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国际观察员莱斯特·布朗和哈尔·凯恩在其论著《人满为患》中提出了一个近乎残酷的结论;人类四世纪的主要威胁是缺粮。—题记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13亿。如果按人均年占有粮食400公斤的低水平计算,粮食总产量要达到5000-520of乙公斤。《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也确定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1万亿斤。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是显而易见的。要使我国粮食开发达到超越的境界,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分析粮食开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立足实际制定相应对策,引导粮食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几个重大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除存在一般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外,还存在着自己特有的许多发展问题。本文仅就中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几个重大发展问题作一些论述。一、关于粮食供求和平衡问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用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1.6亿吨增加到1993年的4.6亿吨,提高了1.8倍。人均占有量由1952年的285公斤,提高到1993年的385公斤,人均净增IOO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的36O公斤高出了25公斤。但是,我国粮食的生产和供给的前景不允…  相似文献   

3.
前言     
江苏省是我国的重要农区之一,粮食和棉花又是江苏省农业生产中的两大优势,它们的产量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建国以来,江苏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本上都是稳步发展的,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4年粮食的总产量达到3356.85万吨,人均产量达到547.5公斤,棉花的总产量达到66.59万吨,都创了历史的最好水平。可是,以后几年却出现了徘徊局面。粮食1985年总产量下降到3124.7万吨,人均产量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实际工作部门和决策机关,对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徘徊问题,已经给予了必要的重视.这无疑有助于摆脱农业徘徊局面。这里,我就农业摆脱困境,长期稳定发展的选择问题,略抒拙见。一、严峻的现实——社会对农业的压力增大,农业的撑掌力减弱,这种压力和支撑力的同向运动趋势加剧。目前,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正在承受着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一是广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增大了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1987年与1984年相比,人均消费猪肉增加3.5公斤.根据猪肉生产饲料报酬4∶1的比例折半计算,此项年粮食消费量达75亿公斤。禽蛋消费量增加,也要消费大量的粮食。二是奢侈性消费耗费粮食剧增。1987年酒类消费比1984年增长59.3%.白酒啤酒混合计算,每年仅酿酒消费粮食就达2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5.
粮食上台阶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增长的压力和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逼着我们千方百计把粮食生产促上台阶。本世纪末宁夏人口将达550万,若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则需22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25公斤,则需23.5亿公斤。小康生活水平在食物构成及营养水平上的标志为人均每日食物含有热量2500大卡左右、蛋白质70克左右(其中动物性蛋白质15克左右)。要达到这个水平,人均占有粮食必须在400公斤以上,否则只能是温饱水平。目标是明确的,问题在于如何去实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发展的思考□栾亦波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90年全省粮食总产首次登上200亿公斤台阶,1994年突破250亿公斤大关;1996年猛增到304.65亿公斤,居全国第五位。为了确保...  相似文献   

7.
继1984年粮食获得创纪录丰收以后,1985年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却出现了逆转,总产量比1984年减少280亿公斤。减产的主要原因有三: (1)自然因素。1985年,不利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据测算,由此造成的粮食减产约为50~100亿公斤。 (2)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表现为粮食生产投入下降,播种面积减少,耕作粗放。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低于生产其他经济作物。据统计,1984年四川省粮食每亩平均纯收入为22.95元,而经济作物每亩平均纯收入为83.41元,种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愈来愈大。根据我省情况,省领导提出在“两北”即陕北和渭北开发建设新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粮食上再造一个陕西”,即从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0亿公斤左右到2010年达到200亿公斤上下。陕北确实蕴藏着巨大的粮食增产潜势。土地面积广阔,土地利用调整回旋余地大;光热资源充沛,增产潜力大;生产水平低,科技进步作用大。当前这里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础建设的重点地区,面临着工农业齐翼双飞的可喜态势。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陕北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市场发育水平低下。因而我们只能用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股份合作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好形式──谈张掖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兴起的原因和条件任继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掖市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到1993年底,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88亿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51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5.022亿元大...  相似文献   

