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选择——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家庭养老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在服务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使很多老人在面对社会养老时望而却步。在满足老人物质生活需要之后,精神层次的养护是社会养老机构提升服务层次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民营社会养老机构吸引老人入住的重要策略。当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社会养老之后,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巨大的。在养老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要通过多样化经营、资源整合等方式发展成为更具综合性的"银发产业",从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化日趋加剧,我国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大.而养老机构在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中的供给不足、护理等级不统一、医养分离、护理服务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护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需要继续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通过增加床位为更多的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其次,要加快养老机构的分类,来分流失能老人;最后,机构要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通过统一护理等级、解决护理费筹集难、医养结合、建设护理队伍等途径,提高失能老人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解析和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要求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当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表述,没有揭示养老服务的本质特点,存在着核心功能不够明确、目标人群较为模糊、内部诸要素呼应性较差、运行机制开放性不足等问题,在实践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通过需要理论阐释养老服务的特质,从系统论出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可以重构为"为老人提供有效照护,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社会服务为依托"。这种体系表述揭示了照护是养老服务的核心;前置了养老机构的支撑作用;明确社区是综合性照护服务展开的平台;引入社会服务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优势;强调服务传递的载体是资金和设施。  相似文献   

4.
老人无力感是老人服务介入的关键性议题。通过深度访谈和分组案例分析,获取了构成老人无力感的有力事实和无力事实。增权理论为分析老人无力感结构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观察进路。在增权理论框架下,依据已有文献研究和访谈的事实要素,发现老人无力感与个人性格及抗逆力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支持关系强度、社会参与程度等因素有关。根据老人无力感的构成要素,从“有力一无力”的横向维度和“个体一社会”的纵向维度初步建立了老人无力感结构;环境、关系、政治、个性和健康等基本要素构成了老人无力感的结构框架。老人无力感结构为以增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介入提供了路径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机构养老及其模式选择——以广州为实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构养老在中国城镇养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构养老的适用模式问题也凸现出来。当前我国城镇的机构养老,应该构建以"公有民办"为基础、以"民办公助"为主体、以市场化养老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机构养老体系,这种模式的长处在于,能够全面有效地调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为城镇全体有需求且缴费能力迥异的老人,有效率地提供无偿、低偿、有偿等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严峻,老年人在经济供养、服务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困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龄化问题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的挑战,既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又对养老问题提出更高要求.现阶段“二孩政策”虽已放开,但“4-2-1”家庭结构占比短时期内变化不大,越来越多老人面临养老难的窘境.近年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成为老人首选的养老途径,但其不可忽视的前提是老人要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养老服务,相当一部分老人的退休金、养老保险金无法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以房养老”作为养老选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老年人养老选择资金筹备的方式之一,可以较好地解决时下老人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晓静 《理论界》2013,(5):75-7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老年护理服务集合了家庭护理服务与机构护理服务优势,既能实现老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社区安享晚年,又能享受来自社会专业化养老服务。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研究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过程中,发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必要性;探索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满足老年群体,尤其高龄、失能、空巢老人的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爱花 《江淮论坛》2010,(1):128-133
中国是一个家庭养老观念很重的国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越来越多的老人,特别是缺乏自理能力的孤残、高龄老人,不得不接受机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在城镇居民养老方式中的比重增加、地位上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中的现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机构养老服务的经验,提出在社会工作视阈下完善城镇机构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熊劼  黄欣 《北方论丛》2023,(6):83-9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问题日益突出,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提供了便利。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4—2021年养老机构的面板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供给。同时,在引入政府政策干预这一控制变量之后,发现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与政府政策干预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社会养老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在养老产业政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法规规章备案制度作为对法规规章制定权的一种监督制度,其价值在于通过对权力的制约,实现权利和授权立法权的平衡。法规规章备案制度的平衡价值有其局限性,其原因在于国家内部“以权制权”排除了个人权利及社会权力的参与,权利主体的缺位造成权力结构自我约束乏力。  相似文献   

