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雪峰一生由其革命生涯贯穿起来,而诗歌似乎只是他在革命时期、革命间歇期灵光乍现的偶发"习作"而已。但仔细分析,冯雪峰从事诗歌创作活动的时期,都是他生命最为关键的阶段,无论是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还是最困顿的铁窗生涯,都有诗歌创作活动相伴随。鉴于对冯雪峰"湖畔"时期诗歌的研究成果已很多,本文将对其狱中诗集《灵山歌》的特点集中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这是鲁迅的《湘灵歌》。它的主题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它是湘赣红色根据地的一支赞歌,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曲胜利凯歌。有的说它是一支沉痛悼念革命先烈的哀歌,是一首猛烈抨击蒋介石白色恐怖的悲愤之歌。还有的说它前四句是热情讴歌  相似文献   

3.
<正> 诗集《篝火》是诗人在新时期诗歌园地里辛勤耕耘的收获。时代精神,往往最容易从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领袖人物身上表现和发掘出来。张育瑄对此比一般诗人有更深刻的理解。诗人童年早孤,是由党培育成长起来的自学成才的知识分子,特殊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对党和革命领袖有着深厚的情感。诗人乐于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题材。诗人在《篝火》集中表现歌颂领袖人物时,跳出个人情感审视角度,改变历史纵度的构思方式,从历史和现实的交合点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进行审视构思。“他,从大风雪中走来/话语那般亲切,面容那般和蔼/一顶草帽。一身便服/去巡视南方的稻浪、北园的棉海/他把‘一五’计划化作人民的希望和信念/他使党和人民水乳交融般难以分开/是他/奋斗着,劳碌着——/给人民送来一个让人永难忘怀的崭新时代……”(《他,从大风雪中走来》)毛泽东同志作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波澜壮阔,诗人从历史的横切面上,捕捉发掘领袖永远闪烁着时代光芒的优秀品质,与人民休戚相关,使党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诗人的立意不仅在对领袖的歌  相似文献   

4.
石太瑞立足于湘西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 ,执著于民俗风情 ,描绘出一幅幅古朴醇厚的湘西民俗画 ,用叶笛吹奏出明快柔和的湘西牧歌  相似文献   

5.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这就是鲁迅的《湘灵歌》,对于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分歧。有人说它是“歌颂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①。有人则认为它“既赞美反‘围剿’的胜利,也指斥反动派的罪恶。”“这首诗的开头四句,该是对革命的赞美  相似文献   

6.
舒婷是我国诗坛上新涌现出来的青年女诗人,她以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特色的诗篇打动了读者的心灵,特别是她善于细致地观察客观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并融进了自己主观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创造展现出诗的意象。诗集《双桅船》正是这样的作品,它的一个特色是作者善于选择独特的艺术形象展现意象,如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这一寓意形象来表达内心对已离开了人世的母亲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之情。(《啊,母亲》)又如:“夜,藏进了你的身影象坟墓也象摇篮/风,掩没了你的足迹象送丧也象吹号。”(《心愿》)寄托了一种在磨难中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文武兼长的民族英雄,是宋代“南北两朝,实无其匹”(周洛《介存斋词论杂著》)的爱国词人。他一生写过很多词,存留至今的还有六百二十多首,这在两宋词人中是罕见的。他的词不但思想博大,内容精深,雄奇跌宕,横绝古今,在风格上也表现了词人匠心独运,卓尔不群的才华。  相似文献   

