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春平  姚俊 《学术论坛》2006,(11):106-109
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体系分析,引入“所有权与资产控制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想,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权利缓冲的“隔离带”,防止行政权力对资本市场的垄断,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的实体。  相似文献   

2.
市场主体是具有独立的产权,享有自主从事市场活动的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具有自身经济利益并努力使其最大化的自然人和法人。依据市场主体的内涵,只有厂商(企业)和家庭(或个人)才能成为市场主体,而政府不应成为市场主体,否则,政府既做“裁判”又当“运动员”,必将无法保证市场经济中“竞赛”的公平,只能导致社会经济生活的紊乱。改革实践提出了在中国确立市场主体的任务。市场主体的确立离不开产权独立这个基本条件,产权独立构成了市场主体确立的财产基础:拥有一定的财产权利是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拥有独立的产权才能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才能形成激励和约束的内在机制,才可能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0多年的进程表明,只有企业制度的创新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即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与其它市场主体一样,是拥有民事权利的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和产权.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是市场经济对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否则市场经济的活动就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无论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无不涉及到产权关系,而其核心,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只有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才能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做到既保障国有财产归属国家所有,又由企业独立经营,独立承担财产责任;既防止国家干预又要保证国家依法监督.如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展开,股份制的实施,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我国国有企业中正式引入委托一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 ,已逐步形成国家所有权、企业产权、国有股权“三权”相对独立的态势。在改革实践中 ,继续理顺“三权”以及与国家经济管理权的相互关系 ,建立企业产权和国有股权的科学管理体系 ,使国有企业能够充分行使产权权利 ,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如何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转变国有企业的现状,必须以产权清晰为前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独资公司,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但多数国有企业将是国家、法人、职工等多个投资主体的产权多元化企业。那么,什么是产权呢?产权是指财产的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而不是仅指财产的所有权。随着国有企业法人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市场主体是指参与市场活动以谋求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个人。它具有资格上的合法性、职能上的纯经济性、经营上的独立性、地位上的平等性等特征。国有企业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只有实行彻底的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内在地依赖市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股份制经营,把国有企业塑造成彻底的市场主体;只有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化,市场才能有序地运行,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灵敏地接受市场机制信号的刺激,遵守市场运行的各种规则。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化还依托于市场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产权社会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产权,通常是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归属。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决定的对财产的占用权、支配权、处置权。后面的三权,一般称之谓所有权权能,合称为经营管理权。产权社会化是指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由原来为同一主体所拥有,逐步转化为不同的主体所拥有的过程。这种分离实质上是财产所有权商品化的过程,即所有权的权能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的让渡。出让方以从受让方获得相应的收益作为让渡的条件。所以,产权社会化如同生产社会化、劳动社会化一样,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关于财产关系和产权的大量论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马克思认为产权是与财产有关的各种法定权利,马克思研究的产权包含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利等一系列权利。马克思产权理论已经被证明并将继续被证明是社会科学史上的第一个系统的真正科学的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信息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十大特征 著名经济学家周叔莲撰文指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十大特征。他写道:要改革国有制企业,使它们绝大多数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为此需要重塑国有企业制度,使这些企业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包括:(1)企业作为法人,对经营管理的财产有法人所有权。(2)企业完全独立,彻底割断与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3)企业以利润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4)企业完全自主经营,不仅有简单再生产的自主权,而且有扩大再生产的自主权。(5)企业完全自负盈亏。(6)企业有自主用工权,实行自由雇佣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对国有企业如何改革,目前理论界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实行股份制入手,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改变国有企业单一产权主体状况,让国家和企业分别拥有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两权分离后,政企彻底分开,国家只以投资者身份获取投资收益,不再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国有企业从此成为市场的真正独立法人主体。笔者将此方案称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股份制起点论(以下称股份制起点论)。我们认为,由于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股份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明确界定企业财产法人所有者与最终所有者间的权责利关系。企业是法人所有者,拥有财产的法人所有权,能够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向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是最终所有者,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项权利,承担企业债务的有限责任。我认为,企业财产产权关系的上述界定,只是企业自主经营得以实现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因为资本只是企业生产要素中的一种,它必须同劳动力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产品,所以劳动力的自主使用和支配也是企业自主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而引出的现实问题是,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劳动者和企业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劳动力是不是有一个产权关系需要界定;企业拥有的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还是使用权;如果是使用权,按劳分配应该如何界定,劳动者权益应该如何保障。如果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就会遇到重重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2.
1 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一种意见从人力资本收益权和控制权出发 ,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控制权和剩余所有权。一种意见从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出发 ,认为人力资本产权就是人力资本的所有关系、支配关系、利得关系及处置关系 ,即存在于人体之内 ,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乃至健康水平等所有权。一种意见认为 ,考察人力资本产权应在基于产权的更加广泛的内涵上考察 ,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 ,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经…  相似文献   

