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日本环境伦理思想产生于公害引起的社会问题,它历经了四个阶段,现已进入成熟期,其主要论题涉及五大方面;日本重要思想家的环境伦理观主要有池田大作的依正不二观、高桥进的东方人伦观、岩佐茂的社会批判观、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岸根卓郎的共生系统观。对日本环境伦理思想的评价要从其与日本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与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比较入手。日本环境伦理思想的未来走向有五大趋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学者在伦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在伦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西方伦理学研究和探讨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伦理学基本问题研究不仅包括对伦理学本身的理论前提和基本问题的研究,也包含对新兴应用伦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和研究范式的探讨.对西方伦理学学术经典的学习和译介是日本学术界的传统,主要包括对西方现代伦理学的总体介绍以及对具体人物伦理思想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儒学传入日本之后,形成了不同派别,并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近代以前,儒学为日本迎接西方现代化的挑战,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做了铺垫;进入近代以来,儒学以其特有的价值取向,在日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伦理思想在西方伦理的参照系下,与亚洲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伦理的比较中,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1.独立自主的移植性,2.重力整体献身的“忘我”精神,3.重节俭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建构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秩序与法律秩序 ,是日本迈向现代化制度的起点 ,而德川时代的商业伦理思想则是日本走向现代化的精神起点 ,它在意识形态的深处革新了日本人的商业、职业价值观 ,打造出日本人的商业伦理道德和敬业精神 ,为日本资本主义自由、迅速地发展 ,提供了社会伦理秩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是早产的"外压型"现代化.这导致明治维新有两个特点第一、必须吸收西方文化来弥补先天条件的不足,但强大封建因素的存在又不允许全部吸收.第二、由于担心民族文化灭亡而只要西方物质文化,不要西方精神文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了矛盾,日本人作出"和魂洋才"的选择.借助西方物质文化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排斥西方精神文明,保留大量封建精神文化而成为"和魂洋身"的现代化国家,导致走向军国主义道路,走向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使现代化的成果毁于一旦.正在进行"外压型"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所接触的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中,赫胥黎的祸福、苦乐观很有特殊性,而且颇为复杂。鲁迅熟读《天演论》,受其影响,将赫胥黎的思想材料吸取来,给予重新制作,形成了自己的苦乐观。将他们的有关思想作比较研究,对于揭示鲁迅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至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同西方伦理思想的关系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元5世纪,儒学最初传入日本。儒学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很深远的。(1)儒学对日本的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儒学思想成为日本制定各种法律和法令的思想依据;(3)儒学对日本教育的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4)儒学思想影响甚至反映在日本最初的历史文献之中;(5)儒学思想还影响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6)儒学思想也影响日本伦理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日本工程伦理思想是在立足东方文化传统、针对工程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并吸收美国工程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的。探讨日本工程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建构我国的工程伦理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近代町人(工商业者)伦理是日本工程伦理思想的最初渊源,是工商业者自发形成的从业和为人处事原则。现代职业实践伦理是在二战后日本工业企业发展现实需要的基础上,由实践伦理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合作形成的一种适合日本背景的实践伦理体系。目前的日本工程伦理学吸收和借鉴了美国的工程伦理学研究成果,按照日本企业和社会的现实状况将其本土化,并对不加批判地将美国工程伦理思想全球化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变迁的过程,日本对西方先进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拒斥;2.低层次认同;3.全面认同;4.文化整合。历史表明,是西方的近代文化体系整合了日本的传统文化。文化体系与民族是两个不能混同的概念。“和魂洋才”是一种民族血统论,“中体西用”则是一种文化道统论,前者强调民族的优越性、正统性,后者强调的却是文化的优越性和正统牲。日本现代化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西方先进文化的态度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虽然形形色色,但日本人大都回避使用它,这不仅与其第二人称代词本身形成的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而且与日本社会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从日语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第二人称代词形成的历史较短,缺乏固定的含义,致使人们难以准确地把握它;从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来看,由于日本社会中各方面都贯穿着论资排辈的原则,因而,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第二人称.对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并考察明治以来日本社会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日语惯用语与日本人言语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是日语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有些是日本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还有许多是从汉语的成语和谚语中演变而来的语言形式,了解日语惯用语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对惯用语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日语和制外来语是指日本人以简化、改造的手段吸收他种语言中的词语并使之日语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日语和制外来语大部分来自英语,和原语相比,在形式、语音和意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了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字最初传到日本之时作为象征神圣与权威的事物被日本人民所崇拜。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时期以来众多的知识分子却提出了以废除汉字为主的汉字观,并开展了盛极一时的汉字废除运动。明治知识分子的这种汉字观是受国学者及水户学者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自国优越思想。明治时期的汉字认识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既自我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人的语言交际中,委婉语无处不在。就日语委婉表达方式分析日语委婉语的特征, 日本委婉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交际心理,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对于"不"的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明确使用,显得比较模糊和暧昧,由此给日本人在对外交流中带来障碍和误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日语自身的语言结构有关,也与受到日本人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日语面临着是否应该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从早期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和弱国子民的悲哀诉说到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文化和国民性的理性评价,包含着爱与憎的感情纠结。他以日本为镜子参照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进而对之进行批判,这正是明治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一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动漫对中国近年来的日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较大.日本动漫的流行吸引了众多日语学习者;作为日语学习的辅助手段,动漫提高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跨文化体验;然而,当学生的日语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对动漫的依赖会导致学生无心对语言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