10.
一 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与面临的问 题 解放前浙江省是一个严重缺粮省。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浙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从而使得粮食生产逐年发展,基本满足了我省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1984年全省粮食生产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到1817.15万吨,比1946年增长了3.2倍,粮地亩产达到790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3.7倍。尽管人均粮地由1949年的1.19亩减少到了0.56亩,但全省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到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8,100多亿斤,人均占有粮食达到800斤,第一次达到世界平均粮食占有水平,棉花总产量达到1.1亿担,人均占有11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并且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卖粮难”、“卖棉难”、“卖猪难”等问题,这是否说明我们的农副产品已多得不得了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应该说,我国人民只是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粮多”、“棉多”等,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过剩。正如赵紫阳总理所讲“这种情况是原来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我们对农业结构的改变,对农业内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对农业应当逐步地由量到质的转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农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秦巴山区农民温饱尚未完全解决。因此,在秦巴山区农村经济开发研究中,粮食问题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甘肃秦巴山区最贫困的是舟曲县.1986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2.39元,是全省农民收入最低的县.人均生产粮食138.2公斤,国家回销农村粮食人均132.6公斤,粮食生产自给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学术传真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朱希刚在《农业经济问题》2 0 0 4年第1 2期上撰文《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指出 ,1 98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蔬菜生产和出口大国。从蔬菜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来看 ,我国连续 5年位居世界第一。 2 0 0 0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14 67万公顷 ,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 3 5 .3 % ;蔬菜总产量为 4.4亿吨 ,占世界总产量的 65 .3 7% [1 ] 。从蔬菜人均占有量来看 ,2 0 0 0年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达 3 0 0多公斤 ,比世界蔬菜人均占有量高出 3倍多[2 ] 。同时 ,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出口国 ,其出口量在 2 0 0 0年达 2 45万吨 ,出口额达 15 .8亿美元[3] ,出口市场覆盖了以日本、香港特区、俄罗斯、韩国和新加坡等为主的上百个国家(地区 )。中国…  相似文献   

15.
从会昌县情出发,建设五大基地,开发农村经济,是打好农业开发总体战,加速农业工业化进程的战略措施。 一、粮食生产的开发 会昌县曾经是闻名遐迩的“大米之乡”。50到70年代每年粮食纯调出均在1,000万公斤左右,最高年近3,000万公斤。发展粮食生产潜力很大,是赣南四个粮食基地县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科学推算,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可能达到65亿(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国土基础知识问答》第209页)。我国约13.7亿。那时,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亩,按粮食总产量达到8000亿斤计算,人均只有580斤,比现在还  相似文献   

17.
新疆水源丰富,日照长,积温高,适宜棉花生产。自1980年以来,新疆粮食连续12年获得丰收,更为大力发展新疆的棉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久前,中央确定把新疆列为全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这又为新疆棉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自治区的安排,199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730万亩,占全国棉田总面积的9%左右,棉花产量将达到45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0%以上;到1995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棉花生产基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新疆棉花生产的一系列优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共青海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通过的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省描绘了一幅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个纲领性文件中把加强农牧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并把粮食作为农业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制定了到本世纪末粮食产量达到135万吨、2010年基本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因为从解放到1978年的28年中,我省粮食总产增长了12亿斤,而1978年到1995年的17年中只增长了5亿斤左右,“九五”期间全省粮食增产4亿斤,难度不小。但只要加强领导,措施得力,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拼搏,也是完全可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疆,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重要省份。该省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提出“加速建设农业强省”,到本世纪末和2010年粮食总产要在“八五”末期的水平上分别增加75亿公斤和250亿公斤,分别占全国新增粮食产量的15%和25%。如何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运用持续发展理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设农业,强省的根本途径。一从持续发展的定义分析,满足人类当前和永远的需求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出发点。解决温饱是首要的生存需求,这自然离不开农业,农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  相似文献   

20.
对如何稳定粮食生产的思考周又红今年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重视和优先发展农业,必须把农业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确保“九五”期间生产5000亿公斤粮食。但是近几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早稻生产的萎缩是主要因素。从对一些地方的早稻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