13.
自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以来,理论界对国有企业用生产发展基金等自有资金所购置的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一直持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既是国有企业,留利自然归国家所有;也有人认为,企业留利应当归企业所有。而笔者则认为,一个国有企业上交税、利之后的利润余留,其所有权应当归属于该企业的劳动者集体,它是劳动力所有权在企业盈利中所具有的收益索取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一、产权概念和产权理论在研究经济秩序方面的特点 产权是什么?仅就这个问题而言,国内学者的争议很大。援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所有权定义的学者,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就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其财产的某个客体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是“法律对于事实上的所有的认可”。而许多深受现代产权经济学启发和影响的学者,则认为产权不是所有权,或者至少不完全等同于所有权。因为产权是“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财产作为一定的权利所必须确立的界区”,强调的是“市场交易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则”。而所有权则不然,它所强调的是“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 本文并不想详细地评价这两派学者对产权、所有权的不同定义和理解,只想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学者可能确实存在着或过于武断,或过于苛刻的缺陷。过于武断的一方表现在:他们在  相似文献   

15.
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深入认识企业产权制度的内涵及有关问题。 一、产权及法人财产权的内涵 所谓产权,就广义而言是指财产所有权和债权的总称,是财产关系的法律表现。它包括四个内容: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处置权。 产权的主体指的是具体的出资人,一个国有业的设立,谁具体向这个企业注入资本金,谁就拥有该企业的产权,并成为这个企业的产权主体。理顺所有权、产权及经营权的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对所有权我国《民法通则》中作了界定,就是财产所有者对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谓经营权就是企业对国家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笔者认为其核心问题是要遵照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进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为此: 一、明晰产权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界定了企业资产的归属权和处置权。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之间生产、交换各自商品的所有权运动的过程。因此,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在财产制度上明确主体和交易界区,因为所有权主体和界区规定了谁在交换,为何交换,否则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产权主体和界区的明确,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为保证市场机制更为有效,至今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仍在不断探索。当前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清晰和落实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是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代理人实际“缺位”问题的关键.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就必须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序分离.国有企业享有代理占有权、收益现实使用权、部分处分权和完全使用权,可定义为“企业现实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企业法人财产现实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参与者生产要素禀赋及相应的生产要素特性决定了企业参与者的相互博弈将形成如下的产权安排: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获得企业拟所有权;股东拥有共同资产所有权、相应的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债权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提供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及其相对固定的收益权;工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主要控制权及其相对固定的工资收益权。这种产权形成与安排使得企业参与者之间内部原始的合作生产性契约关系嬗变为外部的交易分配式契约关系,经营管理者和股东成为企业内部人,代表企业作为企业中心签约人,与企业其他参与者签定交易合同以确定分配等权益关系,此时,企业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工人实际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企业外部人。因此,在企业性质三重关系中,产权安排决定生产匣子和契约组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所分析的市场主体,应当是自主经营,以追求市场利润为目标、自负盈亏、产权关系明晰的经济实体和独立的利益承担者.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其地位、决策机制、经营动力都行政化,因而,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建设势在必行,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目标,使自身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20.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前些年的努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要实现“两权”分离、政企分开,使企业的经营机制转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上来,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距离还相当大。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触及理顺产权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尤其需要立足现实,研究探讨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找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突破口和实际操作措施。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