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多义句式〔A〕“NPL+ V+ 着+ NP”与多义句式〔B〕“NP+ 在+ NPL+ V+ 着”的变换分析,证明这两个句式之间存在有条件的可逆变换关系,考察这两个句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多义句式的分化问题并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清除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2.
胡云晚 《云梦学刊》2007,28(4):139-142
介词“把1”、“乞1”、“把乞1”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构成给予句式,这些句式的句法特征、句式来源和语言地位各不相同;三者在句式中的不同表现预示着它们语言地位和发展趋势的不同:“把1”和“乞1”的竞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句式优势决定了“把1”的竞争优势;“把乞1”词形受“把1”和“乞1”的类化,暂时没有被排斥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口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语无主句、被动句、词类、句式等的概括性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和用词上的异同和相似,以及两种语言的相互适应和转换。用词类转换、改变句式、拆散复句(长句)等手段,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译文易于理解的情况下,尽可能按英语的结构,以“顺译”的方法进行英汉翻译,达到准确、快捷的口译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擎擎 《南方论刊》2007,(11):54-55
本文探讨的内容是语言中的重言式"A是A"和矛盾式"A并且非A",出现这两种句式的原因以及这两种句式在语言中所起到的语用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从事件图式、始源—路径—目标图式、弹子球能量传递的视角对语言核心句式的形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把句子中的动词与参与者的语义角色紧密地结合起来,建构离散—连续的语言核心句式图式表征的连续统,该连续统的建构表征了事件参与者不同级阶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汉语句式配价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语法重视结构整体研究和句式整体研究的优良传统 ,为句式配价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用句式整体观来看待配价问题 ,就是一种句式配价观。认知功能语法在看待配价问题上采用的是句式配价观 ,这有心理学方面的依据和语言事实的证明 ,句式配价理论至此被正式提出来。句式配价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重视句式义对动词和配价成分的整体制约作用 ,重视句子的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参与配价。  相似文献   

7.
英语静态句及其修辞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静态句式是与动态句式相对应的一种表达手段。它具有视觉特别、句式多样、表述简洁的修辞特点。恰当地使用更能丰富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英语的交际实效。  相似文献   

8.
钟珊辉 《云梦学刊》2012,33(1):139-141
语块教学法是通过语言实例,激活学习者对语块的认知,并以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学习者理解并记忆英语的个性特征。教学实验表明,语块教学法在教学一些句式上优于传统的句式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入手进行语文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为审美教育的广阔天地。语文美育属于交叉学科,其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任何美质都是通过语言得以传达和表现的,任何审美能力都是借助语言的感知、理解培养起来的,应从语言入手进行语文美育。要从文字的形象美、语音的音乐美、词语的丰富美、句式的变化美和语言的总体风格美五个方面进行。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要求语文教师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功能,主要是靠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的活动能力来完成的。汉语也是如此。凝固结构作为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既不是词,也不完全是词组,然而却在句子中表现出明显的语法作用。它既可以充当句子中的某个成份,又可以帮助构成一种句式,同时又可以起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汉语比拟式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梳理了它的发展轨迹和脉络。作者认为,在考察历史语言现象时,有时须跳出历史比较法的框框,从语言渗透、语言融合的角度去把握。元明时期的比拟式正应如此解释。金元时期出现了与先秦唐宋完全不同的新的句式和语法功能,这种句式不是汉语原有句式的继承和发展,而是受阿尔泰语(主要是蒙古语)语法影响而产生的。它经过了从模仿照搬到逐步调整、改造,从而纳入汉语语法体系的过程,是在特定历史社会条件下语言接触、渗透和融合的产物。而现代汉语的比拟式则充分地体现了语言渗透和融合的结果:上述两种比拟式的形式融为一体,两种语法功能也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2.
余华先锋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中,“重复”构成了小说语言“突出的模型”。余华通过用词的重复和句式的重复,营造碎片感,突出感觉化,强调象征意象,并制造语言节奏,从而达到“仿梦”效果。从文学文体学出发分析译作对原文重复的处理,指出准确把握原作重复意义并在译作中再现“重复”的必要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广告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量的英语广告实例入手,探讨英语广告语言的词汇、句式和修辞等三大特点,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广告语言的语用基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所共有的一种特殊句型,有其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英汉存在句式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其差异体现在主语、动词以及句式结构等方面,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认知因素、中西方思维差异及语言本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语文美育需要通过鉴赏语言来实施。操作时要引导学生体认文字的形象美,感悟语音的音乐美,品味词汇的丰富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探究辞格的创意美,揣摩语气的独特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16.
周文美 《阴山学刊》2012,(6):116-119,124
就语言类型学而言,英语属于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属于主题突出的语言。中国学习者汉英过渡语中频繁出现的主题现象,主要是由于汉语主题-述题结构迁移到英语句式中所致。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歧义现象说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歧义现象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虽然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交际者往往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停顿、语言环境以及对歧义语言现象作出词语、句式上的增换、变换这样一些方法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18.
词汇经过一定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的操作而排列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每一个句子都有其存在的句法模式,即句式。文体学批评方法必须经由语音、词汇而进入句式的分析研究。这是文体学研究不同于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西方现代语言学研究兴起后,语言学家长期把句子作为最大的语言单位进行分析,而对大于句子的结构避而不谈,将解释不了的话语的无穷选择和变化现象、句子前后连贯现象等部塞给文体学家。H·温里克曾把句子描述为“语言学中的天涯海角”,“因为近来语言学理论倾向于研讨的语言单位大多不大于句子……对于组成句子…  相似文献   

19.
邱斌 《北方论丛》2007,(1):67-69
Nn类“差点儿没”是一个固化的语言单位,其固化过程在明清时期已经完成。“差点儿没”固化的方式尚不明确,其固化的可能方式,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1.Nn类“差点儿没VP”由句式杂糅固化而来,杂糅是将表达相同语义但格式不同的两种句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句式。Nn类“差点儿没VP”有可能是由“差点儿VP”和“差点儿没VP”这两种近似句式杂糅而来的。2.Nn类“差点儿没VP”由反语语用法固化而来。在Nn类句式的“差点儿没”固化之前,有一种Na类“差点儿没VP”句子用做反语的修辞格用法,后来这种用法的反语语气淡化但格式保留下来,最终形成固定语“差点儿没”。  相似文献   

20.
实用为本是先秦两汉语言批评理论的核心思想,至魏晋南北朝实用为本论发生了向审美中心论的转化。这种转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辞采美;二是强调声律美;三是张扬句式美;四是讲究文字美。导致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文学形式美的创作潮流、作家对语言美的空前追求、文字学及声律学的研究成果、文论的成熟与理论家的自觉探索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等。魏晋南北朝以审美为中心的语言批评所涉及的辞采美、声律美、句式美和文字美等仍属于语言的表层美,主要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这种对语言表层美的探索为后人研究语言的深层美打下了坚实基础。魏晋南北朝语言批评的审美中心论是先秦两汉语言批评实用中心论,过渡到唐代之后对语言深层美展开研究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