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王的选任和继承制度是古代官制的核心.南诏王的选任制度,史料中有神授说、禅让说、胜者为王说、部落酋长蜕变说几种不同的观点.南诏王的继承制度以嫡长子继承为基本原则,代位继承和兄终弟及为补充,在非正常情况下视具体情形选择适用代位继承和兄终弟及原则.  相似文献   

2.
杜尔伯特旗扎萨克承袭中因有弟袭兄爵、叔袭侄爵情况,十八任扎萨克世系辈分为十世;另有第三任扎萨克沙津的辈分,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第一卷编辑出版中笔误、末代扎萨克年未及岁而执政空位等问题。本文就这几个问题作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 侗族社会不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婚姻家庭制度的残余,本文根据这一遗俗对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进行探讨。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详细情况,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无法清楚了解,但从其历史传说、文献记载和残存下来的社会风俗中,仍然能看出它的大致轮廓。群婚,作为一种婚姻形态,在侗族社会中早已绝迹了,但它的残余还一直延续下来。侗族中的“兄终弟及”、“娶姊妹婚”等婚姻习俗,以及留传下来的充满神话般色彩的描述人的起源、兄妹结亲的情况,证明群婚和母权制确实存在过。至今侗族南部地区还保存着“戊日玩山、打狗定情”的习俗,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游猎时期群婚制的遗  相似文献   

4.
满族及其先民都曾盛行妇女寡居,则夫家近亲接续的收继婚风俗。收继婚,亦称“转房婚”,这一婚俗在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突厥、蒙、满等民族中广为流行,它是一种原始的婚姻习俗。史载:“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这种接续婚的习俗在早期建州女真社会中比较盛行。建州女真始祖之一猛特木父挥厚死后,挥厚弟包奇即以其嫂为妻。满族的先民有收继婚的习俗,那么满族是否承袭了这一习俗呢?答案是肯定的。到努尔哈赤统治前后,满族社会还保留着早期女真人不论辈份及收继婚的旧有习俗。《建州闻见录》载:“婚嫁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岷峨山人泽语》也记载说:“胡俗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适,则人笑其不能赡其妇。”董家遵先生的研究,以及对于满族社会组织作过研究的史禄国先生(Shirokogoroff)也说满族有收继婚的风俗。另外,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与皇太极曾下令取缔这种婚俗,从侧面也说明了满族确曾盛行收继婚的风俗。  相似文献   

5.
契丹族在建立辽朝后,积极推行的一项核心国策就是倾心汉化.通过不断汉化,辽朝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辽朝也进入了它的强盛时代.契丹族汉化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它的皇位继承制度的变化.辽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在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社会选举制,中间的动荡时期后,到了萧太后掌权时期正式实行汉族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本文通过对辽朝皇位继承制...  相似文献   

6.
写《祭侄文稿》时颜真卿无意于书,因文而悲痛欲绝,感情极度激烈,完全受心情驱使,涂抹、修改、顿挫舒放,一任自然,是艺术表达作者情感的完美典范,但表达强烈情感的同时,并没有失去整体的和谐统一及美感,技法已臻化境,由此给书法史留下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书法,自然也是一种关于生命超越和生命安顿的艺术,其中可以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祭侄文稿》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思想,比如中庸、虚实相生、阴阳结合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7.
写《祭侄文稿》时颜真卿无意于书,因文而悲痛欲绝,感情极度激烈,完全受心情驱使,涂抹、修改、顿挫舒放,一任自然,是艺术表达作者情感的完美典范,但表达强烈情感的同时,并没有失去整体的和谐统一及美感,技法已臻化境,由此给书法史留下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书法,自然也是一种关于生命超越和生命安顿的艺术,其中可以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祭侄文稿》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思想,比如中庸、虚实相生、阴阳结合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8.
民族历史西汉霍去病西征匈奴取道青海的探索 《青海地方史志研究》第1期第33页两汉匈奴单于庭、龙城今地考邱树森 《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第145页匈奴左地与姑夕王驻地王可宾 《黑龙江文物丛刊》第2期第61页关于“汉匈奴为凝台眷月.渠”印的若干间题 黄盛璋 《西北史地》第1期第9页 “汉匈奴为提台曹且渠”印考释店嘉弘 《人文杂志》第1期第103页北匈奴西迁考略林斡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1期第59页匈奴分裂的原因和呼韩邪附汉的意义莫任南 《湖南师院学报》第2期第16页从匈奴单于的继承看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王可宾 《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第1…  相似文献   

