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修斋先生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问世的确是欧洲哲学史研究中的可喜收获。凡是想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都要认真学习欧洲哲学史。但文化革命以前的十六七年,国内对欧洲哲学史的研究本身却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断代史”研究中的可喜成果──《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读后王玄武徐瑞康教授撰写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在30余年的岁月里,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而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更...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在关于近代英国经验论的五大哲学家的研究中,最受哲学史界忽视的恐怕就数霍布斯了,对他的认识思想尤其如此。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陈修斋先生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以下简称《欧》书),是多年来国内鲜见的有关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系统研究的专著,该书从历史与逻辑两个方面对这两个哲学流派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富有特色的考察,在理论观点上有较大的突破,不失为一本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著作。令人遗憾的是,在对霍布斯哲学的评价上,却仍然表现出忽视其认识理论的倾向。该书  相似文献   

4.
由湖北省社联、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南地区经验论唯理论哲学讨论会于1984年5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举行。中南五省及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哲学史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篇和陈修斋教授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的写作提纲。会议围绕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译名问题。许多同志认为:把西欧近代哲学中的empiricism和rationa.  相似文献   

5.
由湖北省社联、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南地区经验论唯理论哲学讨论会于1984年5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举行。中南五省及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哲学史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篇和陈修斋教授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的写作提纲。会议围绕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译名问题。许多同志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一些报刊发表了若干探讨实践概念的认识论意义的文章.这表明哲学界对于认识论的研究正在深入,并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要指出,这些文章都没有注意到长久以来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经验主义化的倾向;说得明确一些,这是力图把辩证唯物主义阐释成洛克式的经验主义或十八世纪法国式的唯物主义的倾向.作为这种倾向的例证,可以举出在我国影响颇大的、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  相似文献   

7.
很多研究洛克的学者都注意到,通常被归类为经验主义的洛克哲学中存在着明显的理性主义倾向。如何看待洛克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成为洛克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通过系统地梳理可以发现,洛克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不是洛克哲学的局部特征,而是洛克哲学体系的整体特征。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洛克哲学中之所以存在着突出的理性主义倾向,这与笛卡尔对洛克哲学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密不可分。所谓的洛克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实质是洛克哲学中的笛卡尔倾向,这是理解洛克哲学中为什么存在着理性主义倾向的钥匙。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是解读近代哲学的占统治地位的模式,这种解读模式是后世特定哲学史研究立场的产物,深层次看,洛克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只有在这种解读模式下才会成为问题。只有打破这种解读近代哲学的僵化模式,才能正确地看待并最终消解洛克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政治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认识论范式.两者的矛盾贯穿于政治科学研究发展的始终,并推动着政治科学研究的发展.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在政治科学研究中之所以形成如此激烈的矛盾之争,主要与两者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政治科学性的不同理解及其偏差,以及政治现象的复杂性有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进行批判和重构,有利于推动政治科学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系的科学研究获得可喜新成果.自编和合编的各种教材《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教育部推荐教材)、《政治经济学》(教育部推荐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部推荐教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哲学史稿》、《欧洲哲学史教材》、《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等九部由省级出版社出版.《辩证唯物主义讲义》、《历史唯物主义讲义》、《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稿》、《法学概论》、《〈资本论〉第一卷解说》、《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经济学说史》、《逻辑学教材》等由学校出版.这些教材均有一定质量,其中一些教材为一些兄弟院校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论证,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的哲学思想和其《政府论》中的政治思想是紧密联系的,《人类理智论》中的经验主义哲学是《政府论》中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政府论》中人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观念以及洛克的宪政理论都是建立在其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而其经验主义哲学当中的关键部分就是对人的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相论是由本体论与认识论两部分组成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实质上是一种对本质直观的认识论方法,而辩证法则是认识的途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是人类知识可能性与确定性的重要保证,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及康德、黑格尔的认识论都受到相论的影响,而排斥相论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必将导致不可知论。在现代哲学中,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理论实际是对相论的继承,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认识论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中有两个相当流行的哲学命题,一是“哲学史就是认识史”,二是“哲学就是认识论”。达两个命题常常是相互联系、相互论证的。它们直接牵涉到哲学科学和哲学史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都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关系到达两门学科的科学概念的全局性问题。因而,是非得失,不可不分辨清楚。本文就第一个命题谈一点粗浅的见解,对哲学史和认识史的关系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争论。“哲学史就是认识史”这个提法,始见于1978年芜湖召开的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为了批判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有的同志提出了这个新的提法。他们还根据它出自于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句话,“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哲学笔记》  相似文献   

13.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典》、罗森塔尔等主编的《简明哲学辞...  相似文献   

14.
发生认识论的哲学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而是一个关于认知的结构及其发生与发展的理论。发生认识论的建立有其深厚的哲学根源:它是在批判传统认识论中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皮亚杰看到,无论是经验主义方法,还是理性主义方法对于认知的结构及其发生与发展的解释都是片面的,因为前者忽视了结构,后者假设了结构而没有注意到结构发展的自然进程。皮亚杰在对两者辨证综合的基础上,提出“发生学的结构主义”,指出认识的发生与发展是因为我们作为生物先天地就包含着这样的结构,而且是因为我们作为生物对结构进行主动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范缜是中国中世纪哲学史和逻辑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梁书本传》说,他的著作有十卷。《南史本传》说,有十五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一卷。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已失传,现仅存五篇,其中包括他的《神灭论》和《神灭论》的续篇《答曹舍人》(卽《答曹思文难神灭论》)。范缜的《神灭论》是一篇非常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论文,它不但是中国中世纪无神论史、哲学史上一篇伟大的、战斗的唯物主义的论著,而且也是中国中世纪逻辑史上的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现象学的革命性及其内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现象学是在现代欧洲哲学史上发生的一次彻底的反传统哲学的哲学大革命,它所确立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和直观概念是对近代经验理性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哲学原则的彻底批判和否定,同时也是对西方传统的逻辑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的彻底背叛和否定.这一新方法和新概念为现、当代世界哲学和美学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和出发点.但这一新方法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先验与经验的矛盾,直观主义与实证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而是一个关于认知的结构及其发生与发展的理论。发生认识论的建立有其深厚的哲学根源:它是在批判传统认识论中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皮亚杰看到,无论是经验主义方法,还是理性主义方法对于认知的结构及其发生与发展的解释都是片面的,因为前者忽视了结构,后者假设了结构而没有注意到结构发展的自然进程。皮亚杰在对两者辨证综合的基础上,提出“发生学的结构主义”,指出认识的发生与发展是因为我们作为生物先天地就包含着这样的结构,而且是因为我们作为生物对结构进行主动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与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原则分离,显示了马克思的正在形成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黑格尔的神秘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首次公开对立。研究《批判》的认识论思想成果,阐述其认识论的思想及其方法,对于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原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述古代哲学,自为一册.中卷述中古哲学,下卷述近世哲学,合为一册",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国哲学史课时编写的.但仅出版了上卷——这是他在留学美国期间用英文写成的《先秦名学史》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论述春秋战国时代自老子至韩非等的哲学思想.成书后,胡适于一九一八年送交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先生即为之作序,认为此书具有"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等等"特点",为研究中国哲学史提供了一种"门径",并推荐给商务印书馆出版.据说当时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20.
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理论家。对他曾经提出过的“象形文字说”,人们历来都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苏联学者福米娜的《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一书指责普列汉诺夫“保卫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也称普列汉诺夫“支持了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则说普列汉诺夫“向不可知论作了让步”。我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