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九渊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构建一个可以与佛道相抗衡的理论体系。在佛道盛行而儒学式微的背景下,陆九渊不可避免地要与禅师道士交往。陆九渊与佛道交往为其思想的形成储藏了丰富的营养,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资料。陆九渊对佛道的利用与吸收是全面性的,涉及到本体论、心性论及修养方法等方面。陆九渊站在维护三教所均有者与承续孟子道统的立场上,主张三教会通,吸收佛道的思想,以道外无事的本体论、心即理的心性观及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为纲要建立了融通儒释道三教的心学体系,成为儒家主张三教可以合一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看话禅的修行实践在唐代末期就开始出现,宋代以后成为临济宗的主要特色。看话禅意在把禅师们从公案文字中解脱出来,扭转禅风,归向禅宗明心见性的本旨。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源自江南禅宗,从元代开始有鸡足山僧人普通等参学于江南临济明本,回滇后住鸡足山修持看话禅。从高奣映《鸡足山志》中记载的鸡足山诸禅师的看话禅的行实来看,看话禅已经是鸡足山僧人普遍的修持方法。  相似文献   

3.
“性情”与“学问”作为清词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清词的发展历程。顺康时期乃词体振衰起敝的关捩,词学中兴的要诀均萌芽于此。这一时期各家各派对传统的“性情决定论”进行传承、拓展、修正与突破,但始终是以“性情”为本位;然而他们对“学问”的态度却不尽相同,导致词论中性情与学问的关系或相倾或混融。清初词论中多元嬗变的“性情与学问”观,既是各家词派面对颓势寻求突破的表征,也是围绕是否接受“以学为词”而展开的群体对话。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流派演进的重要规律,而且可以在动态的视野中进一步深入探寻清词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杨子怡 《船山学刊》2012,(4):121-127
苏轼一生辟佛而又交佛、融佛,看似矛盾,其实有其复杂的深层次的原因。其交佛与辟佛都是有选择的,所交者均为融儒于佛之高僧,所辟者为有碍周孔之教且于治世无补之俗禅,苏轼此种作为有其时代文化背景。读苏轼诗文,无论前期还是后期,佛禅思想深深地渗入其骨髓之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意识和反日独立意识融合在一起,构成了韩悠韩作品混融性特征的文化语境。韩悠韩音乐的混融性体现在西方音乐的3/4拍和韩国传统音乐的6/8拍的结合上,体现在作品旋律的构成上,还体现在对西方音乐与日本音乐音阶整合与借用上。这使得韩悠韩的音乐被赋予了符合现代性美感的创新性,证明了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跨文化视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宗密认为儒释道三教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他将儒、道的思想汇入佛教的业报说中 ;将儒教的天命论和道教的自然元气说与佛教因果说会通。而且用佛教的理论来评判儒道两教 ,认为佛教高于儒道。并以“心”为三教的统率 ,从佛教出发来论证三教合一。  相似文献   

7.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采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思政课教师教学胜任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问卷调研基础上,构建了思政课教师教学胜任力与教学效果之间关系模型,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思政课教学效果良好;思政课教师教学胜任力是教学质量的正向预测源;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贡献最大、能效最强;教学效果还受到学生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方以智吸收了《周易》及道家、儒家等学派对道的解读,提出了道即自然变易的中道,并认为这一道为三教及百家诸派以不同的学术方式诠释着,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复合式道统谱系,从而超越了儒家以尧、舜、孔、孟为核心谱系的单线条道统模式。从学术心理上探究,这种超越性的道统观是方以智内心深处奉儒家为正统的保守政治信仰与融三教百家于一炉的开放学术思维之间冲突与调和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西田几多郎是日本近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一生从事哲学研究,并融合东西方哲学,创立了人称"西田哲学"的庞大哲学体系。日本学届称西田哲学为"独创哲学",虽然有其道理,但就其特性来说,西田哲学乃是独特的"融创哲学"———是在融合中创新,在融合中超越,在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为试图东西相融、古今相融、唯心唯物相融的独特的"融创哲学"。  相似文献   

10.
王双林 《理论界》2014,(4):102-105
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把儒道作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并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相似文献   

