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涟源市杨家滩镇方言属于湘方言的老湘语区。本文主要谈谈该方言形容词程度的表示方法。一、前加修饰成分前加修饰成分表示程度是杨家滩镇方言中形容词程度表示的主要方法。这些前加的修饰成分主要有:最、太、蛮、好、还、有滴卿、咯、咯哩、几、不乃、连不、最不等,以及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前加的修饰成分(这些修饰成分和单音节形容词形成比较固定的结构)。下面我们分别看看这些前加的修饰成分。1.最、太。“最”、“太”的用法和普通话中“最”、“太”的用法相同。“最”表示程度达到顶点。如:最好最好最好看最好看“寸”表示程度过头…  相似文献   

2.
试论“不”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本文仅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进行一些探讨。 “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不V”,“不A”。(动词和动词性词组用“V”表示,形容词和形容词性词组用“A”表示——下同)。本文主要从“不V”、“不A”这两类组合中去观察“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3.
“的”字词组和定中词组的关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字词组和定中词组有密切的关系,从语法功能上说,它们都是名词性词组,从表意作用上说,进入语境后,两种词组可以表示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例如。(1)这里没有我的书,我的在家里。(2)木头的桌子耐用,我要这张木头的。(3)红的苹果既好吃又好看,我专挑红的买。例(1)中“我的”就是指“我的书”,例(2)中“木头的”就是指“木头的桌子”,例(3)中“红的”就是指“红的苹果”。如果我们用“X_a的+y”来表示定中词组的构成形式(“X_a”表示定语,“y”表示中心语),用“X_b+的”来表示“的”字词组的构成形式,以上三例中的X_a=X_b,这样,从构成成分上看,似乎“x的+y”比“X_b+的”就是多了一  相似文献   

4.
析: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老山界》中,有一句“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锇了。”从整句看,当然是因果复句,如果单就“粥吃起来十分香甜”,那应如何分析呢? 已出版的语法著作中,对此几乎没有涉及,仅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阐要》(张拱贵先生主编)中有所提及:“前一个动词表示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是‘因何事’‘在哪方面’而有的,述说的重点在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了。”《阐要》把它归属于连动谓语句,也还留有一点余地:“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孰与”是动词性结构,其中的“孰”是疑问代词,“与”的作用相当于介词,合起来意为“与……相比哪个(谁)……”或“与……相比怎么样”。《史记》中“孰与”主要用来表示比较。一个句子用“孰与”来表示比较,典型的有三个内容:1.比较的双方,主要是人,有主体、客体之分;2.比较的某一具体方面;3.这一具体方面的高低、强弱、得失,我们称它为“比较的焦点”,多用形容词来表示,常常在“孰与”之后,也可以居前。《史记》中的用例,根据句中是否出现比较的主要内容,即比较的焦点或比较的某一具体方面,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6.
英语常用词中,Worth是一个语法功能比较特殊的词。许多词典都认为Worth是形容词或表语形容词,有些语法家还认为它是英语中唯一能够带宾语的形容词。但第一,它不能单独作表语或定语;第二,后面可以接由限定词(如the,a)修饰的名词,还可以接像it这样的代词。 七十年代出版的“韦氏新大学词典”(1973年版)、“韦氏中级英语词典”(1977年版)和“朗曼当代英语词典”(1978年版)却把worth划归介词。其理论依据是,介词不能单独在句中充当一个成分,而需要和一个名词或与之相当的东西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在句中充当成分,而worth恰恰具有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哒"是开县话中一个常见的助词,它有三种用法: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和状态的完成(或实现),用于句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或出现新情况,或既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又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或出现新情况;也表示动作和状态静态的持续;还可以用在句末表示处置。  相似文献   

8.
"哒"是开县话中一个常见的助词,它有三种用法: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和状态的完成(或实现),用于句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或出现新情况,或既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又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或出现新情况;也表示动作和状态静态的持续;还可以用在句末表示处置.  相似文献   

9.
“连x也/都y”格式,是指如下一些形式: (1)他连攒钱都想也不敢想了。(老舍《骆驼祥子》) (2)连吴少奶奶也笑起来了。(茅盾《子夜》) (3)侍萍的面貌有一天会变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曹禺《雷雨》)格式中的“/”表示“或者”,“连”与“也/都”是格式中固定的词,“也”和“都”在格式中有同等的机遇与“连”呼应使用,x和y是格式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动的词语。 “连x也/都y”这样一个框架,有的人叫它“句式”,有的人叫它“结构”,有的人则把它叫作“格式”,我们采取后一种说法,因为“连x也/都y”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以句子的身分出现的,而是一种“板块”,一种“构件”,作为一个凝固的整体在语言中使用的。当然它可以独立成句,例如:  相似文献   

