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整理馆藏旧报刊过程中,发现有署称《小日报》者一种。此报十六开本,每份四版,创刊于1919年4月1日,终刊于同年5月10日(中缺4月30日一期),整整发行了四十期;编辑发行地址是上海望平街257号。但是1957年1月上海新闻图书馆编印的《上海各圕藏报调查录》却未见记载,在张静庐《中国出版史料》各编中也未查到。看来这份六十多年前的社会小报,似属稀见。  相似文献   

2.
1988年,为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复旦大学和上海书店出版社出面组成了一个囊括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界各学科著名学者的《民国丛书》编委会,由年近九旬的周谷城教授出任主编。经过8年的努力,《丛书》第一编一百册于1989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正式影印出版,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强烈反响。迄1996年,《丛书》共出版了五编,总计五百册。周谷城先生健在时,原计划出版十编,但由于出版资金等问题,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3.
《申报》是近代上海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报刊之一,自创刊以来,刊登广告便是报社的一大业务。1876年的《申报》广告,是当年上海社会经济的缩影,其内容涉及拍卖、医药、住房、交通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1876年上海洋货丰富、医药热销、洋房耸立、交通便捷的新面貌,反映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在上海的并存和融合。同时,1876年《申报》广告也显现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从正反两面呈现了近代上海社会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题写书名的《何骏书法集》,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何骏,当代书法家,字子逸(逸盦),上海人,1925年生于浙江温州,曾师从现代金石书画大家马公愚,弱冠之年就成名于上海书画界,被收录于1947年的中国《美术年鉴》,其书法作品端庄中  相似文献   

5.
上海书店印行的《现代》文学刊物影印本已于1984年9月公开出版。《现代》1932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施蛰存主编,3卷1期起改由施蛰存、杜衡、苏汶主编,自6卷2期“革新号”起由汪馥泉接编,改为综合性刊物,出至1635年5月6卷4期,即告停刊。上海现代书局发行,发行人洪雪帆、张静庐。撰稿人有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老舍、巴金、叶圣陶、沈从文、周作人、冯雪峰、钱杏邨、  相似文献   

6.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 《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后,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出版热点,其中之一便是年鉴的出版。近十多年,全国究竟出版了多少种,笔者未得精确考证统计。1990年1月哈尔滨首届年鉴学术会议暨第二次地方年鉴协作会议报导,已出版和正在编辑的年鉴有269种;全国年鉴中心创编的《年鉴工作与研究》第一辑的“年鉴名录”为405种;还有的人说“近10年,我国出版的各类年鉴达500余种”(练子明、谌景云《话说年鉴》,载《全国新书目》1991年1期)。虽然各家数字不一,但足可证明年鉴编辑出版确是热浪滚滚,盛况空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信息意识的觉醒和科学作风的加强。年鉴的广泛编辑  相似文献   

8.
1914年1月至次年8月,黄远生被史量才聘为上海《申报》驻京特派记者。这是黄远生一生新闻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期间,他发表了大量新闻作品,除了新闻通讯外,还创设了日记、随纪、游纪等新闻文体样式。作品议题既涉及重大政局、重要政治人物等宏大命题,亦有个人所见、所闻、所感等微观叙事。《申报》时期的黄远生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过渡性"成了其《申报》时期新闻实践活动最明显的外在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教育学院编选的《中国古代文学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二册《孔雀东南飞》的注释中。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在把它提出来,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0.
(一)《孔雀胆》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写的第五个史剧。它完稿于1942年9月上旬,发表于翌年4月桂林出版的《文学创作》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2月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抗战胜利前后至解放初期,经作者亲自修订,在重庆、上海和北京还出版过多次。1956年7月,作者为次年《沫若文集》的出版作了一次较大的改订。在郭沫若的史剧中,《孔雀胆》是人们争论最大的一部。争论的焦点是:该剧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其内涵的真义何在?现在我们先对第一个问题作一番辨识,第二个问题留待后面再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在我国萌生、发展以至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一百余年的途程。从它的发展史来看,它的繁荣、壮大,绝非偶然。一时代需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诞生与发展,首先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我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近代资本主义开始产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报刊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报告文学的萌生准备了物质上的前提条阵。自1833年8月在我国境内(广州)出版了《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这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后,1858年11月15于香港创刊了第一家中文日报《中外新报》,1861年11月创刊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纸《上海新报》,随之,《华字日报》、  相似文献   

