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数量相对和绝对减少,而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则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量与质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总趋势,是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其基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遵循上述一般规律,又要注意我国的国情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解决我国农业中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并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2.
提出农业投资的加速原理,论证了要保持农业的增长速度,必须要有比农业增长速度更高的投资增长速度,并将这一加速原理数量化。指出近年来我国金社会的农业投资明显地出现逐步下降趋势,农业存在缺乏后劲而萎缩的危险,因此必须进行宏观调节,采取多种途径来增加农业投资。  相似文献   

3.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我国长期的中心任务,但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究竟从农业上转出多少劳动为力宜,客观上存在一个度。遵守这个度,就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违背这个度,就破坏生产力发展。我们过去曾受过违度造成的惩罚;今天又遭到违度造成的困难。为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当前困难,今后不犯或少犯类似错误,必须认真研究农业劳动力转出的度。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作为市场中介组织的一种,是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搞好产销衔接,节省农户与市场的交易费用,推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组织。这种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3-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分析方法测度了农业技术进步路径的偏向指数,并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农业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路径总体上偏向节约劳动力的机械型技术进步模式,且农业技术变迁在区域间呈现出较大异质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引致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对这一路径偏向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就业结构和高等教育层次人口比重对农业技术进步路径偏向指数存在正向冲击,促进了农业技术创新路径偏向机械型技术进步模式,劳动力女性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偏向机械型技术进步的进程。为适应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变化,需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做好针对大龄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提高乡村人力资本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转移之力论,是对牵引和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经济力量的探索和认定,旨在把握我国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这种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加以合理调控。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之力论提出的依据及认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人大都有一个较深的感受:做学生思想工作太难,不仅任务重,而且又难找到规律。因此,有人喻之为“无底洞”。从事德育研究的人也常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而苦苦思索。目前所见的一些教育学专著对德育的规律性问题常常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笔者认为研讨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农业劳动力主动性转移的必要性及其有限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教育是放大主动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对在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的农业劳动力的素质问题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应建立自动排除低素质劳动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电视作为人类四大传播媒介(广义上四大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一,在传播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有新闻传播的历史以来,电视新闻的迅速发展的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电视新闻方方面面的影响已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列论,但在它的发展中体现出的几个显著特点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将以电视新闻发展的情况为主线,论由此引出的人类审美需求、消费心理等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1986—2005年的经验证据,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1986--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于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初具规模,农业机械使用增加,显著地推动了农业经济增长。第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土地出租短期化,土地改良投资小,化肥施用量增加,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了农业产出下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显得十分关键.由于城市失业下岗工人不断增加和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则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无疑成为促进农民的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市场发展中政府角色与作用变化的趋势周炎忠(马鞍山市劳动局局长马鞍山243011)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就业政府职能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上地位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政府在其中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形式有四种,即间离型、游离型、分离型和全离型。转移的基本特点是:层次性、阶段性和渐进性。“离土不离农”→“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这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形式和阶段,应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采取“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就地消化农业劳动力,建设小城镇,已不适应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而采取“离土又离乡”的形式,建设大、中城市,才符合农业劳动力向更高阶段转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流向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成果。过去,对劳动力问题一般是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刑事法律规范中存在着大量的量与质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说,刑事法律规范中质的规定最大限度地“量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法律规范尚存在某些量与质的问题,譬如:部分量的规定不能正确地反映质的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等;因而,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刑事法律规范中的量与质的关系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目的在于客观而公正地总结过去和指导未来,因而建立科学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评估指标体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实事求是进行评估,是实现评估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的过程,是尊重规律、揭示规律的过程。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