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价值的“释义矛盾”与经济学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价值的“释义矛盾”与经济学的微观结构陶江自从《资本论》问世至今,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忽视了第一卷中存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逻辑现象。笔者本着坦诚求实的学术态度,发表这篇多年前完成的研究结果,期望得到学术界的指教。《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对使用价值一词有这样...  相似文献   

2.
论“可此可彼”!──再答复马佩教授(香港)黄展骥1.前言我曾发表《“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人文杂志》1994,6。下注的期刊年代期数均指本刊),很高兴获得马佩教授的“回应”:《也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1995,3)。及后...  相似文献   

3.
刘守熙在《经济学周报》1987年第6期撰文提出:经济学中应有寰观、宏观、中观、微观的四个层次。目前经济学中的“宏观”和“微观”这两个概念,是从物理学中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引进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4.
1981年第6期《社会科学辑刊》上发表的王正萍同志的《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一文,对我在同期《社会科学辑刊》发表的对王正萍同志的《对〈如何正确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一文的商榷》作了回答。王正萍同志的答文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为标题。这个标题说明,在王正萍同志看来,我的商榷文有否定“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原理”的意思。果真如此吗? 现在,着重就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与王正萍同志再商榷,以就教于王正萍同志。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和运动的根本动力?王正萍同志在《答文》中说:“如何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呢?列宁的原话是讲得很清楚的。列宁说:‘相  相似文献   

5.
我在90、91年发表了《美也是一种使用价值》(《天津社会科学》90年第4期)、《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云南社会科学》90年第6期)和《挣脱美与用的困扰》(《文艺研究》91年第4期)三篇拙文,明确提出美用同一观后,在学术界引起了清一色的反对意见。有的先生批评我说,把美的本质界定为用,界定为广义的功利价值,就是把美和用混淆了起来,实际上是一种方法性错误:既然美的本质就是用,就是广义的功利价值,人类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和“用”这两个概念呢?又有的同志直接反对我所提出的“美也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命题,说我在这一命题下面已经把美混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使用价值”,混同于“物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语大词典》中“封”字条释义的考察与分析,发现《大词典》对“封”各义项的设立、分合、归并不尽合理。从“封”字的古文字字形的比照和前人对“封”义注释的分析来看,“封”的本义当是“聚土植树以为地界”这一动词义,而不是《大词典》中列于第一个义项的“疆域、分界”这一名词义;同时,在《大词典》“封”的诸多义项的释义中,存在着引文注语与义项不能完全对应的矛盾;此外还讨论了“封”跟“丰、堂、葑、窆”等诸字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逻辑方法作为一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它独立的学术价值。但理论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从哪里开始?我们以往认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是从商品开始,是从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开始。然而这种对起点的认识曾使我们产生严重的理论误解。误解之一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虽然在他1844年后的著作中也能找到其表述,但已不再作为核心概念使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可以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但是到了《资本论》,马克思却是以剩余价值为核心概念。为什么马克思要放弃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经济学范畴的计划?沿着这一问题出发,可以发现马克思不再借助“异化劳动”概念的四重根据。厘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概念的转换历程,是研究“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问题的争论表明,“类”和“异化”概念对于整个讨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使用“类”概念,是因袭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观点;而使用“异化”概念,则不仅与抽象的人的观点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表明了马克思未能达到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来说阴私有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他们据此得出了马克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江村经济》贡献认识大体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研究对象跨越“文野之别”,民族志写作的“动态”与“丰富”,微型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贡献.本文认为,除此三大贡献以外,我们还应当从“社会学帝国主义”努力视角对《江村经济》的学术意义进行再认识.《江村经济》研究所展现出的“实体性”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特色,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特色,使社会学同样拥有并具备走向学科“帝国主义”的研究资源和条件.《江村经济》给予社会学的启示在于:社会学回应“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挑战,一方面,可以走开拓“形式社会学”传统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社会学实体研究的特色资源,从而形成具有社会学特色的另一种学科“帝国主义”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坚毅同志在《“一分为二”需要“一分为三”补充》(见《重庆社会科学》1986年第二期),《再论矛盾“一分为三”》(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二期),以及《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划分看“一分为三”命题》(见《广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三期)中提出“一个矛盾是由三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的”论题,叙述了矛盾是“一分为三”、“鼎立统一”的观点。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拟在本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坚毅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再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了“六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在经济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在感到言犹未尽,意犹未明,有些经济学基础理论问题仍需进一步揭示.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是什么?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在中国经济学中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公”和“私”特别是公有制与私有制是否如同冰炭不可同器、水火不能相容?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国经济学家应该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原本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在阐述自己的基本经济思想的教科书《经济学》的先后十三个版本中,前十一版的情况就是如此。这种情况多年来一直是西方反对主流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的攻击目标。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正是反对这种简单综合的反映之一。近年来,反对主流经济学的这种“综合”从新的角度产生了。反对者认为主流经济学缺乏牢固的微观基础,现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毫无内在联系,必须重新建立新的宏观经济学。面对这种攻击,现代主流经济学家们进行了新的旨在证明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分析。这方面的修订,在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第十三版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再论异化与审美汪振军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搞》(1844)自1932年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持久而热烈的讨论。80年代我国学术界对“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入的探讨,曾经出现过许多分歧。今天,这一讨论虽已不再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点,但随着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5.
李智 《北方论丛》2007,(2):69-71
释义作为词典的灵魂,一直是评价词典编纂质量的标准。“义素分析法”以其对词义微观结构分析的有效性,为更加科学、精准的词典释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义素切分角度的随意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使学界对这一理论多有质疑,因此在词典释义这一应用领域中,“义素分析法”的价值并未得以充分显现。以词义系统为依托,在一个维度上、有层次的穷尽性切分,是这一理论应用到词典释义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大革命”前,我曾经提出美丑具有矛盾性的看法。那时我认为,“美对丑相互比较而存在,相互斗争而发展”是“美的本质论”中一条最根本的原理,还就社会生活中各种对立的人物和事物进行了论证。现在这篇文章,是我以前的观点的进一步发挥,故名之曰“再论”。 我在《论美的实质和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辩证原理》一文中曾经说过:美这个概念并不是事物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的一个方面。矛盾的此一方面是美的,而矛盾的彼一方面则就是丑的,美就是新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个别字释义不全面。本文对“一”部字如“甫”“丈”“吏”“丘”的释义进行补说。其中有的字义《大词典》也漏收,本文也做了交代。  相似文献   