10.
“很”作为副词,其语法作用是经常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高,有时也用在助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以及动词性词组之前,表示程度高、多量或强调语气。(注①) 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很”的用法还要复杂得多。比如:“很”修饰动词及动词性词组有哪些类型?“很”在不同的结构类型中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很”除了一般的语法作用之外有无特殊的表意功能?总而言之,我们对副词“很”的用法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哒”是恩施话中一个常见的动态助词。“哒”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和状态的完成、实现、持续和开始的语法意义,用在形容词、数量词和名词后表示状态的变化,并且“哒”在恩施话还出现了词汇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智子: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智,做动词用,是意动用法.意动,又叫意谓性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形容词可做意动词,它与后边名词的关系是动宾关系而不是修饰关系,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是前面的名词、形容词的性质、样式或状态.如智子,不是以“智”修饰“子”,而是认为儿子是智慧的.名词、形容词做修饰语(定语)还是做意动词,从形式上看没有区别,主要是从上下文意和词语结构上来分析.智子疑邻,“疑邻”是动宾词组,而在这种结构中,“智子”与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习用的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成语在语言运用中,特别是书面语言的运用中很频繁,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仅要对它的一般特征和用法进行研究,而且有必要对它的个别特征和特殊用法进行探讨。成语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意义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定型性。所谓意义的完整性,是指成语的意义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几个成分结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比如“满城风雨”并不是说“全城刮着风,下着雨”,而是比喻  相似文献   

14.
"嗒"在苍溪方言里是一个用得较普遍的动态助词,它有两种用法(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15.
主要成分是句子的结构中心。在俄语双部句中,有两个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谓语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关系。当主语由名词、人称代词、名词化的形容词或形动词表示时,谓语和主语的一致关系简单明确,运用不难。但如果主语的表示法特殊,谓语应如何与它保持一致则不易掌握,常令人踌躇再三,无法决定。对于主语和谓语有这样的说法:“在句中表示所论述的主体(事物或人)的成分叫做主语;在句中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的成分叫做谓语”。但这只是意义上的定义,没有触及到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本质,未必妥当,如:Его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е…  相似文献   

16.
形容词谓语句是指形容词充当谓语中心的句子。性质形容词充当谓语中心是不自由的,要带有附加成分。犤1犦附加成分有:状语、补语。形容词谓语句中的状语由三类成分充当:1.副词包括否定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2.指称代词“这么、那么”;3.介词“对”、“比”构成的介词结构。这些语言片段在充任形容词谓语句中的状语时,无论在语法意义,还是在形式上都存有一定的差异。我们把由这三种成分充当的状语分别简称为副词型状语、指代型状语、介词结构型状语。一、副词型状语1.1否定性副词型状语。能充当形容词谓语句中的状语的否…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中有一特殊句型,目前未引起国内学者注意。这种句型经常被古人自觉应用,出现频率高。它的表现形式是:句中状语为一形容词、并带有形容词词尾,句中的谓语由形容词、或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作状语用的形容词词义与作谓语用的形容词、动词的词义相同。这里所指的同义(确切来说,应是近义),是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的。这种形式组成的句子强调了谓语所表示的内容,使句子的文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的性质及其用法,近年最为通行的说法是: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词组。介词词组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作补语、定语。 张静先生批评上述说法,认为:“介词是一种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是专门介绍一个实词(或词组)作另一个实词(或词组)的附加成分,是偏正关系的一种语法标志。……介词只是介绍者,是一种语法手段。介绍者不能参加被介绍者的行列,不能包括在词组成分里。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存在(Being)问题,或者说存在的意义问题。存在乃是存在物(beings)的存在,因此它本身不是一个存在物,而是这种存在物之存在的行为。易言之,存在一词在此是在动词意义上使用的。这种意义上的存在,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询,可以具有许多不同的意义。但相应于这个动词的两种基本用法,它有两个最基本的意义。作为实义动词用的存在,如在“人存在”中的“存在”,强调的是人这种存在物在现实中出现的事实;而作为系动词用的存在,如在“人是理性动物”中的“是”(它在西语中与存在是同一个词),则强调在现实中出现的人这种存在物。在此,前一种存在表示一个存在物的实存(existence),以与缺乏相区别,而后一种存在则表示一个存在物的本质(essence),即它所是的东  相似文献   

20.
“形(动)死我了”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表明,它是一个中心义为说话者经历极度状态变化的构式。与“形(动)死我了”构式规约相联的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存在子类关系,在此基础上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整合。限定进入“形(动)死我了”构式的语义类型,统计类型频率,发现“形(动)死我了”构式中能产性最高的类型是心理感觉形容词,能产性最低的是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比较“形(动)死我了”构式与“我形(动)死了”构式,发现两者在语义上无差别,但在语用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