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羁押措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能有效地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且也能够较好地控制犯罪;但是羁押也是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剥夺,一旦适用不当或者滥用,将对公民权利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本文从诉讼观念上的转变,诉讼程序的层面进行构建,司法体制层面进行构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完善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2.
西夏的行政、军事机关,一般都兼有案件审判和督察复核职责。司法诉讼主要为刑事诉讼,即使民事案件,也是用刑事判断。对人犯的逮捕只需长官的指令,而不履行法律手续。法律上只有对逮捕人的督察,防其奸伪、贪纵、暴掠以及无故杀伤人犯,人犯拒捕反抗格杀勿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势的演变对刑事政策的变迁具有某种决定意义,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保障作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支持,因此需要在诸如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死刑复核程序等涉及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制度设计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全新的看待罪与罚的刑事理念,一种强调以"被害人——加害人"为中心构建刑事纠纷的调处机制.根据恢复性司法理念及其调处机制的特点,笔者选取广西壮族民族习惯法作为比对样本,寻找其内在的恢复性要素,以探讨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恢复性司法机制为借鉴,通过民族地区刑事特别立法、引入民族习惯法刑事和解机制及刑事民族习惯法查明机制三个层次的制度设计,来对壮乡少数民族习惯法介入刑事解纷领域的进路进行初步设计与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诉讼法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上,代表们主要讨论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司法改革,刑事诉讼当法学会人的权利保障措施,以及刑事证据制度和刑事程序的完善问题,同时也探讨了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及具体程序规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审理及执行程序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完善略陈管见,以期对将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冯露 《民族学刊》2012,3(4):41-44,93
马林英教授等撰写的《彝族本土刑法与国家刑法的司法实践对比分析——以凉山彝族农村人命案司法实践为例》一文,肯定了彝族民间刑法及刑事司法对“人命案”处理的合理性。笔者的分析指出,从实体法角度,彝族刑法对“人命案”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的界定存在不合法且不合情理之处;从程序法角度,本土刑事司法程序不能很好保障“人命案”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在此基础上,提出彝族地区“人命案”刑事司法最佳本土模式的可能方向是,构建与彝族传统司法接轨的刑事和解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基层一般民、刑事纠纷解决途径的解读,欲从程序、效力和利益分配结果的表象探析,以一种新的视角揭示出民族地区基层纠纷的解决是在现行法与民族习惯、民间法则相互塑造和挤压的过程中,当事人、民族地区社会权威、司法者之间权衡利益得失之下,对公平、正义和利益等和谐社会法治理念的妥协.其主要表现是对现行法的规避,结果使现行法趋于架空,当事人利益难以保障,正义之剑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9.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藏族地区刑事冲突解决中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刑事法价值的时代内涵、刑事法的法律特性以及刑事法基本原则来看,恢复性司法与刑事法的基本理念不矛盾。从我国藏族习惯法的内容来看,其中蕴含着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精神;在现阶段,我国藏族社会属于机械社会,而且藏族习惯法具有宗教性,这为恢复性司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因而,在我国藏族地区建立恢复性司法,不仅有利于刑事冲突的终局性解决,更重要的在于它为国家刑事制定法整合藏族习惯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当程序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条件,是通向实体正义的必要途径.正当程序的实施必须要做到裁判者处中立地位、当事人各方(包括刑诉中的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享有充分的诉讼权利、司法过程公开、司法程序文明这几个基本要求,同时还须从立法和司法两种途径保障其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1.
冉翚 《民族学刊》2014,5(4):71-78,126-128
在四川藏区依法治理的过程中,国家法和当地赔偿习惯法之间的协调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上反复讨论的问题,而在国家司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协商性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无疑可以成为二者有效融合的路径。通过调研资料对刑事和解在四川藏区适用情况所作分析表明,对现行的刑事和解体系进行立法确立是必要的。同时,继续强化对当地民众的普法宣传,促进宗教教义适当改革,融入国家的刑事法律思想也是实现对四川藏区依法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适应民事纠纷激增的形势而设立了成本低、效率高的小额诉讼程序。现代司法理念和诉讼价值在我国的确立以及当前我国的司法现状迫切要求我国设立小额诉讼程序,并通过立法具体规定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司法救济是保障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发展自主权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能力或程序的集中体现,司法救济缺位制约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自主权的落实.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自主权需要司法救济,这既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WTO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自治权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变通实质上是民族自治地方在犯罪与刑罚方面所享有的立法自治权。由于认识的局限及历史的惯性,相关法律的冲突和实际操作的难度,国家制定法预设的刑法变通的空间至今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极其稀缺的立法资源。基层刑事司法实践中以刑事政策和习惯法为依据所采取的变通做法并不能完全弥补刑法变通缺位的不足。对与刑法变通相关的条款进行重新规范和设计,能够解决现行条款在逻辑上的冲突和实际操作的困难;准确理解和运用刑事政策,释放现有法律的空间,可以在刑法变通缺失的情形下,充分发挥刑法变通应有的机能。  相似文献   

15.
国家赔偿采取的是违法归责原则.对存疑不起诉案件应否给予刑事赔偿,实践中做法不一,理论上存在分歧.存疑不起诉的被不起诉人被逮捕的,应考察逮捕时的正当性.如错误逮捕的,国家承担对被不起诉人的赔偿责任;如逮捕是依法进行的,国家应当免除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政治传统的影响,我国刑法具有浓厚的压制性文化品格,在刑事立法上主要表现为刑法过于注重对国家利益和社会法益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人法益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刑法工具主义。具有浓厚的压制性文化品格的刑法不仅背离了人类群体生活的精神性之需求,阻碍了刑事法治的实现,而且使得刑法出现了"保障空白"。为了消除我国刑法的这种压制性文化品格,为刑事法治的实现扫清障碍,必须塑造我国刑法的引导性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7.
陈玲 《民族论坛》2009,(7):32-33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但其适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如何认定疑罪、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疑罪从无原则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程度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程序正义论     
司法活动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目标:一是实体正义,二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理念起源于西方的自然正义思想,被认为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程序正义是追求实体正义的工具和手段,实体公正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两者相互一致是最好的结果,但是由于程序本身的不完善性,两者必然会发生冲突.此时程序正义就必然体现出优于实体正义的品质,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立法的本意看,将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首要环节有着特定的价值.但由于对立案这一程序的行为内容、法律性质、地位以及与其他诉讼环节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立案程序的立法本意与司法效果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因此,建议取消独立的立案程序,将其纳入侦查程序之中,以求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顺畅和连贯.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法律制度多循魏晋,但当时一些有为君主为了适应特殊情势的需要,在取舍中原汉制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制度,在行政、刑事、民事、经济、婚姻、司法等制度方面均有所建树,从而使十六国时期的法制在中华法制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