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自三国时期传入吴地后一直十分兴盛,尚佛成为历史上乃至今日吴人的宗教信仰主流。吴人尚佛可以从吴地的佛事活动、佛教建筑和佛教信众等方面得以体现。历史上吴地的经济环境、吴地统治者倡佛、吴地文人士大夫习佛、佛教中国化后自身的易接受性与吴人尚佛之风的形成都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吴地服饰文化的诞生地吴地水乡说起,结合吴地服饰文化的特点,分析了吴地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吴地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文化心理结构的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城"春秋时为吴国都城"的学术认定体系2000多年以来,经历代文献记载且经现代考古印证的春秋晚期江南吴地地域历史文化学术体系认定,吴地春秋历史遗址包括:"吴都"(吴大城)——苏州古城、春秋时吴国所建"离宫"——"木渎古城"及拱卫吴都的军事城堡——无锡"阖闾城"、昆山"南武城"等。这一学术认定体系的核心要素为经《春秋经》《左传》《国语》《史记》《越绝书》等多部文献记载且为1957年起的多次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文化牵手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青浦福泉山古文化遗址是上海最为原始的历史档案,叠合着马家浜、崧泽、良渚等远古文化遗迹。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源自上海青浦地区,而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源头则在浙江省。这一现象清楚地表明,它们和河姆渡等文化一起,在远古时期就相互交融,形成了长三角文化圈。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是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迫切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及创意产业体系等。在此基础上,上海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综合环境,并提出构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6.
赣鄱文化,即江西文化,又称江右文化,它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脱胎于百越文化、吴楚文化的江西文化发端于农耕文明,因千里赣江贯穿江西南北,江西文化文称赣文化。近年来,江西文化被赋予了时代新意。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引起了人们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文化的城镇化。从上海特大型城市视角出发,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探索以文化理念引领城镇化规划、以文化思维开拓城镇化功能、以文化元素凸显城镇化标识、以文化方式打造城镇化品质、以文化行为激发城镇化活力,是当前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文化牵引上海城镇化发展,关键在于用核心价值观铸就城镇化之魂、用公共文化服务城镇化民生、用文化产业打造城镇化实力、用传统文化丰富城镇化积淀、用多样文化激发城镇化活力。  相似文献   

8.
韩萌萌 《现代妇女》2013,(11):100-100
众所周知,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每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必将产生不同的文化体系。谈文化不得不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是民族问题最终解决的重要环节。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里的精英阶层.在高校这样一个文化传承的典型之地,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本文将在青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的把握上,提出文化认同的理论路径和实操路径:  相似文献   

9.
世博会是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通过对上海世博园区后续文化功能开发决定因素的分析,并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世博园区文化功能开发的有益经验,提出上海世博园及周边综合文化功能开发的构想、原则和项目举措。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而文化多样性对于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是国际化大都市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和魅力体现。在比较和借鉴伦敦、纽约、香港等大都市的多样性文化战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上海自身的文化优势、不足和潜力,求索方案和建议,以打造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同时前瞻性地反思在发展文化多样性中应注意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这是提升民族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方法,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也是突破现阶段经济增长瓶颈,实现永续发展的保障。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一部分,更作为第五代国家领导集体核心的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地。如何在学校文化建设方向上与党所设定的国家文化战略保持一致,如何明确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对学校文化建设作用的途径且细化对策。这样的探讨即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12.
汪明星 《职业》2012,(32):31-32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探索校企合作诸多途径,充分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将其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提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五个方面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源动力。上海城市文化具有典型的融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上海文化繁荣发展对于科技进步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迫切需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聚焦跨界融合关键领域,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能级,培育龙头企业,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依托科技进步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小武 《城市》2008,(10):40-43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25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春秋时代吴王筑邗城,开创了扬州的城市历史。汉代以广陵城为中心,发展出繁荣的区域文化。隋唐时代南北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都市,唐代的扬州是国家漕运中心和盐、铁转运中心,商贾如云,极尽繁华,“雄富冠天下”,与京都长安并称,有“北长安、南扬州”之说。  相似文献   

15.
上海对外文化贸易持续发展,实现了贸易顺差,但对外文化贸易总量仍然较少,对外文化贸易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存在着贸易范围不够广、产品特色不明显、企业经营限制多等问题。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文化服务开放上的改革方案也呈现出"摸着石头过河"多于"顶层设计"、经济考量多于文化开放战略考量的问题。因此,上海只有扩大文化开放水平,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抓住"自贸区"机遇,制定上海自贸试验区文化服务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路线图,才能真正提高文化繁荣程度,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消费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彰显市民社会精神生活、带动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消费的新趋向。2012年,上海文化消费在体现都市文化消费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彰显众多新的面貌:实体性文化消费持续攀升,精神性文化消费正扩大份额,创意性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引领全国风尚,综合性文化消费显示出更强生命力。后世博时代的上海,文化消费载体的体系性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开拓、市民文化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模式的确立等都成为上海文化消费的新特征。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区位优势,上海文化消费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面貌,艰难地在危机中左右突围。以精神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文化传承性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发展城市的文化消费成为当下决策中的重中之重。从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消费等几个方面来看,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可谓是萧条中的繁荣、低沉中的攀升以及重创中的完善。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的培育,传统文化消费点的更新以及文化消费品本身质量的提升,都使得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总结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的现状之后,抓住2010年在上海举行世博会的机遇、迪斯尼乐园落户上海、游乐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政策上向文化消费的延伸等,都是下一阶段上海文化产业振兴决策中应该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扬州八怪”的形成与扬州的历史地理、市民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清代扬州繁盛的商业、盐商的支持以及宽松尚新奇的文化氛困为“扬州八怪”绘画商品化提供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画风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作为扬州市民,“扬州八怪”的身上,扬州的万象风景、人文风土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于地域文化及其中人群间关系的双向考察或可为今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浅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和外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鑫 《现代交际》2012,(7):126-128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快速发展,已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和理论研究的热点.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是指与一定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相联系,源自个人才情、灵感或智慧,并通过产业化的方式进行生产、营销和消费的,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和欲望的任何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文化创意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可以从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延可以从国别和层次两个角度进行划分.各国应该根据本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选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和方式.文化创意产品按照层次划分,可以分为核心文化创意产品、外国文化创意产品和延伸文化创意产品三类.从营销学角度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又有积极的理论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绚丽多姿的上海文化地图上,龙华集古刹进香、郊游揽胜、庙会集市、凭吊先烈、连接中外等功能于一身,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熠熠生辉,古往今来,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善男信女、迁客骚人、水陆商贾、风华少年!龙华之名,起初为寺,继而为塔,再而为乡、为区、为镇、为街道,是典型的因宗教场所而弥散开来的地名。龙华寺之建立,其确切时间已不可考,相传为三国时期,迄今已超过1700年,为上海地区最早的佛寺。吴人性好信神信佛,故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龙华寺建立以后,香火一直很盛,虽累遭兵燹火灾,但屡圮屡建,越建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