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世纪乡村叙事集中、充分地书写农民/农民工身份的卑微、生存的艰难与生活的贫困,鲜明地传达出一种疼痛的感觉,具有观照历史、批判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开始普遍地转向当下的乡村现实,关注乡村苦难,但在无节制的苦难叙事当中,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已逐渐被异化,真正的乡村现实反而遭到遮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作家仍坚持艺术创作上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为我们呈献出富有个性和深度的作品,并为文学正名。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乡土小说根据书写场域的变换可以分为"在乡"、"进城"和"返乡"三种典型的叙事模式."在乡"叙事对乡村的封建意识和权力政治进行批判,表现出对城市现代文明的热切向往;"进城"叙事关注农民离乡进城的生存状态,城市又成为罪恶的渊薮,透露出对乡村的浪漫怀想与回归传统的强烈意识;而再次由城到乡的"返乡"叙事则揭示了市场观念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没落,在城市中殷殷展望的可爱家园又温情不再.当文学对象在"乡村-城市-乡村"之间发生转换后,三类叙事对城乡的想象所出现的悖论性书写,以及作家对城乡的情感向度所发生的钟摆式摇晃,反映出社会和文化心理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家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以其对整个人类经验的艺术性表述享誉世界文坛,小说的艺术性为作家对人类经验的成功表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经典叙述学家热耐特的理论,从叙述层次、叙事时间、叙事聚焦三个方面对《占有》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在揭示其叙事特色的同时,论证这些叙事策略如何为表现作家的历史观服务。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从底层叙事到非虚构写作,在面对乡土时,常常呈现出一个破败荒芜的田园,乡村衰落几乎成为文学的绝对性讲述,缺乏对当下现实的有效解析,只是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狭小内部寻求表达的效度和阐释的完成,以一种内收的、原生的和怀旧的立场面对言说对象,将乡村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变迁看作是城乡冲突的破坏性结果,表现出一种乡村守成主义的态度。新世纪文学应当以现代人本主义精神为指引,将“人”作为对现实进行价值判断的根本出发点,从“整体中国”的立场审视当下的城市化进程,才能真正表述当代中国,真正承担起文学在这个时代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整个中国正经历着一个现代化、经济化和全球化的过程。随着资本对农村的侵入,乡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也相应进入后乡村和后农民性的时代。文学的叙事方式也发生了一个革命,传统的乡村叙事已被终结,新的走向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社会的传统正承受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巨大冲击。现代性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蚕食、现代性视角下的农村生产、生活等问题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文学等关注的焦点。《土地的黄昏——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力分析》一书正是作家张柠对现代性冲击下的乡村的解读。作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农民经验需要重新研究,不能仅仅从审美和叙事的角度,而必须加入文化研究和符号分析的视野。作者调动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乡村经验,从最细微的符号层面对这些乡村经验进行分析和重组,以期“探寻‘现代性’的甲壳之下…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文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农民进城"成为新世纪小说最为汹涌的叙事潮流。不过,和现实图景的自然演进一样,每一个进城者都面临着生活和精神上的"还乡"问题,很多作家开始聚焦"还乡"现象。由于"小姐"在城市特殊的生存经历和身份印记,使得"小姐还乡"的故事兼具青楼元素和还乡母题两大特征,在城乡关系视域中蕴藉着更为丰富和深远的意义可能,因此频繁地成为新世纪小说创作的类型架构,并分化为隐匿/排斥、改造/认同、拯救/超越等叙事模式,传递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作家更为复杂的城乡话语指向。  相似文献   

9.
