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运用控制实验和观察的实证方法检验网络条件下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效应,表明网络流言传播在一定的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明显的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这不仅会使流言在强度和广度上扩大,而且证实了网络流言与人际传播一样,其传播也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在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2.
着重对腐败流言的典型显现、传播特点、生成原因及应对机制进行分析。腐败流言有其两面性,其负面作用甚大。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铲除流言滋生的土壤,或及时有效地切断腐败流言传播的途径,才能避免出现因腐败流言大面积传播而导致的人心不稳、社会凝聚力下降甚至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3.
着重对腐败流言的典型显现、传播特点、生成原因及应对机制进行分析。腐败流言有其两面性,其负面作用甚大。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铲除流言滋生的土壤,或及时有效地切断腐败流言传播的途径,才能避免出现因腐败流言大面积传播而导致的人心不稳、社会凝聚力下降甚至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对于传媒管理、还是对于社会与政治变革而言,SARS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现象都是一个难得的研究样本。舆论的进程及相关的跨学科调查表明:流言生成于主流传媒的缺位,平息于民众信息权力的恢复;在流言的最初阶段,存在着属于中产阶层的敏感人群,这意味着传播管理有可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流言传播对于“道听途说”的明显的信道依赖,表明了流言在信息封锁之中更可能演变为谣言和谎言,更为重要的趋势是,新媒介在流言传播中的作用已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这次SARS传播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疫情发生的前期,一向只在市井坊间流传的流言在数量和影响力上大大超过了以往,关于疫情的消息,人们的最早认知往往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流言,对流言的信任度也远远超过了对政府以及某些媒体的信任。流言对社会具有危害性,尤其在社会恐慌时期。  相似文献   

6.
从有人类传播活动起,流言就相伴而生。它见不得阳光,却在人际传播的系统中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虽然它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但也会让自己合法化,成为民意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本文试图从个体心理记忆机制的角度找出流言产生的个体心理根源,并进行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需要社会成员对政治的普遍参与和对社会问题的普遍关心。社会成员通过传媒获知各种信息 ,并在大众传媒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公民权利中最主要的政治权利——话语权和知晓权。然而 ,大众传媒要受到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传播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新闻传播环境的优劣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享有状况 ,决定并影响着媒介和社会成员话语权的实现。重视研究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关系 ,分析新闻传播环境对话语权影响的因素 ,对于媒体正确认识和行使话语权 ,充分实现社会成员的话语权利及其他政治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言作为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市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源头相比,流言的传播、市场对流言的相信程度,以及流言对股价的影响更为重要。在短期流言可以加剧股价波动,利用流言操纵股市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是由于流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传遍整个市场,因此从长期看不会产生系统性的价格异动,而且市场上不存在基于流言的使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言正在对政治传播系统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网络流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政府应该从正反两方面认识网络流言.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区别对待网络流言和谣言,善于利用网络流言的舆论监督功能了解民情,及时监测舆情,把握先机,避免流言向谣言转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到实处,有效应用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引导恐慌的舆论走向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疫情的危机对于舆论的影响是很明显的。2月在广东发生过一次强烈的行为舆论,同时伴随流言的大量传播;4月下旬在北京也发生了较明显的行为舆论,但是远没有广东那样无序。为了比较这两次行为舆论,需要简单讲述一下舆论的分类和流言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湖南隆回金银花事件可以看出网络商业谣言的传播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若干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要素间的制约/影响关系又是与特定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商业谣言从生成到传播扩散至一定规模,与社会环境、媒介环境、受众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市场竞争激烈而商业道德缺失的社会环境是网络商业谣言产生的温床。金银花产品自身的鉴定问题增加了事件的模糊性,导致自身易发谣言。受众恐惧心理和科学常识缺乏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谣言的传播。而媒介既是网络商业谣言的传播渠道,也是治理网络商业谣言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日益普及,为政治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宽广、便利的平台,对政府的舆情引导、信息管理,媒体责任道德及民众的信息甄别等多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政治谣言的泛滥,对社会政治文化、民众政治心理、社会政治稳定甚至国家政治安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应通过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公民和媒体联手,提升自身公信力、疏通官民沟通渠道、完善监管与法律体系、重塑媒体责任、引领公民政治参与素质提高,使网络更好更多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会的繁荣兴盛带来了网络政治的迅猛发展,其独特的吸引力以及虚拟社会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导致谣言开始借助网络渠道进行传播,对国家的政治安全形成了严重冲击,消解了政府的公信力,弱化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扰乱了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因此,需要从政治层面探究网络谣言的成因,通过加强对新型虚拟社会组织的管理,对政府主体行为进行规制,提升社会公众的网络政治素养,构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良性互动,健全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规范等途径,在多种主体的共同参与下运用多种策略实施综合性治理,才能达到对网络谣言有效治理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手机第三方应用软件迅猛增长。这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网络谣言就是其中的一方面。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网络谣言能够带来经济损失、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甚至严重的会扰乱社会秩序、威胁公共安全。基于此种情况,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治理。文章对中国现阶段网络谣言治理的成效与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借鉴国外治理经验对中国现阶段网络谣言治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 ,威胁民众生命的突发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极易导致谣言产生和社会的紊乱。因此 ,大众媒体应按照新闻自身的传播规律 ,将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合理配套传播 ,才有利于提高报道的质量 ,降低突发灾难性事件报道的负面效果 ,才有利于控制谣言 ,安定民心 ,稳定社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7.
从“谣盐风波”看社会谣言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月一场"谣盐风波"席卷全国,日本核泄露引发的核辐射危机激发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事实真相缺位、正规信息模糊和缺失的情况下,驱动了公众的好奇心理,诱发了"第三人效应",一场关于抢购食盐的社会谣言就此应运而生。媒体报道方面,出于行业竞争的需要,为了突出新闻的显著性,对谣言的热衷报道造成了二次传播,使谣言进入正规流通渠道,并借助媒体的优势加剧了谣言的传播。政府公信力下降、公民知情权弱化、信息通道的多样化则给社会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首因效应、蝴蝶效应,以及群体极化等社会心理,使社会谣言迅速扩张,造成公众心理的恐慌和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自由空间给了人们极大的话语权,但是也造成一些不实言论的广泛传播,网络谣言随之产生。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利用互联网这个传播平台,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文章从网络谣言的定义出发,主要从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两个方面,分析网络谣言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运用扎根理论对谣言引发集合行为的案例材料及谣言文本进行分析, 构建谣言引发集合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分析发现, 谣言传播后, 参与集合行为的主体分为相信谣言者, 不相信谣言者, 不知道谣言者。谣言文本特征、社会公众因素、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情境因素是影响相信谣言者参与集合行为的因素。预测他人行为对自己的影响、从众是不相信谣言者和不知道谣言者参与集合行为的原因, 这是谣言产生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意见领袖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民意表达机制的缺乏和网民多元化的需要是网络意见领袖产生的重要条件。网络意见领袖既可以成为沟通的纽带,化解负面信息带来的危机,也可以成为沟通的障碍,制造新的危机。因此,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和监督,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在和谐的网络环境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