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汉语词的理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汉语中的大部分词具有理据性,论述了词的理据性与任意性、词的理据与词源、词的理据与语义结构的关系;同时对汉语词的理据类型做了分析归纳,将汉语词的理据分为摹声、语源、特征、替代、典故、简缩、禁忌等七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词的理据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的理据研究,对揭示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对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对光大中国民族辉煌的历史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汉语词的理据问题值得人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考本字主要是指为现在的方言口语词追踪溯源,寻找其在书面语中的对应.考本字是汉语方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极为考验研究者的语言学综合能力.从内部语音系统及外部书面材料着手,梳理汉语方言语词考本字研究方法,并给予客观评价.内部语音系统包括觅轨法、觅音法、觅字法;外部书面材料则包括书证材料、近亲方言词语、亲属语言间的同源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理据论与“字”本位论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字"本位持论者志于确定汉语运行的基础,认为"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理据持论者则志于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以"字"为探索语言理据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本文从学术背景、相互关系、基本单位、语言共性和研究目标五个方面对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具有深层次的联系;就是说,虽然研究角度与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把历时与共时、语义与语法和谐相系,共同为挖掘汉语的本质特点、解读语言的奥秘开创了新的领域.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貌离而神合,异曲而同工.  相似文献   

5.
“自组织”理论认为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本文综述了词语理据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语词的理据性;语词理据可分为语词内理据和语词外理据;语词外理据是语词内理据的基础,两者交融,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隐实示虚,设难成趣的造词方法,并以成都方言来作证明,这就是有意把词的理据隐蔽,代以谐音的虚假用字,理解的困难却换来了趣味性的欣赏,这与西方语言学者所论词的内部形式即词源结构中断不同的特点是,有意为了求趣,大量产生于近代汉语及方言,词语数量多,在一个方言内部与外部都有群体性和系列性。  相似文献   

7.
"理据"既可指整个语言的理据性(广义的理据),也可指具体语词的语音和语义最初结合的动因(狭义的理据)。理据性和任意性是共同支配语言的两条同等重要的原则。内部形式是居于复合体内部的微结构,要考察它就需要把它转换成内部形式的展现形式。复合词以其内部形式提供出比单纯词更加丰富的潜台词信息。词有词义,也必有理据,复合词还有内部形式,所以仅仅注意词本身的音义(外部形式)是不够的,只有将此三者作通盘的考虑,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做出完整的全面的考察。理据和内部形式呈因果关系。内部形式是词义的承载形式,内部形式属于物质范畴,而词义属于意念范畴。理据不仅可以破解不直观内部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化对直观内部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理据"既可指整个语言的理据性(广义的理据),也可指具体语词的语音和语义最初结合的动因(狭义的理据).理据性和任意性是共同支配语言的两条同等重要的原则.内部形式是居于复合体内部的微结构,要考察它就需要把它转换成内部形式的展现形式.复合词以其内部形式提供出比单纯词更加丰富的潜台词信息.词有词义,也必有理据,复合词还有内部形式,所以仅仅注意词本身的音义(外部形式)是不够的,只有将此三者作通盘的考虑,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做出完整的全面的考察.理据和内部形式呈因果关系.内部形式是词义的承载形式,内部形式属于物质范畴,而词义属于意念范畴.理据不仅可以破解不直观内部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化对直观内部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形体构造与它所记录的词在意义上具有一定对应关系,古人由此总结出六书理论.凡是符合六书造字原则创制的文字为理性造字.以理性造字产生的汉字形体具有构字理据.汉字变异破坏构字理据,但其变异轨迹、动因和内部机制可以解释.凡形体变异能解释,可称变异理据.有的讹变形体经过改造,获得新的构形解释,可称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词的内部形式对于研究词义的发展和演变、词典的编纂、语言的规范化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释了两个较易混淆的语义学术语——词的内部形式和构词理据,分析了词的内部形式的产生原因和过程,并对汉语中词的内部形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1.
汉语是象形表意文字,英语是线形拼音文字。如同汉语造字构词具有理据一样,英语造字构词也具有自己的理据。在日常交际中,语言注意的价值在于理性意义(词义),但在语言创造(造词)中,语言注意的价值则在于理据。换言之,用词侧重词义,造词侧重理据。懂得理据,便于掌握词义。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懂得理据,即大脑储存有关信息,就能顺利地解码,即与交际者那样的编码过程重合,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是绝对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词的形态理据则是指可以通过对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通过对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对比研究,能够找出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异同,将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汉语无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汉语“形态”的研究形成了三种观点:(1)汉语没有形态;(2)汉语缺乏形态;(3)汉语具有广义的形态。语言事实说明:汉语没有形态,汉语语法意义的表达是通过其语法形式来表达的,这是由语言的民族性所决定的。印欧语和汉语在语法意义的表达上有本质上的差异,印欧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汉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其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助词、语音、实词、组合与变换、重叠、语境等来表达的。坚持汉语没有形态的观点,有利于从汉语本身的语言事实来研究汉语,从而真正搞清楚汉语的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从联绵词看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字和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字是音形结合的书写符号,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就联绵词而言,承认它是由字构成的词,但它的字形又与词义无关,而是"因声表义",可以说,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集中反映了汉语字词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汉语典故词语的理据比一般词语复杂,在表义特征及人们对它们的理解机制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近代以来,随着对传统文献熟悉程度的降低,人们对典故词语的理解机制发生了变化,典故词语的词义也越来越明显地走向字面化。  相似文献   

16.
英汉文化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存在共性与异性两面。英汉文化词语的翻译可根据他们在两种不同文化中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共性与异性,选择适合不同类型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使译文中的文化词语在不同层次实现与源语文本的对等。  相似文献   

17.
试论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理据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可以分为显性理据和隐性理据两大类。分析方言词语的理据,既要注重共时平面上的分析、概括,又要结合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从历时的平面上来揭示其深层的内涵,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不至于错误地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Gardner和Lambert的经典动机分类和高一虹等提出的“情境型动机”相结合,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两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整体较强,工具型为主,情境型和融合型为辅。具有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对于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融合型动机,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音、形、义来说,很多英语词汇的形成都具有理据性,隐喻是语言意义变化特别是多又现象产生的重要来源,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对词汇的理据起很大作用。人类有意识、有根据地借助隐喻的思维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词汇的理据性是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不是单纯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从起源看,汉字与汉语是异源同流的关系,汉字的形义与汉语的词义不完全等同,汉字的意义系统是形义和音义的综合,语言义和超语言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