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亲属称谓使用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属称谓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社会心理.汉语亲属称谓使用至今,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笔者在重庆市对483位2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使用亲属称谓的情况作了一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汉语亲属称谓出现的简化、合流的现象反映了人们意识形态向平等文明的现代社会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的亲属称谓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章通过对一个村庄亲属称谓词使用情况的调查 ,从父母称谓、夫妻称谓及其他亲属称谓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其发展方向及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拉祜西(拉祜族的一个支系)的亲属称谓词,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拉祜西亲属称谓的语言结构和词源作初步探讨,认为“两性”(男性和女性)亲属称谓与拉祜西的“公母或雄雌”称谓同源;亲属称谓反映了拉祜西的婚姻形式和婚姻观念;从亲属称谓的变化发展中可以看到拉祜族与汉、佤、哈尼、布朗等民族交往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称谓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代表了一定地域的文化习俗和社会心理。但是由于地域方言的不同,各地区的亲属称谓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休宁话作为徽州方言的一个分支,其亲属称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特点。休宁话亲属称谓的划分、休宁话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泛化的一些问题是本文讨论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汉日语都有使用拟亲属称谓的习惯,但由于两国社会制度、结构及文化习俗等因素,在使用上又有很大不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日本社会老龄少子化现象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了日语的拟亲属称谓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着重就现代社会语言环境中拟亲属称谓进行汉日语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人的亲属称谓诸语词来源各异、构造有别 ,从中反映出古埃及人的亲属称谓系统属于一种带有部分爱斯基摩亲属称谓制色彩的苏丹亲属称谓制 ;其中女性或母系亲属的细致区分又是古埃及人亲属称谓上的一个特点。古埃及语中的核心亲属诸称谓在文中有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泛化是中西文化在称呼语使用上的最大区别。在非亲属交际中,亲属称谓的运用,意在缩短人际距离,体现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敬和礼貌,符合顾曰国的贬己尊人原则。在非正式场合,亲属称谓"阿姨"是上海话中最常用的女性称呼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称呼语"阿姨"的指称对象和含义逐步扩大,其礼貌的功能受到挑衅。因此,有时候,贬己未必就是尊人。  相似文献   

8.
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得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亲属称谓语是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一种称代形式。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该称谓方式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本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翻译实例探讨了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英译中其语用功能的得失,指出由于化差异,绝对的语用等效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汉语亲属称谓词一直以来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基本原因除了汉语亲属称谓本身纷繁复杂复杂、文化色彩浓重以外,也有学生自身学习方法不当的因素。本文将举例分析留学生在汉语亲属称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汉语亲属称谓是标明汉民族血缘、婚姻关系的语言符号。汉语有非常严密的称谓系统,亲属称谓和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使用也很广泛。古汉语的亲属称谓非常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血缘关系。随着旧事物的消失和新事物的出现,那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属称谓词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本文拟以《说文.女部》字中的亲属称谓为对象,探究这些女部亲属称谓词的发展演变情况,主要有女性长辈亲属称谓词,包括从秦汉传承至今的女性长辈称谓词、由女性长辈亲属称谓词变成老年妇女和一般妇女的称谓词、词义和用法发生演变的女性长辈称谓词;女性同辈亲属称谓词,包括秉承古义的女性同辈亲属称谓词、词义扩大的女性同辈亲属称谓词和后代逐渐消失的女性同辈亲属称谓词;女性晚辈亲属称谓词,包括从秦汉沿用至今的女性晚辈亲属称谓词、词义和用法改变的女性晚辈亲属称谓词。  相似文献   

11.
以亲属称谓语的外化使用这一现象为例,探讨了中国和日本两种语言环境下亲属称谓语外化用法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分析其原因,并揭示了中日两国家族结构形态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对各自国家社会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汉语言中拟亲属称谓这种独特而常用的社交称呼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情况及社会文化成因进行探讨。参照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顾日国提出的汉语中制约交际的中国礼貌原则,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交叉层面上展开分析.认为汉语言中的拟亲属称谓用法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却符合中国礼貌原则所倡导的贬己尊人准则和称呼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汉语言言语交际中独特的礼貌规范和社交称呼缺环是拟亲属称谓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襄陵话俗称红卫话,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其亲属称谓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独具特色。襄陵农村家庭中祖孙三代人由于价值观等原因在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和亲属称谓的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襄陵话的亲属称谓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出了襄陵音系。采用矩阵的形式对襄陵亲属称谓语进行了概括和语义描述。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襄陵方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汉语拟亲属称谓系统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积淀,一直是翻译的难点.从跨文化的角度,在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理论框架下分析语境对拟亲属称谓英译的制约,并探讨翻译过程中如何顺应语境融合下的语言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使译文有效体现拟亲属称谓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语境顺应论不仅可将拟亲属称谓翻译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而且也为翻译研究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 ,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人们较为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 ,试图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是舟山亲属制度、地域文化的语言反映。在实地调查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的基础上,从宗亲亲属称谓(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外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三方面对舟山方言亲属称谓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描写,并从中归纳了舟山方言亲属称谓长幼有序、里外分明、男女有别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韩语汉字音,指的是包括韩国在内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域里正在使用的和曾经使用过的"汉字"的"读音"。通过对每个亲属称谓汉字音的来源进行分析,认为韩语亲属称谓中的汉字音有三个层次:上古末期或中古前期、中古和近代。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西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英亲属称谓体系存在巨大差异,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以《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为例,分析了文化语境在亲属称谓语翻译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汉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个被遗忘了的亲属称谓“私”是古汉语中的一个早期亲属称谓。远古时代,姊妹们用它来相互称呼彼此的丈夫。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个亲属称谓已弃置不用,被人们遗忘了。这个曾经在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中流行过的亲属称谓,在古代的文献中,有过不少的记载。《尔雅·释亲》中,有“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的记载。汉朝刘熙的《释名·释亲属》中,对此进一步解释说:“姊妹互相谓夫曰私,言于其夫兄弟之中,此人与己姊妹有恩私也。”在《诗经》的《卫风·硕人》一诗中,有“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  相似文献   

20.
清江流域的亲属称谓主要有宗亲称谓、姻亲称谓、亚亲称谓和仿亲称谓四类。这些亲属称谓在使用上有泛化现象,呈现出多样化、形象化的特点,并随时代的变迁而产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