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首先,对实证分析中使用的三个指标进行界定,即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产业的增长弹性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其次,对安徽省三次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与增长弹性进行分析,发现工业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产业。再次,对工业部门主要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与增长弹性进行分析,发现煤炭开采洗选与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产业,纺织类产业,家具、造纸及印刷产业,化学医药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能源产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产业对于推动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尤为明显。在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分析中,发现在安徽省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费与电力消耗有走高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安徽省工业部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完善配套措施,推动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工业部门中各个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部门各产业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2.
进入"十二五"后,山东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阶段。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带动山东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山东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现代物流业和三次产业的相关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研究,从贡献率测算数据看,扣除非正常因素的干扰,近10年来基本保持平稳,说明山东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京津冀三次产业梯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在产业高度和三次产业的规模与质量方面,河北与京津的产业梯度差距较大,且尚未出现缩小的趋势。北京经济发展层次相对较高,天津与河北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北京经济增长由知识和技术要素驱动,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河北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要素驱动。河北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采取逆梯度推移策略,充分利用京津优势,以三地共同诉求的低碳化发展为切入点,有选择地承接京津产业分工转移,着力培育高新技术集群、配套产业集群和服务外包集群,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赵明亮 《东岳论丛》2015,36(2):123-129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分析中国三次产业比例指标可知,当前三次产业产值结构、贡献率、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等不甚合理,第二产业作用下降明显,第三产业作用提升。分析产业关联指标发现,三次产业内各主要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带动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完全消耗系数测算,发现与主要行业关联密切的行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第三产业中对交通运输及仓储、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服务业消耗较大,研发及综合技术服务等行业消耗系数较小。针对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促进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支撑,促进第一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及效率提升;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寻找突破口;提升信息技术、仓储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研发、综合技术服务等服务业在三次产业提升及协调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拉动力、贡献率、增长源三大转变.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变是要提高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的比重,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转变是要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特别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产业.经济增长源的转变是要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使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产业经济理论和灰色关联及部门因素分析方法,对重庆市1997年到2005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出重庆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相关度最高,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对GDP的贡献率最大。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趋势更接近于第二产业的增长趋势。提出一产靠“质”,二产创新,三产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五省的经济高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上的矛盾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导致经济发展能力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文章分别对1997—2007年西北五省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分析,运用份额偏离分析法分析西北五省三次产业的变动效益及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势和弊端,以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准确客观的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广州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从溢出效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2000年以后,FD I对广州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明显;FD I对广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广州的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FD I是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国内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从时间序列看,FD I质量和数量呈现协调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红利"开始发生变化为基础,阐述与分析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指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边际效率逐步递减的趋势,劳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具发展空间。本文还指出,在我国高速的经济社会进程中,三次产业产值与劳动者结构存在着"非均衡",以及呈现经济增长率高、劳动弹性低的反向变化,构成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条件。为此,我国需要像资本投入导致技术水平层次的变化一样,提高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质量,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海洋产业发展实证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突破资源要素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载体。本文利用浙江省(1998—2007年)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总产值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实证分析表明:浙江省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发展的一致性,确立了海洋产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关联度的排序结果反映出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与高级化演进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产业比较优势及区位优势提出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文章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就业人员比例与GDP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并运用1978-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科研投入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和就业人员比例变动均是GDP的格兰杰原因;(2)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员比例、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科研投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3)就业人员比例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就业人员比例上升对第二产业的增长的促进效果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第三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能源消费量与外商直接投资正向影响第二、三产业增长,负向影响第一产业的发展;科研投入促进第三产业增长。因此,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目标,政府可以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并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科研投入力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私人投资投向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不一致可以用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进行衡量。利用近30年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利用多项式分布滞后(PDLS)模型,对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滞后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次产业对就业的影响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弹性最大,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弹性最小。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的初级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中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较为显著,高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6,(6):120-127
高速铁路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高效运输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人流、物流等要素的快速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和塑造效应。深入探析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前我国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的协同优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分析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及三次产业的影响,并以武广高铁开通后对沿线相关地区的影响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既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也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总体来看具有滞后性的特点。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三次产业均会出现较快增长,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为缓和且具有持续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鲍永安 《学术界》2006,(1):204-209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永恒主题。产业集聚群可以增强区域竞争力。软件业发达国家通过软件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描述、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探索、我国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的计算研究了我国软件产业集聚对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作用,并为软件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湖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别采用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两种计量分析方法 ,分析了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 :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其中第二产业对经济拉动的贡献最大。而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则论证了在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中 ,不存在某个产业的发展决定其它产业发展的情况 ,三次产业是在相互促进中实现的共同发展 ,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最后 ,就以上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统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有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进而向第三次产业推移之势。而当代一些发达国家虽已超越了工业社会,向“服务化”方向发展,但现实中的“服务化”、“后工业化”却非“经济发展”的伴生物,而是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孪生子。因此,传统理论存在不科学性。实际上经济社会只存在两种产业社会形态──农业中心社会和工业中心社会;产业结构的长期趋势是围绕主导部门波浪式循环发展,而非继起;而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就是主导的物质生产部门增长较快、比重不断提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四川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通过对四川省1996—2007年间物质资本存量及初、中、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测算,利用卢卡斯扩展模型计量分析了不同学历层次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是四川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较少,其中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有相对强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初级、中级、高级人力资本存量现状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各级人力资本存量波动大,人力资本要素没有在四川经济增长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三个产业及其所属行业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率及弹性进行补充说明,分析了我国产业效率的发展变化趋势,为未来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乡村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第二、三次产业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向城市集中,以及已有城市向外围地区扩展,并引起区域内部城市地域经济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产业结构是国民生产各部门间的相互比例关系。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观点,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三次产业比例中,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一直很低,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降低的趋势。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变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