12.
为改变我国辞书出版落后的状况,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1975年夏天,国家出版局制定了一个全国辞书编纂规划,决定出版150余种辞书。其中,规模最大、最难编写的有两种:《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鉴于当时条件,谁也不敢单独承编。几经讨论,最后决定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社组织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承编《汉语大字典》;由上海等五省一市承编《汉语大词典》。从这时起,《汉语大字典》就和武大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届校领导均参与该书工作委员会工作,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几乎全部投入编写,李格非教授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摘刊物。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学院、上海外语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六所高校联合编辑。从1984年创刊到现在已经出版了七期,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欢迎。《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月刊对建党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理论性机关刊物,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刊于1920年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纪念日,陈独秀和李达主编,共出了7期(现在保存下来的有6期),1921年7月终刊。《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应运而生,虽然出版的时间不长,但却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众所周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陈独秀和李达都是党的创始人,他们之所以创办《共产党》月刊,完全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建党理论,筹建一个全国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创刊 2 0周年纪念会 ,于今年 1月 1 0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于 1 978年建院后 ,当时的院长周扬、副院长温济泽等领导同志就积极筹备学术刊物的出版工作 ,于 1 980年底出了一本《学习与思考》的试刊 ,由周扬同志亲题刊名。 1 981年 1月 1 5日 ,《学习与思考》正式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学习与思考》在出版过程中 ,浙江省有一个学术刊物正在筹备创刊 ,也取名《…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逛潘家园地摊,偶尔见到如同《人民画报》尺幅的大型《画刊》(安徽),创刊于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很薄,总共不过20页,就内容来说已是不可多得。综观这类画刊大致在同时期出版,比如:《中国书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文革时停刊),目前市场上大多200—300元/本);天津的《迎春花》、上海的《朵云》都属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美术刊物。
  以上三类就尺幅而论,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画刊》尺幅最大,为8开;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朵云》为16开;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迎春花》也为16开。  相似文献   

17.
创刊于1872年的《申报》,是站在社会前列的进步媒体,爱国救亡,倡新斥旧,对女子教育问题也极为关注。《申报》倡导兴办新式女学,广泛刊布女学广告,积极宣传兴学功绩,并为促进新式女子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对晚清新式女子教育逐步走向合法化、正规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在春先生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以下简称《翻译》),分初编、续编两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78年、1979年先后出版了。“由于这个译文结集的目的是提供文言文跟普通话对照比较的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也由于这些文言散文绝大部分是解放后被选作教材或者读物的”(见该书《出版说明》,以下引文凡不注明出处者同此),《翻译》出版后,一些大学文科的学生拿它作为学习文言文的自学读物,某些中学语文教师拿它作为文言文教材的教学参考书,还有个别语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的时候,干脆拿书中的译文到课堂上去宣  相似文献   

19.
《孽海花》:在历史与小说之间陈子平A《孽海花》最初创作时,作者和他人都视之为“政治小说”。1903年,金松岑完成了《孽海花》第一、二回,刊载于同年11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江苏》杂志第8期上。次年,金松岑翻译出版了叙述俄国虚无党历史的《自由血》一书。在...  相似文献   

20.
期望已久的路易斯·享利·摩尔根的名著《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于1985年首次译为中文版发行了。这本书实际上是《古代社会》的第五编(最后一编),由于篇幅过长,当时删去未用,后来摩尔根将这本书做为单行本出版,成为《古代社会》的补编。这本书是摩尔根写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在与病魔抗争的情况下报病写成的,1881年出版,摩尔根于同年年底病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