18.
《学术论坛》1985年第二期,刊登了杨欢进、王毅武同志:消费“本来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不是马克思的观点吗?说消费“本来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这正是“马克思自己的观点,并认为我的文章(见《学术论坛》1984年第三期) “面临着三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对此,我认为有弄清楚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书完成了作者由中观、宏观再到微观考察人的经济行为的理论初衷 ,强调了“选择经济”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作用与巨大意义。把企业的经济行为定位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 ,把政府的经济行为定位于社会学意义上的环境 ,把个人的经济行为定位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是作者分别在其学术著作《走出贫困》 ( 1989年 )、《现代政府的经济行为》 ( 1992年 )和《选择经济考察述要》 ( 1999年 )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从而由中观、宏观再到微观完成了他的理论初衷。因为作者一直坚信“重视例证大于关注分析 ,体会方法大于了解结论 ,任何坚强的逻辑推理在哪怕…  相似文献   

20.
整个产权经济学的核心是科斯定理。那么,科斯定理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科斯定理的实质是什么?科斯定理有哪些局限性?科斯定理给产权经济学带来了什么?正如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一样,科斯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其中最严重的是新古典经济理论与科斯声称的动摇标准微观经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与之相关的是科斯的效率观的前后不一致问题;以及科斯第一定理与第二定理之间的逻辑矛盾。由上述三个方面引发的问题:政府干预必要性与自愿交易有效性之间的矛盾。 一、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与结论之间的矛盾 科斯受过严格的西方标准经济学的训练,他所接受的知识背景无一不打上新古典经济学的烙印。因此,他在发现新大陆时,不可避免地要借助于巨人的肩膀。这个在“旧制度”中脱胎而来的理论就肯定会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对于科斯来说,“《企业的性质》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已经明确地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中”。科斯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这篇万把字的论文会“改变经济理论的特性”。他认为,在当时条件下,“有任何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