算法是通过单个帖子的热度来计算话题热度,利用夹角余弦算法计算具有共同话题的帖子的相似度,采用K近邻算法的思想计...  相似文献   

6.
网络谣言泛滥于网络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受众在现实矛盾中滋生的情绪和心理,转移到被热议的话题中,而不在乎这个话题本身是否真实,此时的话题只是发表言论和抒发情感的借题。受众的同情心理、从众心理、窥私心理、泄愤心理、投射心理等多种复杂综合的心理状态,推动着谣言从发布、轻信、增添、扩散到成为焦点,这既促成了网络谣言生成的整个传播过程,又体现了网络谣言生成的受众心理过程。因此,要遏制网络谣言的泛滥,就必须对网络传播主体和受众进行规范和教育引导,并且政府和有关媒介也要负起管制和监督的责任,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完善网络谣言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老编盛情邀请更多的读者加入到“编读往来”,就各种话题发表看法,提出问题与老编交流。虽然老编不是“全能冠军”,不一定能解决读者所有难题,但是老编愿与您分担忧愁,分享快乐。快来吧!  相似文献   

8.
意境研究是学界的一个老话题 ,在老话题上作出新文章 ,确实是很难的。 10多年来 ,学界关于意境研究已发表了成百上千篇论文和出版了多部专著 ,那么在这个课题内还有多少能说、可说的话呢 ?因此 ,要研究意境真成了难上加难。扬州大学文学院古风教授不避艰难 ,慨然以继往开新自任 ,积 7年之功 ,成就了《意境探微》(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 0 0 1年版 )这部学术含量厚重大气的力作。我作为一名意境研究者 ,读了该书之后 ,感受最深的是古风教授在意境这个老话题上作出了让同行心服的新文章。具体说 ,这个“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是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发表了沈阳先生<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一文后.张铭教授随即在该刊9月学术评论卷发表了与沈阳先生商榷的文章.这组文章逐步将正义一元论的话题引向更为广阔和更为深远的对话场域中.围绕着基督教正义观、欧美宪政制度生成的历史性这个话题的争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两代人间的对话,深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深深的关切和理解.这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到今天,在政治学者的思维方式上发生的一次深刻转变.本文认为,张先生的商榷,指出了部分病症,却没有给出合适的药方;可以说,正义一元论是对价值僭越的批判,是对历史事实的回归.而要真正防止极权政治,对多元价值论的批判和反思、对小共同体价值的法治化保守与引导才是正当之道.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发表了沈阳先生《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一文后。张铭教授随即在该刊9月学术评论卷发表了与沈阳,先生商榷的文章。这组文章逐步将正义一元论的话题引向更为广阔和更为深远的对话场域中。围绕着基督教正义观、欧关宪政制度生成的历史性这个话题的争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两代人间的对话,深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深深的关切和理解。这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到今天,在政治学者的思维方式上发生的一次深刻转变。本文认为,张先生的商榷,指出了部分病症,却没有给出合适的药方;可以说,正义一元论是对价值僭越的批判,是对历史事实的回归。而要真正防止极权政治,对多元价值论的批判和反思、对小共同体价值的法治化保守与引导才是正当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