苗族作家向本贵的短篇小说《碑》,是新世纪民族文学的重要收获。作品独具匠心,寓意深刻。在平实叙事中塑造了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透视了权利与人性的冲突与较量,揭示了边远地区农村的现实困惑与矛盾,弘扬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新世纪乡土小说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很多人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及时梳理乡土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现状、把握乡土小说的发展脉络尤为必要。通过对三十余家主流的创作类杂志在2010—2020年间代表性作品的梳理发现,目前乡土小说创作正在发生着某些内在的变化。乡土叙事正在被前所未有的暮气所裹挟,老年人开始成为乡土叙事中无可撼动的主角,青年人物开始大面积消失或者形象"灰色化",乡土叙事呈现为一种"坍塌"的形态;以前入"城"是主调,现在回"乡"也开始流行起来,让衰落的乡村有了一丝曙光;"80后"作家的乡土写作也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未来他们的创作也值得期待;牧歌式的乡村图景和风貌写作越来越珍贵,新的乡村风景也在逐渐出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乡村正在发生着巨变,对变化的执着使得很多作家对现实形成了一种依赖,也使得乡土小说存在着很多症候。作家认知的分化、美学的分化,使得乡土写作越来越进入到了一种结构性写作时代。对农民精神动向的忽视、乡土小说美学创新动力的不足都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现实的深度描写——论《村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积岐的长篇小说《村子》是新世纪农村题材小说中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作家秉持了当代陕西作家多以当代农村的变迁和关注农民命运为书写中心的传统,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为血肉,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当代文坛的艺术画郎添上了独具个性色彩的一笔。把新时期以来的反思文学提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他对农村社会现象的关注和书写,对当代农民命运的思考,对传统文化在农村的消解的审视,对当代农民各阶层文化心理的透视,都有力透纸背的力度和艺术新颖感,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2.
阿毛的新世纪诗歌,给日常生活以家园地位,把目光更多投向日常共在的平凡人生,与日常主义诗歌传统接上榫头,但矫正了日常主义诗学中的粗鄙化倾向,且逐渐形成特色和产生影响,显得平和,清醒,冷静,淡然;从而呈现出日常生活的诗意特质,应和了新的社会情形和时代趋向,并以其"精神还乡"的价值取向而更加贴近介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小城。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部具有浓厚人类主体性意义的文学作品,蕴含深厚的人类学素材。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大地》的畅销不仅仅因为它的中国题材,更重要的是《大地》对"中国农村生活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述",它包含了具有"普适性("universal)的人类学元素。《大地》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20世纪初中国农村生活的全景图,为我们了解当时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农村的全貌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大地》也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大舞台,为我们了解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伦理道德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人类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深入云南省新农保试点区——宣威市,走访相关部门获取第一手资料,发现《云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调查问卷,了解新农保对农民的实际影响及农民对新农保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性问题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调查法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发现其在运作机制、基金筹集、运营及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根据理论分析和调研数据相结合,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关问题解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庆邦着眼于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变迁,多年来坚持书写农村题材和普通矿工的平凡生活,新世纪以来创作的“保姆在北京”系列小说则将创作视点转移至进城打工的保姆群体,不变的是他对底层百姓的人道主义关怀及对人性问题的深入思索。不论是城乡交叉地带的煤矿叙事所呈现出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还是“保姆在北京”系列小说中空间权力对进城乡下女性的规约与限制,都表现出刘庆邦小说明显的空间意识,也体现了他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电子垃圾治理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电子垃圾正成为危害人类生活的严重隐患。到目前为止 ,中国对电子垃圾的处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而电子垃圾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农村的环境。新世纪的中国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治理电子垃圾正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本文借助循环经济的“减量、再使用、再循环”的理念 ,分别从电子垃圾治理中的政府、厂商、消费者等角度出发 ,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 ,以实现电子垃圾治理的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伴随改革以来三次"民工潮"的泛起,中国西部较贫困县农村产生了"留守学生"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学生已成为当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严重障碍;已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本文以绵阳市所辖平武、北川等六县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有创新地提出了加快建设西部农村留守学校等四项对策及解决方案.旨在为解决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探索出务实的措施和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特征和文化特征。分析20世纪前半叶丰子恺的漫画可以看出,承载着丰厚的乡野文化传统的丰子恺对其时都市上海日常生活,从人(“冷漠与温馨”)与物(“人工与天然”)两个层面展开批判,这其实反映了都市与乡野在文化层面上的对立。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关系,丰子恺从护生画集(慈),儿童相(真)和旧诗新画(静)这三类漫画中努力营造出一方精神净土藉以栖身。  相似文献   

19.
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界定与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乡城迁移和农民市民化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农民既是乡城迁移和市民化的主体,又是城市化的主体和核心,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和能动作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要求迁入城市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为此,"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概念体系需要深入界定。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乡城迁移的农民必须完成职业转化、身份转变、思想转换和地域转移四个方面的转化。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具有农村农民市民化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二元经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人变为城市人,融入城市生活,建设城市,从而使城市向着更高层次迈进。而且,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开放性的研究领域,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庞大的中国老年人群中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和把握这些差异 ,并对改善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