1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情感支持与理性治理的价值定位;随着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二者呈现出情感支持理念理性化、理性治理理念情感化的交融状态。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有情感支持理念强、理性治理理念弱,理性治理理念强、情感支持理念弱,情感支持与理性治理理念均弱化等发展方向;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情感支持理念与理性治理理念。文章认为,作为应对策略,可以通过强化家庭养老的理性治理理念、健全上门服务中的情感反馈机制,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标准规范;通过智慧养老设备与情感支持理念的融合、大数据服务技术与情感支持理念的融合,以加强养老服务技术中的情感支持;通过对社会服务机构是否盈利进行分类,均衡其情感支持理念与理性治理理念,以规范社会服务机构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2.
社区居家养老能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老年人的在地化养老,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健全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及有效运行的机制。本文基于马克·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嵌入性解释框架,探讨养老机构与社区的结构与关系的嵌入:通过植入—嵌入—融入路径,使养老机构实现社区在地化服务;通过延伸—辐射—互动路径,使社区养老实现以机构为载体的多类型服务,最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嵌入—融合—互嵌"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秉持"在地安老+综合照料"理念,整合服务内容;养老机构"打开门"、"请进来"、"走出去",实现机构与社区的可持续互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最终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化"与"社区养老机构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老龄化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位列辽宁省的第一位。其中空巢老年人的数量占全市老年人总数量比重一半以上,此群体的养老问题成为现阶段大连市养老的难题之一。以政府性质和民营私人养老机构为例,找出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需要与社会机构的服务匹配之间存在的断裂之处,并通过政府和机构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大庆地区5个养老机构、8个老年人活动站、13个村屯的546名老人的健康情况、以及养老环境等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访谈调查与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证关于优化和创新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工作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意义. 分析有效落实和优化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的作用,剖析目前影响和制约优化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原因,对切实抓好优化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对策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宅基地重新分配、农房改造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田野调查发现:相关社会政策在基层的实践一方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不经意地以老人的离家出走为代价,老人被迫进入老年公寓或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养老院。但相异的养老机构给老人提供的重建“家”的条件各不相同,硬件设施越完善的养老机构反而越远离老人“回家”的期待。农村老人的此类遭遇引出了家与社会治理的关系问题。家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作为价值源泉、方法、对象和主体四种。社会治理应该尽可能呵护家庭价值,尊重家庭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避免对家庭价值和家庭主体的分化性利用,防止治理理念上的家庭隐喻与治理实践中的家作为工具的分裂。  相似文献   

16.
拉萨市养老机构现状 养老机构类型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养老机构主要有以下3类:第一类是国有敬老院,主要入住对象是城镇孤寡老人,提供最低标准的照顾生活服务,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欠缺,此类养老机构的规范和功能难以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第二类是医养结合的疗养中心,主要入住对象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城镇老人,除了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照顾生活服务,还...  相似文献   

17.
随迁老人社会融入问题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家庭融入成为随迁老人成功融入社会的关键。在随迁老人家庭融入过程中,矛盾冲突贯穿其中。随着时代变迁,随迁老人在家庭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源自家庭生活模式的碰撞、家庭中心的博弈、家庭角色的错位、家庭参与失度以及与社会参与联动机制的缺失。随迁老人存在家庭权利虚化、义务责任化、责任核心化问题,同时其家庭地位、家庭权力呈边缘化状态。因此,应强化理念指引,推进传统优秀伦理道德与现代伦理道德融合,强化家庭融入机制创新,加强政府保障、社会服务及协同政策支持,从而化解随迁老人在家庭融入中的矛盾冲突,使随迁老人顺利融入家庭,进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和机构养老事业的兴起,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机构养老的选择;但老人超出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一定是主观意愿的。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主观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7月对福建省某地级市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他们的这一态度,建立在对其所处的系统环境的自平衡基础上,为老人对健康、家庭照料可及性、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机构养老的社会合法性的考虑和支付能力等因素所形塑,并且心理因素也有较大的影响。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数字社会中,技术资本的非均质占有引致权力结构的失衡,进而催生了“数字弱势群体”,其权益可能受到平台权力不当行使的侵害。鉴于“数字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具有内在契合性,故而有必要引入反垄断法,以矫治平台权力的失衡、弥补私法保障的不足。同时,需把握反垄断法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益的合理限度,既不能僭越竞争价值的优位性,亦应尊重平台自治权力的正当行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证反垄断法理念和制度之调适。通过反思当前的效率至上理念,将彰显主体性价值和包容性发展的人本主义理念确定为“数字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基本理念。在具体制度层面,则需将权益主体、权益内容、权益救济的三重叙事纳入反垄断法的规范文本,并在其实施过程中通过协商治理彰显用户价值,以合规经营指引间接引导平台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河南省郑州等六市养老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针对我国现行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的不足,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构建应以互助理念为切入点,以社区为依托,顺应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建设养老服务业健康体系的潮流,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构建"4+5"养老模式的新思路,即集合政府、社会、社区与老人自身四方力量,以社区连接家庭与机构,同时结合互助理念和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建设以"一刻钟"社区助老园为核心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同时,对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构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进行预防和规制研究,以实现老人在社会各界以及彼此的扶持下守望美好未来的"安老乐老"夙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