11.
宋时,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儒、释、道三家之间的斗争开始缓和,相互的融合逐步加深。但是,儒家的入世与佛教的出世之间的矛盾,成为宋代众多排佛的士大夫抨击佛教的理由。以苏轼、张商英、黄庭坚、王安石、李纲、王日休等为代表的居士们纷纷提出"儒释无二、三教融合"论,对儒家和佛教之间矛盾进行调和,促进了儒释道三教的进一步融合,对后世的"三教融合"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汝登是明代后期阳明心学的重要传人,他的《类选唐诗助道微机》传达的是以心为本,融通儒释道三教的道。书中对治一类最有特色,与佛教的念死法门相通。微机揭示非无思非有思、无善无恶的观点。周汝登选诗的目的在于借诗修心,体现了诗能助道的诗歌观。这一读诗视角新颖,有启发意义,但忽视了诗歌的审美特性。类选的方式别具一格。目前此书学界关注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思想的演变及重要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道明 《天府新论》2005,1(5):25-27
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无疑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融知发酵”模型可以很好地从仿生学视角诠释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它可以利用自身的发酵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的矛盾与瓶颈所在,这对于指导吉林省机器人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可谓意义重大.在“融知发酵”模型下,吉林省机器人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矛盾主要表现在实验室成果转化不利、市场占有率低和相应创新环境建设不完善等层面.为此,吉林省需要不断强化政府科技支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提升企业品牌营销意识、进一步促进官、产、学、研的充分合作,从而保障机器人生产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事合一"是阳明心学隐含的基本命题,其内涵主要有四:其一,事是道之器,道不远人,存在于日常生活所构成的事里,并通过事而化虚为实,从而在人面前显现自身,不但如此,道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为不同的事,从而使得说理不但不能离事,而且必须善加选择用以说理的事;其二,事是道之"工夫",不仅致万物之理是靠人的"正事"活动完成的,而且"致良知"以"成圣"亦是靠人的"正事"活动完成的;其三,道是事之本体,既成了人生的终极关怀和日常行动的动力源,又成了有效做事方法生成的根据,还成了规范做事行为的依据;其四,史是以道成事的范例,以教人生活为己任的经书不应空洞地说教,而须与史成为一体,拿事说理,从而提升人运用"道"于具体事务的能力,并通过人的做事活动来"弘道"。  相似文献   

16.
方启雄 《中州学刊》2022,(8):168-172
从机构重组、平台搭建、技术驱动的“打基础”建设,到资源整合、服务拓展、基层治理的“上台阶”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逐步实现从井喷式增长到提质增效的转变。近年来,河南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改革创新,打造了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样板。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还需要加强统筹谋划、推动深度融合、增强政民互动、创新人才支撑等,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斌峰 《殷都学刊》1998,(4):101-106
本文考察了冯友兰关于名家的界定、起源、渊源、基本理念的研究及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独特贡献,而且探讨了他是怎样“由名入道”的,真正弄清了名家与道家的内在关联;同时还探讨了他又是怎样“融道入儒”的,即怎样使名家成为道家达到“极高明”的基础或阶梯,而又更进一步以道家的“极高明”作为构建其新理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论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孙中山先生自建立同盟会始,就规定该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称这个宗旨为“今日革命之经纶暨将来治国之大本”.不久,他又将这个“大本”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思想的概括.为了实现以党建国、以党治国,他设计了著名的“三序方略”,规定了以党建国和治国的时间和方法.从同盟会时代的革命方略,到中华革命党的章程和中国国民党的《建国方略》,孙中山都把从军法之治开始到约法之治结束这段时间称为革命时期.他又将革命时期,视为建国时期.建国结束后,即进入治国时期.也就是说,他主张军政、训政时期是以党建国,宪政时期是以党治国.方略规定在建国时期,党的责任是:  相似文献   

19.
张载在本体论上提出了"气"说,认为天人一气,天人同质,打破了天人异质学说中的等级界限。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天人同性的"太虚"说,认为"太虚"是天地和人的精神意识的本原,由此人就具有了天地的健顺之德。他强调人的自我道德修养,并提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同时还从生死观方面论述了人心之和谐。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处于各类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亟须对科学技术和丰富信息加以运用,进一步释放媒体在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中的潜力。作为权威的思想宣传平台,“学习强国”APP以其内容的及时性和传播机制的创新性在众多软件中脱颖而出,为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带来新契机。文章结合“学习强国”各模块的学习优势与特点,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相比较、结合,为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