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母传说与信仰在环大明山壮族地区广泛流传。武鸣县多地有龙母庙、龙母屯、龙母岩洞等祭拜龙母的遗址,是龙母文化传承发扬的典型。龙母文化不仅通过口头传承,更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吃鱼生食俗、岩洞葬葬俗、蛇图腾崇拜及其日常禁忌、三月三歌节与三月三扫墓习俗等方面实践来加以展演和传播。在这些文化事象中,壮族的龙母文化得到了充分表达,族群认同感和凝聚力也不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
<正>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八月十五是西江民间的“龙母诞”和忌辰。在这前后的几天里,广东德庆县悦城镇龙母庙、广西梧州市龙母庙,霎时热闹起来,整个西江沿岸各市县与及珠江三角洲,甚至远及港澳地区的善男信女,纷纷水陆兼程赶来朝拜“龙母娘娘”。一时间万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龙母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厚。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回顾梳理这些成果,作者认为对龙母文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由文本研究到田野调查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既成的研究成果质和量的分析,考虑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因素,特将龙母文化研究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争鸣期等三个时间段,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助于龙母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大众旅游的发展,在茶叶的主产地,茶旅游特别是茶文化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梧州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六堡茶的主产地,其发展茶旅游有巨大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如茶旅一体化不充分、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品牌等诸多问题。本文从梧州市发展茶旅游的实际出发,探究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构建梧州市发展茶旅游的框架,以实现梧州市茶旅游的价值及长远发展,为茶叶主产地发展茶旅游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龙母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民俗,虽历经千年,却依然生命力旺盛。本文通过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发现,龙母文化在民众中传播广泛的背后事实上包含着复杂的权力关系图景:既有国家新意识形态对于仪式传播的挪用,又有市场产业化发展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更有转型期社会民众对于"心灵鸡汤"的渴求。国家、市场、社会是龙母文化在当代传播的重要权力推手。同时,本文亦指出权力行使务须适度有限,否则容易造成对文化的破坏和消解。长远而言,民俗传播应该尊重民俗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文章从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原真性、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带来的影响、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以及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利益相关者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同时,还从理论体系建设、跨学科比较研究、民族志的写作范式、研究范围以及学术服务社会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小镇是少数民族村寨特色的集中展示地,是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价值.基于此,文章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平等侗寨的旅游特色小镇创建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旅游特色小镇的文化空间重构,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生存和健康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环境,以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精神,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从而造就我国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小镇文化空间发展的理想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广西旅游对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 ,文化经济时代为人文学者提供了巨大的用武之地 ,因为他们最大限度地享有文化经济这一经济形态最重要的资源也就是文化资源。刘三姐文化资源是广西宝贵的文化资源 ,作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近年来它已经获得了有形的开发。广西旅游应该充分开发利用这笔丰富的资源。文章对广西旅游如何开发利用刘三姐文化资源提出了具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性强,以民族村寨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整体开发和依托热点景区的基础上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推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拳头性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民宿是新时代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业态产品。作为新型旅游业态,民宿旅游充分考虑人们的偏好追求,并在积极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热点,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民宿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泰山石文化与民宿经济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是基于传统东方石文化推行新业态经济的基本尝试,也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从泰山石文化着手,对泰山石文化与民宿经济融合发展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下,旅游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中愈来愈发挥其重要作用,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看,民族文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如何发挥旅游经济中民族文化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民族的发展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不仅是经济的外部基础,更是历史进程的记录。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群众文化是十分关键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不断提升,将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扩大群众文化影响范围,有利于群众文化丰富其开展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群众文化与旅游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阐释,并探讨当前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几点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化生产力及软硬实力互动发展的理论角度出发,结合西江流域的龙母文化有其文化的地域优势的同时又具有大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愫共鸣的现状,与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回归自然等需求正相吻合,能够开发出众多有市场、有卖点、有看头的文化产品.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用优势开路,用实力说话.欲开拓一条和谐发展"魅力文化"与"绿色产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把"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转化的文化资本。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也可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高国家凝聚力。文章结合广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典型案例,从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和边防文化三方面分析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价值,并提出广西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应有之策: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融合;协调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环境;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毅 《民族论坛》2003,(10):63-64
所谓民族文化旅游是指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有本民族的文化,可以很好的开发成旅游产品加以利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以展示、宣传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尤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扩大所长期以来,基于民族地区的现状,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持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来振兴民族文…  相似文献   

18.
对开发宁夏回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雨芳 《回族研究》2002,(1):106-108
“农家乐”是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旅游模式 ,宁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自然资源 ,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回族农家乐”对提高宁夏旅游经济 ,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们必须将其与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使其得以长久而稳固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创意作为创意产业在民族文化旅游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联系密切;它是民族地区转变文化旅游发展方式的驱动力,是增强民族地区软竞争实力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德宏州为例,探析了民族文化创意对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催化作用,基于民族文化创意驱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对民族地区如何以文化创意驱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它们有本民族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本文的民族文化主指少数民族文化)。以自己民族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相对低投入高产出的文化经济产业。但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过程中,各民族地区由于发展背景不同,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文化旅游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也不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