9.
蕾沙大将是华夏南部边缘--广西宁明县一些壮族村寨供奉的地方守护神。蕾沙大将黄细的原型是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成的庶长子黄[王厷],他曾经在对交趾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还是"景泰易储"的始作俑者,在正史典籍和地方史志中留下累累骂名。蕾沙大将的"神迹",其实不过是黄[王厷]事迹的一种变形罢了。黄[王厷]的后代及其部属的子孙选择性地将其"弑兄杀侄"和"建言易储"的事实遗忘,突出强调其在抵御交趾中的功绩,以"黄细"之名将其建构为护国保土的英雄,接受一方的供奉。  相似文献   

10.
纳速剌丁是元朝云南继赛典赤·赡思丁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回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其政治生涯主要在云南。在他担任云南历史上第二任平章政事(省长)期间,顺应历史潮流,继承其父赡思丁的事业,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行省政权,加强民族团结,减轻人民负担,推动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云南各族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相似文献   

11.
嗢末新考     
金雷 《西藏研究》2007,(4):17-22
文章从吐蕃政权的和亲制度及对被征服地区的管理方式的角度对宋代西北吐蕃中的"口日皿末"部落的来源、去向进行探讨,分析了以往史学界对"嗢末"一词词义产生误解的源头,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刘俊 《民族学刊》2016,7(6):78-84,120
Affinity clans and luandishi ( or luandi clan ) constituted the backbone of the Xiongnu’s social structure, among which luandishi wa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while those affinity clans were subordinate. But affinity clans’ status in Xiongnu society started to change since Tuqitang became Chanyu( chief of Xiongnu in ancient China ) in 60 B. C. The reason for affinity clans’ change of their position was not only due to their affinity relations with Chanyu, but also due to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n the succession of Chanyu,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Han Dynasty’s polices. The presence of affinity clans and the change of their position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ole in Xiongnu’s social development, thus it is worth of doing an in-depth academic study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3.
岑大将军崇拜是流行于广西右江上、中游一带的壮族俗神信仰。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它的形成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岑大将军形象并不能简单地与历史上的某个岑氏土司人物对号入座,他应是一个集岑氏父子三人(即岑雄与其长子岑世兴、三子岑世元)的勇武、忠勇和忠义于一身的综合体,并且这一实体经历了由人上升为拥有万能神力之神明的过程。伴随着岑大将军崇拜的形成,历史也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赞普继承制度是吐蕃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吐蕃赞普多为终身制,赞普人选必须从同一家庭的男性成员中产生,以父子承继为主,兄弟承继为辅,由长及幼,往往给新赞普上尊号,以表明权力的交接或表彰伟业、树立权威。  相似文献   

15.
东丹王耶律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长子,辽代契丹族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勤奋好学,热衷中原文化学习并推广之,把中原文化引入契丹社会,促进了契丹文化的发展。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来到后唐,更加促进了契丹与汉族间的文化交流。耶律倍性格沉稳、仁厚,但有些孤僻、内向,在其短暂的38年人生岁月中,先后经历了由贵为人皇王到漂泊异乡的游子这一身份的转变,其人格特性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耶律倍的施政策略、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诗画作品中都能表现出他的人格特性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6.
汉赵国胡与屠各分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赵国高度军事化的政治组织,为十六国北朝军国体制之滥觞。汉赵国政治组织的军事化,又是脱胎于匈奴五部社会组织的部落化。汉赵国宗室诸王、司隶校尉、内史与单于、左右辅、都尉系统相配合,构成其军事化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对"胡汉分治"这一概念,则应作进一步的分析。汉赵国单于台所辖六夷之胡,其实是匈奴五部以外的杂胡。汉赵国两套军政合一管理系统并立,不仅是将六夷与汉人分治,也是将六夷与匈奴五部分治。汉赵国分治政策的推行,保证了入塞匈奴帝国核心部族的凝聚力,与此同时,匈奴五部与六夷携手,一度形成震慑中原的强大武力。屠各刘渊之所以能够在五胡中率先建国,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代之羌族道德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受汉族影响,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具有道德合法性。对父母孝敬的道德情感强烈地表现于葬俗之中。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勇敢顽强、反抗压迫和剥削、报答仁政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王玲 《民族学刊》2014,5(5):40-45,113-114
端午是自先秦以来延续至今的、古老的中国节日之一。本文以宋代为样本,从神灵信仰、符箓文化、医药卫生思想、长生追求等四个方面探讨道教与端午节俗之间的关系,认为宋代端午节俗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并进而指出这种关系对节日民俗文化和道教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元朝的廷辩     
廷辩是元朝特殊的政治运作方式和决策形式。廷辩的举行、结果的认定和最后的处理,都由皇帝决定。故谓之廷辩。它采用当事人双方当面对质、对辩的形式,论争某一具体事件或人物的是非功罪。廷辩多发生在忽必烈朝。由此追溯至蒙元之际佛道(全真教)三次大辩论,可以认为,廷辩是蒙古民族性在统治理念和方式上的体现。此后,成宗、武宗朝间或有之,后即未见,可知蒙古贵族的统治方法也显出逐渐汉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