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最高境界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源头活水。从《论语》、《道德经》、《佛经》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发展当代文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
墨家有丰富的哲学智慧,其崇尚科学的智慧取向、求真务实的智慧目标和以人为本的智慧理据,是墨家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与中国文化走向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和本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智慧有如下几个特性:第一,智慧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二,智慧是真理性认识与价值合理性选择的统一。第三,智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第四、智慧是能力、品质和境界的统一。"道德智慧"的内涵或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人生觉解、价值澄明、知世明伦、修身立命。道德智慧与人生智慧是有密切联系的,但二者也有其范围大小和性质殊异。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慧",而非仅仅是爱知识。哲学或中国哲学研究应该面向中国人的实践、生活、面向民众,重新回到"爱智慧"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主体性是体现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当代实践等不同维度与领域之中的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基因特征。从文化政治意涵看,文化主体性既内在地决定着政治制度,又受现行国家制度的规约;传统"仁政德治"、崇尚善治等思想,成为现行制度文化内在智慧构成;海纳百川、天下为公的思想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从被接受到中国化成为可能,为文化主体性建构提供了制度支撑。从文化美学意涵看,文化主体性中的"文化■思想"逻辑虽然来自"政治■历史"逻辑,却具有跨越民族、跨越国度的更广阔更深厚的内涵。传统文化美学不仅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而且能以独特的美学风格与气质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构筑起文化主体性的本体支撑。从文化实践意涵看,文化政治意涵是文化主体性政治理想的呈现形态,文化美学意涵是文化主体性理论认知的呈现形态,而文化实践意涵则是文化主体性现实具体的呈现形态。文化政治、审美意识形态所确立的文化价值向度、审美取向,必须由文化实践创造的成果作为实现形式,文化实践还将随着社会变迁、时代进步而提出新的问题与诉求,从...  相似文献   

5.
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及价值体系,乃是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文化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轨迹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力图揭示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两种异质文化产生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进入我国较中国文化进入西方要广而深。这种不平衡性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合理的中西跨文化交流应该是一个互补和互动的过程。中国文化应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多了解西方文化,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否则,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7.
洪仁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 ,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 ,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 ,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心灵》和《中国经济心理》两部著作中 ,卫礼贤对“中国智慧”的博大精神作出了深刻阐释 ,体现了他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的高度同情和基本理解 ,也体现了他对整个人类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厚忧虑和深切关怀。中国智慧在卫礼贤身上所展示的惊人魅力 ,说明了东西方文化对话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对体育发展影响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中西体育文化渊源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西体育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并提出了中西合璧,构建现代奥运精神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洪仁玕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是必须搞清“智慧”是什么?应该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智慧也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哲学智慧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事实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本质上应是回归“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2.
仁与知是孔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仁是主体的内在德性 ,知具有知识与智慧双重内涵 ,知识是通过对象化的方式所获得的对经验世界的认知 ,智慧是一种应对与理解社会人生的能力。孔子处理仁与知关系问题的方式是仁知合一、以仁统知。他通过“化越超为内在”的方式 ,实现了“下学而上达”的目的 ,打通知识通往德性的道路 ;又以仁纯亦不已的创生性 ,达到了内在德性的外化 ,从而把上下内外打成一片 ,实现了德性与知识的圆融  相似文献   

13.
汉字 ,这个中华文明的精灵 ,它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更主要的还是国人思维、观念、智慧的载体。其丰富无限的底蕴 ,使它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 ;它体现出的人们对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的精细观察和体味 ,又使它具有了启迪人类智慧的神奇功力。一个一个汉字 ,就活象一首一首饱具情韵的诗 ,二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智慧·谦虚     
智慧是人的相对完善的认知能力;智慧分为道德智慧和非道德智慧。道德智慧与利人行为成正比而与害人行为成反比;非道德智慧可能与利人行为成正比,也可能与损人行为成正比。要取得智慧,应具备天资,应努力学习。谦虚是较低地看待自己而较高地看待别人的心理和行为;谦虚是一种卑己尊人的大善;人要具有谦虚的德行就应“以己之短量人之长”和“与强者比”。  相似文献   

15.
禅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它在今日仍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传承民族文化必须重视禅美学,而禅美学的利他、包容品格以及审美地对待生活的方式也使其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为世界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在当前人类精神问题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中,禅美学可为健康大众身心、促进社会和谐的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社会的诚信环境和公民诚信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道德现象,无论中西方都把诚信作为道德中最生根的基础规范加以重视,如何构建现代新的诚信体系,需要我们对中西诚信思想历史进行考察比较,批判地继承中西方传统的诚信思想,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的诚信观念。  相似文献   

17.
这是交替与转换的新时代,在这里智慧成为了人类生命的最本质的特征。时代呼唤大智慧,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需要大智慧,只有智慧才能引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建设新的人类文明。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有着超凡的智慧,是时代大智慧的代表,从邓小平治国安邦的大智慧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前景,社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与包容     
中华和谐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中国古代哲学提倡"和与同异"、"尚和去同",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传统,东方与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很多的解释,但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这种文化以二者的和平共处作为最终目的。和谐的核心是包容的精神,包容的精神是对人类智慧的充分展现,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包容性的,《易经》是包容性的思考,而不是批判性的思考。包容之心需要用智慧来开启,特别需要用易经的智慧来滋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