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尔斯在刻画原初状态中的立约人时,给出了两种形象:其一为理性之人的形象,其二为明理之人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是截然不同的。明理之人具有公平感,关心自己的行为能否面向他人得到证成,希望以人们无法合理拒斥或可以合理期待人们都会同意的原则来证成自己的行为,理性之人却不具备公平感,欠缺相应的欲望和动机。面对这种内在的不一致,罗尔斯需要做出选择。他会选择以理性之人来界定立约人,抹除与这一界定不相容的有关论述,因为这种选择不会使其正义理论经受颠覆性的改变。可这种选择未必是合理的。以明理之人还是理性之人来界定立约人关涉契约理论的合适出发点,关涉确定道德原则的恰当视角,影响重大。至少可以说,明理之人代表了一种不同的、值得罗尔斯严肃对待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实践纲领,不仅对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新历史观等进行研究,还从经济之人、政治之人、自由之人三方面对人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研究,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其状态,以及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从而论证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构想的实践合理性。因此,《共产党宣言》中"人"的研究应该而且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言"教包含着工具性、媒介、管理和传承三重教育功能,道家的"无言"之教在内涵上是智慧的教育、心灵精神的教育、美的教育。儒家的"言"教不舍"身"教,形成"言传身教"、偏向外在的教育传统;道家"无言"之教的智教、心教、美教形成偏向内在的教育传统。道家和儒家"内"、"外"思想的差异形成互补的结构,演变为中国古代完善的教育传统,也对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师德师风和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等问题的解决和改革予以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庆 《九江学院学报》2009,28(3):105-108
"富而后教"作为教育哲学是错误的,掩盖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性.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孔子关于"庶"、"富"、"教"关系的言论,"庶而后教"才是合理的.董仲舒提出的"继天而教",不仅与"庶而后教"等儒家教育思想和道家思想一脉相承,而且符合人性发展规律,已成为我国传统的教育发源观,也是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微格教学一般训练程序的每个环节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教"的实践,即应在听讲理论中练教,观摩录像中仿教、改教,技能展示中组内突出主要技能,组外练习多项技能,训练后加强重教重评,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微格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作为一个美好的教育理想,尽管在实践中面,临重重困境,但依然充满希望。它既是人类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受到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既是事物的整体性、知识综合化的要求,同时也遭遇学科知识分化与大学教育专业化特性的种种阻力;既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出的要求,又受到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严重影响。但不论怎样,以培养“健全之人”为终极目的的通识教育是人类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是人们追求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因而必然成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文学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他从文学具有"不用之用"的功能和形象直观的特点出发,将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融汇于文学教育之中,坚持"教复非常教"的文学教学原则,开创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与创作相结合的大文学教育实践之路,对有效推进今天的文学教育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在三、四十年代,冯友兰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只教学生知识,不教学生做人。今天,中国的人格教育仍然有失偏颇。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涵义(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首先必须做人格健全的人。因此,做人的教育,应是加强人格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首先,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和竞争性特征,这就要求人才不仅有知识…  相似文献   

9.
"双师型"教师要兼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是"双师型"教师的应有之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出高技术人才的保障,也是促进生产和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出发点."产教融合"是产业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形成的有机整体,从"产教融合"的角度看,当前双师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实践平台不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教师绩效考评形式化,缺乏"双师"激励机制等,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制定教师准入标准,改革师资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共同体",创建教师实践平台;建立教师考核方案,探索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母语教育没有"语文"的说法,但有诗教"文教"之说.其涵义与现代语文教育基本相近.孔子是"诗教"的创始人,建构了一个美丽的诗教理论系统,建筑了一条宇宙感悟式审美路径,设计了一个以人为本的诗教过程,提倡不言式、对话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孟子是诗教理论的发展者和践行者.建构了具有实践价值的诗教释义学,设计了回归学习者主体的"知言养气"范式.  相似文献   

11.
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各国都在探索解决办法。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创立了世界首个由政府支持的高等教育投资基金,在本金设置和投资运作方面积累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高校一次性投入、一次性使用的短视行为。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高校基金会的建设,探索出了以社会捐赠支持高等教育的新途径。然而通过对基金会的走访发现了一系列问题,目前高校基金会仍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案。借鉴澳大利亚“投资基金”的设置与运作的合理经验,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基金会的发展现状,建议中国尝试建立国家高教投资基金、区域或部门高校投资基金,以及合作高校联合投资基金等不同层次的投资基金,以期解决中国高校基金会面临的困难,并对高教经费的持续保障提出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12.
广西高师院校开展顶岗支教实习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根本。高师院校开展顶岗支教实习,既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实习模式,也是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支援方式。本文就广西高师院校开展顶岗支教实习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效性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素质,其核心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人的良好素质最基本的要素是诚实、善良和勤劳。市场经济的规律不能代替教育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普遍关注 ,在各高校中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旨在大学生素质的完善和人文精神的弘扬。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思想与观念”。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 ,文化素质是基础 ,业务素质是本领 ,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关键是将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或阐述事理和事物的优劣、正反、主次等关系周详完备、无懈可击;或分析其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巨细差别、微观和宏观淋漓尽致、情趣娓娓,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文章从孔子的学习与教育、从政与处世等方面入手,通过孔子对己对人种种相同相异的要求和施为,解析孔子辩证思维的非同凡响,进一步认识作为中国文化思想渊源的《论语》,是后世子子孙孙终生得益的"人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教育模式是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及其相应策略的模式化概括,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等条件要求以及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确立。教育模式要回答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靠什么培养人和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培养出的人等一系列问题。海内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发展历程、模式特点、运作机制都有较明显的差别,海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主要特色能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两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既有两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做人的学问”和“做事的学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文素质教育;国家意志和学生需要;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关系,两课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交往”是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书的核心范畴。他将交往视为真正的存在,标志着生存—超越者关系,交往获得了本体论上的意义。他从交往视界出发,界定了教育的内涵,反对训练与控制的教育方法,提出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并强调教育要加强历史的交往,赋予大学展开“生命的精神交往”的任务。目前,中国大学存在主体性失衡与主体间性失落的问题,促进“交往”成为中国大学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大学生就业、助学贷款等方面论述了高校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探讨了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育性、学术性构成了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合法性基础,因而也是大学的应然理想。大学成员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和角色定位影响着大学的教育性和学术性属性。而当代中国大学组织衙门化、大学价值官本位化、大学管理官僚化已经成为大学的主要特征。大学出现了资源危机、价值危机、制度危机、质量危机和公信危机,大学的所作所为正与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所期待的大学形象背道而驰,并且因公信力持续下降而正陷入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