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启才  潘霖 《江淮论坛》2012,(6):152-158
蔡邕是东汉文史大家,其奏议现存23篇。较之碑文与辞赋,蔡邕奏议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论政、议边患、荐贤才、陈下情等方面探讨蔡邕奏议的思想内容,从借灾异进谏、论理切直,抒忠愤之情、显不平之气,引经据典、辞藻华美,文风典雅、结构严密等方面,论述了其文学特点,并对其贡献与不足作了评述,以期对蔡邕与东汉奏议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蔡邕“事董”一事一直被当作他人格中的污点而受到后人的指责,这是不公平的。汉末衰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蔡邕坎坷的人生际遇,以及他受当时社会批判思潮及道家“贵生”思想的影响,“事董”只是他在乱世中求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不能以封建社会的“忠孝节义”来指责他。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围绕着鸿都门学的论争,凸现出两种截然相 反、根本对立的汉赋观:第一种是以灵帝与鸿都门士为代表的贴近世俗生活、追求感官享受 的新型的汉赋观,第二种是以蔡邕为代表的恪守传统经学与道德规范的旧的汉赋观。蔡邕在 理论上否定但在实践上却创作了不少逸乐小赋,反映了他对汉赋地位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蔡邕看东汉末期的文学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邕的文辞,在他生前已超过了当时的一般文人,如碑铭文学,甚至同前代的张衡一起,并称为"张蔡"。青年时代蔡邕的两位老师胡广、朱穆,对蔡邕的一生,无论在学术上还是政治上,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蔡邕先后两次在京供职,都是党争平息之后,他尽量逃避险恶的政治纷争,是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学。尤其在董卓当权时,大有把蔡邕拥为领袖、形成一个文学集团的趋势,为下一时期的贵族文学的繁荣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5.
张根云 《理论界》2008,(7):136-137
蔡邕的碑铭文为后世作家确立了一种光辉的典范。唐代古文运动主要以恢复三代及西汉文风相号召,而蔡碑属于唐代古文家所师法的为数极少的东汉人的作品。这是因为蔡邕确立了碑文写作的“实录”原则,其文融化经典,合乎儒家雅正的标准,遵循褒贬劝诫的根本原则,而且构思精巧,辞藻丰富、典雅但无俚俗、华靡之弊,运用骈俪之语而能够恰如其分,不以辞害意,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文学才能。  相似文献   

6.
甘中流 《东岳论丛》2011,32(8):86-89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也是一位有很高声誉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对于蔡邕的书法成就及理论著述等问题,后人有所怀疑。蔡邕书法地位在晋唐时期有很大变化,蔡邕书法地位被抬升与唐玄宗锐意提倡八分相关。为迎合唐玄宗的旨趣,八分书受到其时很多书家的重视,蔡邕也被文臣树立为八分之祖,而围绕蔡邕的相关传说与理论著述也在这一风气下渐渐出炉。  相似文献   

7.
<雉朝飞操>在扬雄的<琴清英>和蔡邕的<琴操>中都有著录,是两首同题琴曲.两首琴曲之所以题目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大体一致的题材和基调,都把雉鸟作为男女婚姻的象征.扬雄<琴清英>对<雉朝飞操>所作的题解,以春秋时期卫地文化为背景;蔡邕<琴操>对<雉朝飞操>所作的题解,则是有春秋及战国时期齐文化的折射.从西汉后期到东汉后期,<雉朝飞操>不但文化背景出现差异,而且经历了由雅乐到新声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9.
蔡邕碑颂具有鲜明的经学色彩,其与《尚书》更是有着密切关联。蔡邕本人不仅谙熟《尚书》,还与《尚书》传人有直接交往。其碑颂则大量运用《尚书》典故,且主要取自虞书。他在取典时遵循如下原则:典故与碑颂所言事象相契,所涉《尚书》政治角色与碑颂主人的官职相契,典故的取舍多与碑颂主人所治经典相契。对《尚书》典故的密集运用及体式因袭,使蔡邕碑颂具有鲜明的《尚书》风格。这正反映出汉代经学对文学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末"子学"批判的文风以质朴醇厚为主,汉末政论文则以刚健激切为主,这是二者文风的主要差别:同时汉末政论文的批判方式较多以灾异发端,和"子学"的无神论思想完全不同;在汉末政治社会的背景下,汉末"子学"和政论文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在评论几种有代表性的言语风格定义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新的定义,即言语风格是制导于言语表达者个人审美趣味、由具有不同审美功能的语言要素和语言表达手段所传达出的言语作品的整体美学风貌;并围绕着该定义的几个方面,对现有种种风格定义进行评析,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文化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够团结员工和领导者,为企业提供决策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员工积极工作,约束员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企业中营造和谐的经营氛围,提高企业的整体文化素质,进而...  相似文献   

13.
一、蔡邕生平简介及其对书法艺术的贡献 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南)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官至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少年博学,善于文辞,通晓经史,释解音律,明了天文,工书绘画,擅长篆隶.  相似文献   

14.
变易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译者不得不作语言层面上的变易。语言上的变易有可能对译本的其他三个层面,即语义、风格及语用含义造成影响,这四个层面的变易现象常常会同时体现在一个词或句子上。通过英汉译本中的实例,分析后三个层面上的翻译变易,即语义变易、风格变易和语用变易,指出译者的翻译策略及相应的变易受文化的宏观影响。  相似文献   

15.
风格的研究是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议题。风格具有可译性,但是要想在一部译作中复制出原作所有的特征绝非易事。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使译文的思想内容、文体风格乃至读者感受等诸多方面与原文完全相同。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应该只追求自己的风格,而应该兼顾作者的风格,以达到原作风格和译文风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张春秀 《理论界》2008,(9):25-26
江泽民在长期的外交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以下独特的外交风格:其一,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务实精神。其二,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处事方式。其三,广交朋友、重情重义的待人态度。其四,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个人素养。其五,幽默风趣、充满智慧的言语表达。其六,尊重对方、入乡随俗的友好举动。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他杰出的外交才能。  相似文献   

17.
蔡邕是汉灵帝时代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对鸿都门学的批判,表明当时的创作环境仍处于经学笼罩时期,不可能产生个人体验为中心的文人诗。作为当时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蔡邕自身的诗歌创作并未达到《古诗十九首》的成就。同时,假设《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灵帝时代,诗歌作者不可能遗失姓名,从而得出结论,直至汉灵帝时代都不可能产生《古诗十九首》。  相似文献   

18.
舞台美术适应于表现的内容、风格、真假的艺术、变化的艺术和集体创作的艺术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得体是语言风格生成的最基本的原则,是风格理解、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它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得体主要表现在风格手段的选用和风格类型的生成上。研究得体是语言风格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张问陶诗歌的风格特征。先指出诗人本身对多样化风格的推崇和对"空灵"诗境的追求。张问陶诗歌主要风格是"清",这里从三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举例说明,分别是精纯自然之美、空灵澄澈之美以及沉郁的空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