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于2005年10月11日下午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发布了《会议公报》。这次全会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了全面的规划,这个规划无疑对我国今后五年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在落实“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少难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以下十大问题。一、“三农”问题这是“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头号难题。今年两会,中央提出了“两个…  相似文献   

2.
卿裔 《统计与社会》2005,(6):28-30,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极大的热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他们的许多真知灼见大量地见诸于媒体。由于十一五规划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订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其中,“需求侧管理”与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的“需求侧改革”的表述有所不同,引发各界关注和讨论。那么,需求侧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此时要强调需求侧管理,有何必要性?在四川省层面,如何基于需求侧管理新思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讨这些问题,有利于落实和实现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这对于繁荣国内经济、夯实新发展格局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彬 《统计与经济》2006,(2):I0001-I00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命题,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情》2007,(3):44-4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和远景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彭山县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有效实施,对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圈,推进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强工促农,富民兴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在国内国际将产生深远影响。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学好用好《建议》精神,可以汲取许多智慧和力量,从而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丰 《四川省情》2005,(11):21-21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建议》内容看,一个突出的重点是:“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指出“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内需,再一次成为举国关注的关键词。在我国,消费增长水平一直低于投资水平,从1978年到2004年,扣除物价因素,消费年均…  相似文献   

9.
中共四川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立了四川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推动四川“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立意高、理念新、突破大,凸显出诸多亮点。亮点一:“工业强省”首发新声“工业强省”作为发展战略写入规划,在四川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省委、省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省情,把握经济规律,借鉴先进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工业化水平低是四川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强,竞争力才强;工业强,…  相似文献   

10.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务院根据国家普查制度规定,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又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统计》2006,(9):18-18
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和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查及法律知识的五年规划》,并发通知:同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知识的决议》,规定从1986年起,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中,普遍进行一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并且逐步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这样,就以法律的形式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正式部署了普法学习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精神,按照《全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要求,9月28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夫津调查总队在天宇大,酒店国际会议厅联合召开了全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动员部署会。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可见,人口老龄化已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老龄事业、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山东作为人口大省,2008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966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0.26%,老年人口的数量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14.
《统计教育》2006,(2):63-64
第五届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2月13日至15日在福建省建殴市召开。来自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和国家统计局的近60名委员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成立第五届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二是讨论、修订“十一五”全国统计教材建设规划;三是评选第五届  相似文献   

15.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表为标志,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开始“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承前启后”的新阶段(中共中央,2005)。“转型”就是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基本脉搏。我们只有准确把握这一脉搏,才能够深刻认识社会现实,正确预计发展趋势,从容面对“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共中央,2005),进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京津冀三地应围绕这一目标,在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推动产业转移升级、统筹协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促进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体制机制全面深入对接等方面切实发力。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贯彻和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纲要》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明确要求,借鉴韩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统计》2011,(6):4-6
一、认清形势(一)统计面临反映科学发展的众多新课题、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国两会也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这一主题与主线,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反映科学发展,特别是反映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是我们统计改革发展的主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认清形势(一)统计面临反映科学发展的众多新课题、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国两会也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这一主题与主线,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反映科学发展,特别是反映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是我们统计改革发展的主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钟秋霞 《青海统计》2008,(3):39-40,8
投入产出表是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有力工具之一,是研究国民经济发展、进行经济数量分析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投入产出调查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基础,我国先后于1987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开展了四次投入产出调查,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是全国第五次投人产出调查。为促进社会各界对投入产出方法的了解,扩大投入产出调查的影响力,现在我就简单谈一下对投入产出核算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