8.
晚唐五代,天下动乱,词风侈靡。韦庄的词,却透出一股清新的气息。韦庄词以其质朴的语言,抒写生活的真切感受,具有真挚感人的力量,在晚唐诗风日衰时,表现出一种新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要求。韦庄是文人抒情词的重要开路人之一。本文拟对韦庄词的艺术风格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流浪者之歌>这部舞蹈作品是林怀民根据赫曼·赫塞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林怀民通过现代舞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启发、领略、把握意识形态中超社会、时代、生死、变易的最高本体或真理,与禅学相结合便将其体现到了极致.林怀民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编舞方法,首先让演员打坐、冥想,然后演员们都各自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无意之中有所感悟的情绪,通过肢体表达出来,最后达到一种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是整个金代文学的一面旗帜,无论从他的文学创作上,还是从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上看,元好问都是有金一代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在创作上,他工诗、词、散文等,尤以诗冠金、元之首。今存其诗一千三百六十余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他的词以苏、辛词为典范,兼有婉约、豪放诸种风格。他的散文,取法唐、宋古文大家,继承欧、苏传统,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刚健。碑、铭、表、志、碣、记、序、引、书、疏等,众体悉备,蔚为大观。“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造微而神采粲发”(郝经《遗山先生墓铭》)。其诗、其词、其文,“皆近古所未有”,可谓“一代宗匠”(同上)。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巨匠蒲松龄倾毕生心血写成的孤愤之书,具有鲜明的宏大与洗练相结合、浪漫与质朴相统一、喜剧性与严肃性相交融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车尔尼雪夫斯基主张文艺应成为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对生活下判断的“生活教科书”,他所著长篇小说《怎么办?》便是“生活教科书”的范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当年也曾有评论文章以“人,就应该这样生活”为题,称赞它是“生活教科书”。 当然,“生活教科书”所能概括的范围相当广泛,不过,《青春之歌》和《怎么办?》在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确乎极其相似。 首先,从情节上看,两部作品写的都是革命和恋爱的故事,都以革命为主线,以女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作为情节构成的基础。无论薇拉或林道静,她们都不愿做达官贵人掌上的玩物,公子哥儿笼中的金丝鸟;都有一颗“要独立生活,要到社会上去做一个自由的人”的心。而在她们面前,却又都站着一个代表旧思想、旧势力的母亲,玛利亚把薇拉当作可以增殖的资本,徐凤英把林道静视为摇钱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诗人冯亦同的诗集《紫金花》是熔铸了诗人身处“时空”的博爱与情思、拥抱着他所萦念的“大我”与“小我”的“个性化写作”,这不仅表现在题材重大、格调高扬、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诗作上,也更多地面对生活中的“平凡”与“渺小”,指触“崇高”与“光明”之外的各个角落。他在新诗创作中十分注重形式美,提高了诗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拓宽新诗创作思路,加强新诗形式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擅长写词,亦善绘画,故而其许多词作都有较强的画面感,写意中透着细腻的情感,挥洒中含着深意,微妙而自然。这里分析了她的两首《点绛唇》,并与其他诗词作了比较,体会李词表现女性内心世界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魅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无一不在创作的时候,竭力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增强其作品的艺术魅力。擅长描写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老舍,总是以他独立不倚的艺术家的天才,别具一格地进行艺术上的构思,形成了老舍式的艺术风格。 老舍的作品,常给人以“百读不厌”的艺术感受。他的作品,似一杯清茶,初喝淡而香,愈品味愈浓,新鲜味儿经久不散。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生当明清之交的彭而述(1405—1665),是河南邓州彭桥人,他文史兼治,著作甚丰,计有《读史外篇》、《读史新志》、《明史断略》、《读史亭诗集》、《禹峰诗集》、《读史亭文集》、《南游文草》等史论、诗、文十二种。遗憾的是除《读史亭诗集》(残卷)存邓州市图书馆外,余皆不可得。其诗作在当时是有相当影响的,有“江北十子”之美誉。他在《一松亭》诗中说:“海内传佳句,羞称庆历人。”这当不全是作者的自诩之辞。彭而述经历丰富,交游广泛。他于明末,初仕晋南。在李自成下北京前后,他北上燕赵,东游齐鲁,南下吴越,盘桓荆襄。入清后他提学两湘,巡…  相似文献   

20.
一、《儒林外史》艺术风格的再检讨如同对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认识,都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一样,对《儒林外史》艺术风格的认识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