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斗争格局的变化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有着某些变化和特点: 1 从一九三七年中国抗战爆发到一九四一年苏德战争爆发 前夕的这一阶段,中苏关系十分密切,苏联积极地支援了中国对日抗战。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制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种政策,对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曾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普遍实行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的土地政策,这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最彻底  相似文献   

3.
六中全会正确分析了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全面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全党更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并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六中全会对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组织较好地解决了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问题。经过八年抗战,根据地面积达到十二万平方公里,人口两千八百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建立抗日根据地,必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建立抗日政权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一项基本条件。山东党组织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侨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民族危亡关头 ,广大侨胞毁家纾难 ,筹赈巨款和大量物资 ,有力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战 ;许多侨胞还奔赴国内抗日战场 ,履行炎黄子孙保家卫国的职责。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 ,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5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和统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的发展,以及战争实践与哲学发展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抗日战争与毛泽东哲学的两次飞跃。毛泽东哲学的发展经过三次飞跃,其中第二、三次飞跃同抗日战争相联系。三次飞跃依次展开,表现为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相应地产生了应用哲学、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三种形态。第三次飞跃是前两次飞跃的辩证综合,表明毛泽东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二、抗日战争: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前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丰富经验,是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陕北根据地相对安定的环境,为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社会条件;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客观需要,是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毛泽东哲学的胜利。毛泽东哲学提供了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思想路线,铸造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孕育了抗日持久战争的战略战术。抗日战争的胜利,又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哲学的正确。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有识之士和部分官兵所掀起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的反战运动,是一支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抗日力量,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全面公正地评价了日人反战运动发生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保证。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逻辑,分析了这一国际统战思想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尔后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意境从五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展开,同时揭示了这一思想是如何有力地引导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走向胜利,以及又是如何对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从中日双方的历史、现实、政治、军事、人民、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大体经历三个发展过程;最终的结论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毛泽东通过科学的预见,全面地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对策、趋势和结果,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中,党和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列主义的理论,正确地总结和运用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消醒地估量了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形势,恰当地处理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使抗日战争不仅成为人民的胜利,而且为整个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太行革命根据地连续发生了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党政军各部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救灾工作终于克服了困难。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救灾工作不仅最大限度地遏制了灾害的蔓延,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同时在救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太行根据地救灾过程中军民团结的历史传统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气概,对今天的民族复兴大业依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论述。 (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英勇不屈,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近百年来任人欺侮的软弱形象。同时,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的不断加强和突出,显示出中国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反法西斯力量。中国开始以“世界四强”之一登上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交流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成果,提高我省党史、党的建设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江苏省、扬州市中共党史学会于4月2日至12日在扬州联合举办抗日战争史讲习会。会上,将有我省和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十余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报告的主要专题有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5.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民族资产阶级集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民族工业家为抢救战区物资,自力更生地开发大后方工业基地,支援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之长,参战国之多,损失之巨大,经验教训之深刻,都是史无前例的。而抗日战争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情况复杂多变。很好地研究它,既要看战争的起因和结局,还要看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一、对抗日战争内外因的分析整个抗日战争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它们有机地联系着。日本与二十多个国家交战,形成多对矛盾。其中主要是日美、日苏和日中矛盾。这些矛盾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  相似文献   

17.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民族资产阶级集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民族工业家为抢救战区物资,自力更生地开发大后方工业基地,支援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由全国人民参加和支持的全国范围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推动,才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地抗日战争,并粉碎了国民党的分裂反共阴谋,坚持了持久抗战,维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作用,发动和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帝国主义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特征及其在抗日战争胜利进程中的历史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充分表达“我们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更好地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与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一书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在于:第一,该书是一部理论之作,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第二,该书是一部实证之作,资料翔实,论证有据;第三,该书是一部人文之作,充满了著者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照。该书必将有力地推动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是抗战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