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法战争前夕越南政府对广西移民的处置罗素珍广西(含钦州)与越南北圻山水相连,疆界交接,这就为两国边民的往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越南于宋代建国之初,就开始有了广酉人民移居越南的记载。促成这种移民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被迫而去,如因两国发生边境纠纷或战争而被...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的一生经历了自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期间急剧变化的年代。他曾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稔军、西北少数民族起义等农民运动,大肆残杀起义人民,由此起家,跻身于清统治集团,成为清王朝一名封疆大吏。但是,在我国遭受帝国主义入侵,祖国面临危难的时刻,他却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反对侵略,反对投降。特别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力排众议,率师出关,一举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帝国主义分裂我国新疆的阴谋,为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以及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法战争时期,是他一生的最后几年,在祖国西南边陲处在被侵略的严重关头,左宗棠不以风烛残年为虑,不顾衰病交缠之苦,力主抵抗,反对妥协,致力于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事业,最后在福建抗法前线去世,为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作出了贡献,在他一生中写下了值得赞誉的最后一页。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晚清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政治派别——清流派,其成员多为中青年新进御史、翰林,属于统治集团中虽有学识但不当权的官僚群体.他们不畏权贵,关心政事,以“敢于弹劾大臣为贵”,“上自朝政之阙,下及官方之邪,微及闾阎之困,无不朝闻事目,夕达封章”,逐渐成为晚清政局中风云一时的政治力量.因宗主和地域不同,清流派有北、南之分,又由于时间上略有先后,北、南清流也分别被称为前、后清流.“北清流”(“前清流”)以李鸿藻为宗主,主要成员有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黄体芳、宝廷、邓承修、呈大澂、何金寿等;“南清流”(后清流”)以翁同和、潘祖荫为奥援,主要成员有文廷式、盛昱、王仁堪、张謇、黄绍基等.1884年中法战争之前,以“北清流”势力为盛,异常活跃,“南清流”也初露端倪,时有建言. 相似文献
5.
1878年,清军将领李扬才反叛入越作乱,越南政府无力镇压,只得向中国政府求援。清军在越南官军及黑旗军的协助下,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动乱平息下去。但是,这场发生在距法国几千公里外的事件,却成了法国政府扩大侵犯越南北圻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的广西沿海(钦廉)地区出现了某些近代化的因素.陈济棠主粤期间,广西沿海的立体交通与通讯网络初步形成,近代化交通体系初步建成;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增强,北海成为粤西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商贸繁荣,物价平稳,经济发展上一个台阶;社会事业得到一定发展,城市建设成就较为突出.陈济棠的治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沿海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8.
中法战争期间,坚决主张抗法的刘永福和黑旗军,在山西、北宁两役挫败后,遭到主和派和各方面的歧视和刁难,一度内外交困,濒临绝境,这时候,两广总督张之洞却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独挽狂澜,为刘永福和黑旗军大声疾呼,热情表彰其抗法业绩。并身体力行,千方百计地在各方面给予保护和支持,使刘永福和黑旗军终于克服困难,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9.
徐世昌与东北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主人,别号东海居士,原籍天津。他在清末民初政坛上和社会变革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被称为“相国”,当选为大总统,治绩昭然。 笔者断难苟同已往论著全盘否定、一骂到底之见,认为徐氏是近代不可多得的全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诸方面近代化进程均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拟就徐氏与东北近代化的关系略述管见,求教于研究者。 一、设立行省建署 改革政治体制 1905年日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在中国境内辽宁进行,不仅对辽省人民,而且对吉、黑两省人民的民族觉醒起了相当大的刺激作用。日俄战后,东三省满目疮痍。日俄瓜分南北,互相峙立;土匪猖獗,形势日危。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按清朝旧政治体制,东北三省循例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使彼此阻隔,所以难收治理之效果。 1906年8月,包括徐世昌在内的清政府考察宪政大臣回国,奏请立宪。9月,清廷发布上谕,仿行宪政,首先改革官制。年底,徐世昌奉命偕载振赴东三省考察政治,抓住机遇,上《密陈通筹东三省全局折》,竭力主张把东三省的将军制改为行省制,设总督一员,举三省全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冀满红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各地区大都相继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僻处内地的山西,虽说起步较迟,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同样开始近代化。一由于交通阻隔等原因,相对沿海省区来说,山西比较闭塞。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洋务派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兴办了...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1—1864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这场起义将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水平推向了顶蜂。由于这场起义爆发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即中国封建社会已到了穷途末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已打进了国门,中国面临着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给这场起义染上了一层斑烂驳杂的色彩,它既颁布了反映农民小生产者理想的空想色彩极浓的《天朝田亩制度》,将中 相似文献
14.
15.
16.
洋务运动使中国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实行军事装备的机械化生产;翻译西方军事著作,采用西方先进的军事编制与训练方法,加速了军队职能的近代化;开办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军事人才;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正> 战争期间民众的动向,直接影响着统治者战争政策的制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战争的进程与结局.民众动向,是涉及到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分析中法战争期间的民众动向,考察民众中不同群体对战争的不同反映及其表现,借以观察近代中国民众在战争的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的心态,将会是一项有趣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法同对越南的殖民侵略进一步扩大,严重地威胁着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是继续履行中越传统宗藩关系的义务以阻止法国侵越,抑或是中止这种关系而任越自为?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此意见纷纭,认识莫衷一是,引出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保越则与法开战,弃越可暂避敌锋,保越与弃越之争是关系到中法战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