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梅戏是与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齐名的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但现代化、信息化乃至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黄梅戏生存的巨大危机,我们必须对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探讨了黄梅戏与旅游联姻发展的模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其独特的服饰艺术,不同戏曲种类的服饰特点也各不相同.戏曲界中有一句老话,"宁可穿破也不能穿错",意思是传统戏曲服饰有其固定的搭配.戏曲服饰是戏曲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戏曲中人物的表现,其样式、纹饰、颜色等能够将戏曲中的精神内涵传达给观众,引导观众融入剧情场景并理解剧情.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其在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了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新阶段.针对安徽黄梅戏服饰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探讨了数字化文物保护方法的应用,以及保护、传承和发扬黄梅戏中的戏曲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汪超 《江淮论坛》2011,(3):188-192
影视与黄梅戏的有机结合,可谓黄梅戏焕发青春的催化剂,《天仙配》的成功与轰动效应,在大陆、香港等地陆续掀起黄梅戏影视的热潮。引起黄梅戏影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建国后黄梅戏影视事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呈现出两种较为鲜明突出的差异,究竟是以影视艺术为本位,还是以黄梅戏艺术为本位,从而达到叫好还须叫座的双赢局面。黄梅戏影视产业虽然尚未规范成熟,但在新时期又不断提出新的命题,要求黄梅戏影视产业化必须与时俱进,紧承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开拓大胆创新,尝试产业化发展的方法与思路.努力实现黄梅戏艺术的再度飞跃.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黄梅戏集语言、演唱、音乐、表演、布景等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及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翻译是黄梅戏戏曲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在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和听觉语法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下,从中国文化及黄梅戏地域文化探讨文化层面的翻译;从黄梅戏的语言、视觉和听觉模态分析内容层面的翻译,以实现源文本和译文本的意义对等。研究表明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黄梅戏翻译不仅有助于把握整体意义,也有助于提高黄梅戏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壮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相邻的族群发生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与他族文化上的交融成为民间艺术的共时生态,在横向上深刻影响了壮族民间文艺的形式与风格.壮剧是在汉族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直接影响下而陆续形成、发展的,在剧目、音乐、表演、技法、乐器等方面,壮剧都大量地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艺术滋养,并与本民族传统艺术融为一体,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戏谚是指划定在戏曲范畴内的一种戏曲行业谚语.戏谚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背负着中华戏曲艺术传承的重任,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广义的戏谚既有语义认知价值,又呈现出系统性、关联性、通俗性、常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作为地方戏的重要代表,曾经盛极一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变迁,乡村民间文化急剧流失,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削弱,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陷入困境.乡村社会的“空心化”、传统村落的消失、过度的文化功利主义以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缺失和错位,都加快了黄梅戏的衰落.传承与保护黄梅戏,必须重建其公共文化空间.在乡村中心镇村体系规划建设中,应在相关的戏曲文化活动密集区优先把黄梅戏文化的“安放”纳入公共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8.
冼夫人文化以冼夫人信仰为核心内容,目前仍是粤西地方文化的显著特征。冼夫人文化体系的传承及其文化资源的整合传播,对于粤西文化圈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从文化生态视阈着眼,粤西地方政府应通过明确冼夫人文化内核及冼夫人文化作为粤西特色地方文化的异质性、对冼夫人文化生态环境实施全方位动态保护及良性培育、秉承科学理性的文化精神开展冼夫人多层次文化系统构建及文化产业开发等多方面措施,对冼夫人文化的传承及传播实施引导。  相似文献   

9.
福建文化生态与历史文化传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燕清 《东南学术》2003,(5):142-147
福建文化生态是福建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产物 ,它是特定地理环境中历史过程的动态积淀。在漫长的区域历史演进过程中 ,由于历史地理及自然地理特征上的双重的相对封闭性 ,和历史文化传承上的多元性及随之而来的宽容性特征 ,给福建文化生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铸就了福建兼容并蓄的文化生态环境。这种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福建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在运动无疑起着精神意识的历史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学艺术的原生态文化蕴涵着神秘的文化价值,应当将这种生态文化尽量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但现代文明的发展观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原生特征。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民间文学艺术生态文化的构成、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传承人的权利内容与权利限制。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学科。本文阐述文化生态视域下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赫哲族传统文化现在面临着断代的危机,出现了传承的困境,要想赫哲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与发展,就要从加大经济投入、增强制度保障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各种不同的环境、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对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生态学将文化创造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是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社会文化研究。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即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自然环境意识、生活方式、造物观念、信仰观念、技术因素、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文化的时空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全面整体地认识民间艺术,协调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认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谋求对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傣族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的区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世林  田蕾 《学术探索》2007,38(5):117-122
文化特征是通过民族性、区域性特点表现出来的,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统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即文化的生成环境中,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都具有地域性特质,使得民族的社会群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因源流和文化特点不同形成的支系差别,也有因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社会形态发展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傣族文化是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产生的,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区域性差别,促生了傣族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这种区域性也促生了傣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其生态文化中尤其如此。研究傣族生态文化的区域性不仅有助于这个学术命题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关注的生态文化建设也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美仙 《学术探索》2002,(4):106-109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 ,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在新时期文化变迁的背景下 ,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应从整体的观点出发 ,以文化生态为参照 ,从文化主体———文化生态———文化传承三者的互动关系中 ,解决民族文化传承有关理念 ,以期在此理念下实行有效的操作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就像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链和自然生态平衡一样,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所谓的文化链和文化生态平衡。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同文化在共同存在和互相作用的的进化过程中推动着人类的整体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并保持一种相对的天然平衡。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维护地区音乐文化生态平衡,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界和艺术界学者关注的焦点。相比其他形式的传承途径来看,学校教育传承具有可复制和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优势,更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走向普及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理应积极引入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投入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重大历史使命中来。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傩戏"撮泰吉",尽管深受彝族广大群众所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转型,它的传承却面临着诸多困局,要使它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生存发展,必须将它的传承与当地扶贫开发、生态旅游、乡村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保护"已然成为推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理念,因此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就自然成为目前我国发展区域文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除了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持外,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项目的整体推进还需要一个个鲜活的地方范本,而热贡作为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特殊区域,无疑有着推进"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最理想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8.
19.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是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它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反映乡村居民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包含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自发有序的空间生态、商贸互融的市镇生态、生生与共的人文生态等核心要素。但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出现失衡,存在着传统建筑保护与村民改善生活愿望相左、资本下乡目的与当地居民人本价值背离、村落空心化与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缺失、重视实体修复与轻视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并存等多重发展困境与悖论。这需要从坚持文化整体保护理念、重塑乡村精神文化家园、激活乡村建设主体意识、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共治、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等多方面重塑村落文化生态,促进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与持续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具有深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载体主要包括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的现代传承中,应重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提升领导干部的生态经济理念;加强新村规民约建设,避免出现有新村无新貌状况;重视生态正义的民生内涵,完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